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姣
(濱海縣東坎高級中學,江蘇 鹽城 224500)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保證鑒賞教學正常開展的基礎。學生只有具備審美能力,才能夠對鑒賞技巧精準掌握,才能夠在頭腦中構建起完善的美術知識體系。通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讓學生從生活的點滴中獲得美術創作靈感,從而讓學生具備創意思維。培養審美能力需要使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保持自己獨特的個性。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學生學會在觀察和思考相結合,在鑒賞作品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進行鑒賞教學,能夠通過美術作品中表達的情感來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學生的審美觀念也是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過程,也是促進高中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的過程。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我國教育對學生的培養主要向綜合性方向轉變[1]。首先,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發展還不完善,有時看待問題過于沖動,不夠理性。教師通過讓學生欣賞各種各樣的美術作品,來讓學生具備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使學生看待世界更加理性。其次,是在組織建設教學活動時,能夠有目的性的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這樣就能夠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不但能夠通過美術作品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最后,美術教學能夠使學生在枯燥乏味的高中學習生涯中放松身心,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能夠為學生創造自由表達情感的空間,讓學生保持個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綜合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要求的提高為教育培養人才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美術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具備藝術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學生具有創意思維,并且擁有將頭腦中的知識轉變成現實作品的能力。這就需要教育達到與社會發展相互促進的目標,高中美術健康教學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為社會的發展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教育教師要及時轉變教育觀念,美術的鑒賞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繪畫作品,生活中具有美的事物都可以成為美術鑒賞教學的目標[2]。比如建筑物、雕塑、瓷器、服飾等等,這些事物都具有獨特的美術元素。教師要利用好這些資源,來組織美術鑒賞教學。通過各種各樣的事物來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對“美”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學生能夠欣賞和理解事物的美,并且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欣賞過程,就能夠逐步提高審美能力。這樣就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創造出具有個人情感色彩的作品,又豐富了美術世界,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現如今我國教育的發展仍然處于新舊教育觀念碰撞的階段,老舊的教學觀念仍然沒有完全清除。在老舊教育思想的影響下,高中美術教學的發展受到了限制。首先是部分教師還受到應試教育現在的影響,對學生的藝術類學科關注度不高,美術課時安排較少,課堂教育質量也不高,這時的美術發揮不出對學生的教育效果。隨著新課標的推進,我國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發展的關注度有所增加,對學生藝術類學科的教育也逐漸增加。很多學生和家長將美術作為今后的工作方向,這就對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更高。學生需求的增加,促進了美術學科教育的改革。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注重根據學生的需要轉變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來獲得創新教學的靈感,這就促進了美術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從而帶動了美術教育的發展進步。美術教育的發展又使得人們的審美能力提高,創造出更多優秀的作品,這樣就促進了美術教育發揮更大的社會功能,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發展。
隨著我國德育為先,五育并舉教育策略的發展,美術的教學地位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這就需要師生轉變教育思想,對美術教學進行重視。同時社會發展需求,還要求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此外,高中生面臨著繁重的學業壓力,美術學科在緩解學生壓力上具有獨特的優勢,能夠讓學生通過欣賞和創造各種各樣的藝術品獲得精神上的放松,使學生能夠用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首先,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可以在美術鑒賞教學中除了通過藝術品自身的獨特造型、色彩等外形上的魅力來吸引學生欣賞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藝術品背后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審美興趣[3]。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是讓學生主動進行欣賞,學生只有了解具有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并且能夠通過審美獲得滿足感,才能夠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去欣賞藝術作品。其次,教師和學生要共同挖掘美術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發現美術學科的價值,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進行美術學習。最后,教師要將美術鑒賞教學中審美意識的培養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優秀的美術元素,學生對這些美術元素進行欣賞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并且能夠從我國燦爛的優秀傳統文化中了解到很多藝術知識,這樣就能夠使學生的審美意識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美術鑒賞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由于課時的限制和師生思想上的不重視,導致很多需要進行美術鑒賞的內容被忽略,使得美術鑒賞的內容不夠豐富,比較片面。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需要豐富鑒賞教學的內容,克服這種教學上的片面性,進行全面教育[4]。首先,除了美術教材中的作品,教師還應該整合網絡上的美術教育資源,選擇適合高中生品鑒和欣賞的藝術品讓學生去觀察欣賞,甚至進行二次創作。這樣能夠拓寬美術教材的內容,使美術鑒賞課程得到豐富。其次,除了欣賞繪畫作品以外,任何具有美術元素的事物都能夠成為鑒賞的目標。可以讓學生去欣賞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作品,民族文化作品中往往蘊含著獨特的美,并且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讓學生欣賞民族文化作品,能夠使學生頭腦中的美術素材更加豐富,使學生具備創造的基礎。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欣賞國外的藝術作品。使不同文化思想之間進行交流碰撞,能夠使學生將本國的藝術作品和外國的藝術作品之間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對比鑒賞的過程當中提高審美能力。最后,除了讓學生欣賞作品的獨特造型以及作品的色彩元素之外,還應該讓學生鑒賞藝術作品中蘊含的豐富情感。美術作品是人們表達精神情感的產物。能夠反映人們在創作時的精神狀態和對生活的情感。通過深入挖掘藝術作品背后蘊含的情感,能夠讓學生通過事物現象去看待事物的本質。使學生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這就能夠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讓學生感受到藝術作品是有情感的。那樣能夠引導學生的創作自己的藝術作品注入情感,使藝術作品體現個性。
美術鑒賞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有為學生創設自由鑒賞審美的氛圍,讓學生自主體會生活中的美,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美術鑒賞課程中需要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來對藝術作品進行分析和聯想,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創設自由審美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大膽想象,并且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調動各種感官去感受藝術作品。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需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對于想象力比較豐富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進行大膽的聯想,并且將腦海中形成的想法通過條理清晰的語言進行表達。對于感知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培養他們從多個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使他們的感知力提高。對于美術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先選擇一些簡單的作品,讓他們進行鑒賞訓練,逐步鞏固他們的美術基礎,然后再提高審美能力。總之教師要通過因材施教,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審美活動,使他們能夠自行體會到生活中的美。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美,隨時隨地進行鑒賞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大自然中培養學生對美的敏感度,讓學生放下心中的喧囂,去安靜的感受自然的美。當學生靜下心來感受,就能夠自然而然的體會到生活中的美[5]。
具備審美和鑒賞技巧,是學生進行鑒賞的前提。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鑒賞技巧,才能夠順利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所以教師要給學生教授一定的審美技巧,讓學生具有鑒賞基礎,從來演變出自己獨特的審美方法。首先,讓學生先進行整體的觀察,對藝術作品整體的造型、色調等內容進行大概的了解。其次,引導學生進行局部觀察。藝術作品都有其獨特的吸引點,觀察完整體以后,只要對藝術作品的局部進行細致的鑒賞。讓學生能夠自主發現藝術作品的獨特之處。從局部入手去探究藝術作品中蘊含的美學知識,讓學生深入感覺到藝術作品的美學價值。最后,引導學生從細節之處對藝術作品進行鑒賞[6]。藝術作品在細節之處的處理往往體現了作者高超的技術,同時蘊含了作者更加細膩的情感。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細節進行仔細鑒賞,能夠讓學生在今后的藝術作品創作中注重細節,同時讓學生具有更加細膩的審美感受。更能提升學生對藝術作品的細致審美能力。使學生從細節之處獲得更多的靈感,為學生進行藝術創作打下基礎。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更多時候是教師對藝術作品進行分析,學生機械的坐在下面聽講。這使得學生對教師講解的一些情感無法進行共鳴,教師一味的灌輸,學生就會漸漸的失去獨立思考的興趣,這不能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這種千篇一律的鑒賞教學方法,是無法提升美術審美教學效果的。所以教師需要豐富鑒賞教學方法,通過豐富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升審美教學的效果。首先,教師可以舉辦鑒賞大會,讓學生對自己創作的美術作品進行鑒賞。鑒賞自己和同伴創作出的美術作品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能夠讓學生站在客觀平等的角度上發表自己的評價。教師可以將美術教室的布局進行改變,把學生創作的各種各樣的美術作品進行陳列展覽,舉辦一場小型的鑒賞大會,讓學生進行交流。這樣能夠使美術課堂變得活躍,同時能夠使學生取長補短,學習他人的鑒賞方法和看待事物的角度,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其次,教師可以將游戲融入鑒賞教學之中。比如讓學生欣賞兩幅看起來相同的作品,讓學生進行“找茬”游戲,觀察作品中的不同。這樣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去觀察藝術作品,尤其是注重對細節之處的觀察,通過游戲的方式也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進行美術鑒賞不僅僅是要對其中的美術技巧進行欣賞,更重要的是欣賞其中蘊含的人文因素,通過其中蘊含的人文色彩來滿足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搜集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讓學生自主的對藝術作品背后的內容進行了解。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還能夠讓學生從多角度去介紹藝術作品。并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從而滿足高中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情感需要,對他們的價值觀念產生影響,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美術是一門能夠陶冶學生性情的藝術學科,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但是進行美術鑒賞的基礎,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情感道德進行影響。美術教師要注重在鑒賞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能夠以更加積極飽滿的精神去進行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