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芳,楊秀玲,李 琳,白彩虹,胡 菊
(玉林師范學院生物與制藥學院 廣西 玉林 537000)
2019 年,“安吉共識”“北大倉行動”和“北京指南”奏響了新農科建設“三部曲”[1]。同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確定了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2]。新農科建設為我國農業教育規劃了新前景,制定了新標準,同時對涉農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即培育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科研素養的卓越農業人才[3]。新農科建設為涉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改進和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指明了方向[4]。
新農科建設背景下,一流課程建設也是實現新時代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玉林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園林專業是廣西本科高校特色專業,該專業根據學校發展需求,堅持“以本為本,四個回歸”,推進“四新”建設,以培養學生的全面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突出園林專業人才的復合應用型特色,打造新型的卓越農林人才[5]。園林專業是新農科建設不可或缺的學科部分,同時也是踐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美麗中國建設、壯美廣西建設等的重要組成,提升專業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是助推國家鄉村振興、助力美麗中國建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及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實需求[6]。如何在新農科建設背景下通過打造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實現園林專業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的有機融合,以及如何通過提高專業課程的“兩性一度”實現培養園林專業學生的創新+實踐等綜合能力,是我校園林專業持續建設發展所面對的現實問題之一。本文以新農科建設為背景,基于園林專業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目的、建設現狀、建設導向,進行建設路徑探索分析,旨在為本科一流課程建設提供借鑒與參考。
我校園林專業基于特色專業的強力支持,積極推進一流專業建設、助力一流課程建設,同時將推進一流課程建設作為一流專業建設的重點。各專任教師積極投入課程建設中,系統地重構所負責的課程知識體系,加強課程頂層設計,將“兩性一度”作為重要抓手,不斷豐富課程內核。我校園林專業在新農科背景下的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旨在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要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把教學改革成果落實到課程建設上,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創新。
我校園林專業立足廣西、面向華南地區,于2011 年首次招生,依托廣西高校桂東南珍稀經濟物種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以桂東南地區豐富多彩的園林植物資源、歷史悠久的嶺南園林為基礎,在特色園林植物方面開展研究,同時在規劃設計、工程等方向,實現校企共育模式,人才資源共享[7]。目前,我校園林專業已建成園林規劃設計實訓中心、園林仿真實驗室、園林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以及特色園林植物實習實訓基地,并于2018 年、2019 年分別榮獲廣西區級特色專業、一流專業建設等殊榮。就學科門類而言,園林學科交叉性較強,涵蓋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設計科學[8];就專業課程而言,園林專業知識融合度較高,主要包括植物類、設計類、軟件應用類和工程類四類課程。這兩方面決定了園林專業一流課程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應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全方位反映課程的建設質量,發掘本質要求和內涵。然而,我校園林專業在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具體如下:
2019 年教育部啟動了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遴選和認定工作,其推薦條件主要包括教學理念先進、課程教學團隊教學成果顯著、課程目標支撐培養目標達成、課程教學設計科學合理、課程內容與時俱進、教學組織與實施突出學生中心地位、課程管理與評價科學且可測量七項內容[9]。雖然這些推薦條件對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不是建設標準。如何建設以滿足新農科背景下園林專業的發展需求才是關鍵,也是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我校園林專業在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之一便是缺乏具體的建設標準,這也導致一流課程建設存在諸多的困惑。
我校園林專業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因缺乏具體的建設標準,直接導致了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實施秩序混亂。教學大綱是課程組織教學的重要依據,其制訂由任課教師完成,因缺乏課程建設標準,導致課程培養目標混亂、內容不明確。
2020 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由于課程思政是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的要求,而我校園林專業還未系統地將其納入課程建設,因此不能達到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課程思政新要求。所以,我校園林專業在后續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中應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緊密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公園城市等國家發展戰略要求,壯美廣西建設等區級發展戰略要求,以及生態環境保護、鄉村振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專業知識,在各專業課程中深度融合課程思政元素。
園林專業具有很強的職業導向,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須適應從業、社會發展及職業素質要求,提升課程實用性。我校園林專業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導向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人才培養針對性。首先,從過程和結果兩方面進行評價,耦合教―學―評,形成三者互動均衡的課程建設標準體系。其次,與工作過程相結合,提升本專業人才培養與未來產業發展的契合度。
課程目標是教育目標的載體,是課程內容的根基、教學設計的依據、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園林專業課程目標應結合辦學定位、學科建設、教育理念、人才培養目標等進行設定,貫徹踐行新農科人才培養的戰略思想。我校園林專業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在新農科建設背景下持續推進,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同時提升課程目標的“高階性”,有機融合知識傳承、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以培養具有“三農”情懷的園林專業復合型人才。
課程內容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課程目標的達成度,需將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關注國家、社會和行業需求,對接課程目標。我校園林專業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中課程內容的優化,首先是注重與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知識的交叉融合,拓展學生的創新視野,建立多元化課程知識體系;其次是突出創新性,及時融入園林專業前沿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行業熱點,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和創新精神;最后是深度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各門課程任課教師在知識傳授過程中進行潤物無聲的價值引領,培養學生的“三農”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出現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案例庫教學、研究性教學、MOOC、SPOC等多種教學方式。加之我校園林專業學生生源差異性較大,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基于此,我校園林專業在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中,加強了在線課(慕課)、混合課、線下課、實踐課等建設,專業基礎課、核心課程全部按一流課程標準建設,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慧課堂體系,探索課程考核與新農科專業認證相適應的智慧化非標準答案體系,以深化課堂,開展智慧教學。同時,重視對任課教師的培訓,包括教學方法、課程設計、課程評價等,鼓勵教師參加各類課程建設學術研討會等。此外,鼓勵學生參與課程建設,進行課程評估。目前,“園林規劃設計”成為2020 年自治區級一流在線課程,開發了“園林效果SketchUp/lumion”“園林藝術原理”“園林設計構成”等一批SPOC 課程,“盆景與插花藝術”獲得了2022 年我校校級課程思政課程建設立項。
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評價體系重在對學生發展的鼓勵,重視對學生學習行為、學習動機、動力潛能、意志品質和創新能力的評價,建立由教師、學生、教學平臺等共同參與,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4]。我校園林專業在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中,除結果性考核外,還非常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考核,包括課堂分組討論及匯報、課堂氛圍、線上線下學習習慣、問題討論、互動交流等。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一流課程建設已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提高教育質量。我校園林專業針對目前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中缺乏具體的建設標準、實施秩序混亂、未達到課程思政新要求等現狀,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人才培養針對性為導向,通過重塑課程目標、優化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式、建立課程建設評價體系等途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目前,“園林規劃設計”已成為區級一流本科課程,“園林藝術原理”“園林效果SketchUp/lumion”已成為校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他專業課程也在不斷建設中,為培養新時代具有“三農”情懷的園林專業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