吳海霞
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識字4《田家四季歌》,以識字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將其納入新課標提出的“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創設真實情境,設計系列教學任務,開展多種形式的識字活動,達成識字教學目標。
二年級上冊識字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以“兒歌”的形式作為識字教學的載體,根據不同內容特點,將需要學習的生字安排在兒歌中。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按照春夏秋冬時序表達農家風光的兒歌,把童趣融入四時的田園風景畫中,讓學生在誦讀兒歌中了解一定的農作物生長規律與農事方面的知識。兒歌分為四節,每個季節對應一節,圖文并茂,學生讀讀兒歌,看看插圖,田家四季的美好不僅能夠讓人產生美如畫的感受,而且讓人產生向往之情、熱愛之情。作為識字單元的最后一課,寫字的數量與前幾課一樣,都是10個,在識字數量上要多于前面三首兒歌,有15個之多,還安排了兩個多音字的學習。加上課后練習提出的“讀一讀,記一記”中8個涉及農事的詞語,本課的識字教學任務是比較重的。教師可以把《田家四季歌》納入“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進行教學,根據教學內容提煉教學主題。很明顯,課文中圍繞每個季節里突出的農事活動,涉及從事農事活動的主體——農民,農事活動的結果——豐收等,也就是“漢字里藏著的農事文化”。教師以此創設真實情境,設計系列教學任務和學習活動來達成教學目標。任務一:讀讀農事,自主認識生字;任務二:了解農事,發現詞語特點;任務三:聊聊農事,探尋農事文化;任務四:講述農事,自主積累語言。同時,教師還要梳理對學習任務與活動開展情況的評價內容與標準,主要有:知道、理解什么是農事活動;了解、識記常見農事活動特點;根據不同季節介紹不同的農事活動;初步理解農事活動蘊含的農事文化價值。這樣就能形成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學習任務群由互相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由學生開展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完成。在《田家四季歌》一課的識字活動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在互相關聯的系列活動中,通過識字了解漢字中蘊含的農事文化。
任務一:讀讀農事,自主認識生字。在這一任務學習中,學生先開展自由朗讀課文活動,在了解“田家”就是指農村的農家、“農事”就是農民從事的生產活動后,以“_____季節里有______,農民在干________的”句式進行交流。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集中識字活動,即用課件呈現課文中要求學習的生字,讓學生進行分類學習。對已經學習過的,可以直接進行認讀,比如,“了、吹、苗、年”;此外,“肥、粒、忙、谷”適合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學習;“蝴、蝶”適合用歸類識字的方法學習;多音字“場”適宜用查字典的方法學習。任務二:了解農事,發現詞語特點。在這一任務學習中,教師先讓學生找一找表示農事活動的詞語,思考一年四季中哪個季節是最忙的,有哪些農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一是對某些農事進行概括,如“稻上場”一般是指“稻谷收割后放在空地上曬干”;二是補充一些自己知道、了解的農事,如除草、噴藥、施肥等。接下來,教師讓學生探究表示農事的詞語有什么特點,如插秧、播種,前一個字表達農民的活動,一般需要用手操作,后一個字是操作對象,與禾苗有關。任務三:聊聊農事,探尋農事文化。在這一任務學習中,教師先讓學生聊一聊自己知道的每個季節的農事,引導學生感知農事中的傳統文化,背一背自己知道的與農事有關的古詩。任務四:講述農事,自主積累語言。在這一任務學習中,學生先嘗試背誦課文,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以“介紹我家的_____季農事”為題,嘗試講述農事,將課文學習與積累的關于農事的詞語、句子運用起來。
總之,在《田家四季歌》中,教師以學習任務群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系列任務的學習,自主識字、學詞,掌握字詞結構,積累關于農事方面的詞語,感知一些農事方面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