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勛輝 李亞品

“作為試點,我們提交的成果實現接入標準、入庫數據一致,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近日,談起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成果更新匯交工作,郟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2年1月,《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快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成果更新匯交的通知》將郟縣列為16個工作示范點之一。以此為契機,郟縣采取縣、鄉、村、組“四級聯動”工作方法,高質量完成數據庫匯交,并將成果應用到工作實踐和日常登記中,在深化不動產登記領域改革、明晰集體土地產權、維護農民財產權益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徑。
整縣推進? ?要件管理
郟縣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督查、財政、自然資源、交通、水利、林業6個縣級工作專班推進,15個鄉(鎮、街道)工作專班配合落實的“1+6+15”工作組織架構。同時,縣、鄉兩級專班聯系指導377個村(社區)、2694個村(居)民組同步開展工作,為全面完成試點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通過持續探索,該縣把工作成果應用于土地征收、收儲利用、執法監管等方面,建立要件管理工作機制,把集體土地所有權不動產權證書作為規劃、耕保、土地報批等業務全流程管理的重要憑證,推動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整體提升。在集體土地入市時,該縣將集體土地所有權不動產權證書作為認定憑證和入市前提條件。
目前,該縣已累計為入市地塊辦理更新登記16宗,形成了“管、用、登、證”的成果應用新模式。
專班劃界? ?明晰產權
該縣試點工作實行日匯總、周調度、月通報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地籍調查、專班劃界,自然資源、林業、交通、水利等專班順利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邊界劃定和資料收集等工作。
該縣還解決了邊界調整造成的權屬資料收集難及邊界劃定難問題:通過劃邊定界,共新增涉及國有邊界符合發證的集體土地所有權1849宗。15
個鄉(鎮、街道)組織開展組與組、村
與組、村與村、村與鄉、鄉與鄉的1143宗集體土地所有權邊界劃定,全部完成了核實確認,其中,重新劃定邊界的集體土地所有權1054宗。
日常更新? ?統一匯交
該縣大力推進便民點標準化建設和不動產登記網上一窗受理辦事平臺建設,統一對全縣15個鄉(鎮、街道)便民點配置標準化硬件設備,常態化開展鄉(鎮、街道)登記工作人員和村組聯絡員業務培訓,健全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業務的標準化日常更新流程。同時,該縣在網上業務模塊融合了平板外業、遙感定位、地籍支撐等新增功能,形成導入、申請、確權、登記、發證全流程信息化“一網通辦”構架,建立了創新型集體土地所有權日常登記更新、管理機制。
對已完成劃邊定界的宗地,該縣根據四級專班形成的工作成果,按照確定范圍、確定主體、本宗定界、鄰宗確認、確權登記的工作流程,結合不動產統一登記的有關規定,有序進行集中登記更新。經過不懈努力,郟縣高質量匯交自然資源部數據成果13797宗,實現了數據接入標準、入庫數據一致。通過推進完成一批、統一更新一批、統一登簿一批、統一頒證一批,集中辦理新立集體土地所有權不動產權證書1849本,新增證書1268本,注銷證書30本,圓滿完成了全部宗地的登記更新和登簿質量校驗。(作者單位:郟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