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昀,邢 穎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7)
立體泡縐風格的面料作為時尚女裝面料一直暢銷不衰,代表織物為泡泡紗。泡泡紗表面凹凸不平,與皮膚接觸面較小,具有吸濕、透氣、涼爽、立體感強的特點[1]。泡泡紗的泡泡形態單調且不易控制,研究多集中在泡泡形成機制[2]、纖維原料、生產技術措施[3]。泡泡紗外觀單一、呈扁平起伏狀,為使泡泡紗形態美觀、立體感強,本文在分析現有半積極半消極送經方式和引緯運動軌跡基礎上,采用積極送經方式,使送經時刻和送經量精確可控;選用蜂巢組織減輕對起泡效應的緯向束縛,通過送經和蜂巢組織配合,試織波浪折疊外觀泡縐織物,滿足當前時尚女裝面料市場對泡縐類立體感風格面料需求。
常規泡泡紗織造時,泡經采用半積極半消極的調節式送經方式[4],如圖1所示。當卷取力使得泡經張力增大到足以克服施加在泡經軸保持鉤彈簧的壓力時,感應桿逆時針回轉,帶動與之關聯的保持鉤脫離與泡經軸齒盤的嚙合,泡經軸在向前的卷取力的作用下轉動,送出泡經,此時泡經張力下降,保持鉤在加壓彈簧作用下重新壓在送經齒盤上,阻止泡經繼續送出。
傳統送經方式依據所設泡高確定泡/地比,在彈簧彈力一定條件下,通過改變彈簧掛鉤在調節力臂上的掛點位置而改變力臂長度,確定泡經張力預設值,從而決定泡經送出量,以改變泡縐高度。但紗線是彈性體,由于不同泡經紗纖維種類、線密度、紗線彈性、成紗內纖維抱合方式、總經根數等因素不同,在半積極半消極送經方式下,泡經受到卷取力后,產生不同程度的伸長,增加了泡經張力變化的不確定性,使得泡泡形態扁平,美觀不足。
常規泡泡紗采用凹凸的泡泡條與平坦、不起泡的平紋條相間排列的形式[5],如圖2所示。

圖2 常規泡泡紗Fig.2 Ordinary seersucker
常規泡泡紗僅注意泡經張力的影響,忽視了緯紗的重要影響。在起縐過程中,如果泡縐區緯紗不彎曲形成泡緯,而是引緯軌跡始終呈伸直的狀態,則僅僅靠泡經多余的長度無法形成泡縐效應。泡縐是經、緯2個彎曲的維度構成的,屈曲的緯紗與屈曲的經紗向上或下形成凹凸的泡縐效果;不起泡的地經送經量小于起泡區的泡經,織造時不起泡的區域地經紗張力較泡縐區大,打緯阻力大,緯紗不容易打緊,而泡泡條的泡經由于送經量大,經紗張力小,緯紗容易打緊,形成弧線(見圖3);泡泡區兩側平紋區伸直的緯紗受交織頻繁的經紗束縛,在鋼筘打緯時,對泡泡區的弧形緯紗具有“拉扯”的阻力作用,限制弧線形成,因而緯紗與泡經交織后形成的泡泡高度和形態都受到制約。

圖3 泡泡紗織造引緯示意Fig.3 Picking schematic of seersucker weaving
傳統泡泡紗呈凹凸起伏的外觀,本文設計的折疊起縐泡縐織物起泡幅度更加明顯,形成弧形波浪折疊狀的別致外觀,立體感強。
平紋泡縐區與相鄰不起泡區蜂巢組織匹配,因蜂巢組織也具有與泡縐區相似的凹凸效應,因而經、緯紗2個維度起伏程度一致,是形成折疊狀泡縐布的關鍵。
2.1.1 緯 紗
為了減輕不起泡區對泡縐區同一根緯紗的“左右拉扯”作用力而妨礙緯向形成泡縐情況,泡縐區與相鄰不起泡區域織物組織的配合至關重要。蜂巢組織可以形成與泡泡紗相似的凹凸外觀,利用緯浮長線長的蜂巢組織作為泡縐條之間的分隔區,可以有效削弱對相鄰起泡部位緯紗拉力,同時蜂巢組織漸變長度的緯浮長線亦可逐漸下凹或上凸[6-7]。蜂巢組織圖如圖4所示,蜂巢組織緯紗浮長線越長,對相鄰泡縐區的緯紗束縛作用越弱,起泡效果越好,但織物經緯交織點少,牢度變差。

圖4 蜂巢組織圖Fig.4 Honeycomb weave
2.1.2 經 紗
為了保證河道正常行洪泄洪,防洪治導線整體布局要美觀合理,線形流暢,轉彎地段彎度宜緩,以減少泄洪阻力,確保行洪暢通。若不按照規劃治導線整治河道,不但會影響河水的走勢,在洪水到來時,還可能導致潰堤等事故發生。
雖然不起泡的蜂巢組織分隔區和平紋泡縐區各自獨立送經,但由同一緯紗左右相連,蜂巢組織的經浮長應和平紋泡縐區泡泡長度相適應。泡經松弛后起泡頻次與蜂巢組織的交織頻次以及不同區域經紗的浮長長度相適應,即蜂巢組織的一個循環正好是一個泡縐折疊循環,則兩區域經紗同步彎曲,左右屈曲形態相似,張力均衡,有助于泡泡區形成。
鑒于常規泡泡紗形成泡縐方式的局限,利用多臂織機閑置的一頁綜作為泡經張力變化的執行裝置,積極送經[8]。采用南通三思機電廠的SY208W型半自動小樣織機,將重物懸掛在泡縐經末端,使縐經張力單獨控制,通過改變懸掛重物來調節張力大小。泡縐經與地經的控制方式見圖5。當選中的閑置綜頁上升時,將縐經提起,張力松弛;當該頁綜下降時,則縐經下降,在懸掛物重力作用下,張力增大,形成泡縐外觀??U經的上升和下降時刻,由電子紋板控制該頁綜的升降,依據泡縐幅度,確定紋板上經組織點和緯組織點數量??U經升降時刻和升與降之間的間隔時間可精確調整,泡縐幅度明顯,形成不同于常規泡泡紗的波浪形折縐。

圖5 泡縐經和地經控制方式Fig.5 Control mode of crepe &ground warp
2.3.1 組 織
設一個泡縐區循環中平紋組織為A,非泡縐區蜂巢組織為B,則折疊泡縐織物組織組合為14A3B14A2B,如圖6所示,蜂巢區需要6頁綜,泡泡區需要2頁綜,共8頁綜。

圖6 折疊泡縐織物組織圖Fig.6 Weave of folding crepe fabric
2.3.2 色紗排列
經紗C:14.6×2 tex荔枝白棉股線,用作平紋區泡經;經紗D:29.2 tex檸檬黃棉紗,用作不起泡的蜂巢組織的經紗。色經排列:C28D30C28D20,緯紗:14.6 tex×2 tex櫻花粉棉股線。色紗均由南通邁步紡織有限公司生產。
2.3.3 經緯密度和穿經工藝
2.3.4 送經時刻
選用第16頁空閑綜控制泡縐經升降,縐經張力由末端的重錘控制,縐經通過聯動索與第16頁綜上端提綜鉤相連,當第16頁綜上升時,通過聯動索將懸掛在縐經末端重錘提起,泡縐經張力松弛,經紗與緯紗交織,形成折疊泡縐效果,反之,當第16頁下降時,縐經在重錘的作用下張緊。
第16頁綜的電子紋板上第1~11緯為緯組織點,則織造前11緯時,第16頁綜下降,縐經在重錘作用下張緊,織造后形成“波谷”寬度;當織造第12~23緯時,在控制該頁綜升降的紋板上輸入經組織點,則每次引緯織造該頁綜都提起一次,通過聯動索拉動縐經克服重錘重力而松弛,送出多余經紗長度,與緯紗交織后,多余長度形成“波峰”。經卷取運動使之對折后形成折疊效果,為11根緯紗,根據緯密可推算出折疊泡縐高度約為4.2 mm,即通過改變泡縐起止點之間的緯紗數和緯密,可以精確控制泡縐高度。
對現代織機,第16頁綜升降動作觸發霍爾或光電位置傳感器,此時基于小型PLC[11]控制AC伺服電動機啟停,驅動泡經軸轉動,實現泡經送經或停止。最終設計和織造的折疊泡縐織物成品見圖7。面料呈折疊狀泡縐效應,新穎美觀,有波浪狀流動感強,立體感,舒適不貼身,適合夏季時尚女裝。

圖7 折疊泡縐織物實物圖Fig.7 Fabric of seersucker with folded bubble effect
本文通過分析傳統泡泡紗形成機制局限性,提出了蜂巢組織和泡縐區相配合,并設計了積極送經裝置,織造折疊泡縐布并得出以下結論:
①泡縐效果與經緯向張力相關,泡縐區之間宜用較長浮長線蜂巢組織作為間隔區。
②采用多臂織機空閑綜控制泡縐經張力,形成泡縐經的積極送經方式;設置空閑綜相鄰2個經組織點間隔的緯數(即起落間隔時間)可調整泡縐經送經間隔時間,結合織物緯密,則可精確控制泡縐高度。
③折疊泡縐織物更美觀新穎,具有波浪狀流動感、折疊狀立體感、高度可調,符合泡縐面料流行趨勢,易于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