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斌
“公園獲批以來,栽植各類景觀樹木2萬余株、種植蘆竹4.95畝,完成綠化面積649.95畝。”說起郎溝省級濕地公園,義馬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董來林介紹。
近年來,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好濕地保護與利用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義馬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規劃先行,樹立系統治理思維,全力打造郎溝省級濕地公園。
強化規劃引領
為挖掘濕地公園的生態旅游發展潛力,義馬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濕地公園建設時堅持規劃先行,園內規劃了科普宣教館、濕地文化園、濕地公園網站等內容,向人民群眾宣傳濕地相關知識和開展有益的科普活動。建設完成后,將集科普宣教、科研監測、觀光休閑于一體。園內還設有歷史文化展區、現代農業觀光園、花卉觀賞園、綠色生態園、觀鳥臺、林下露營等設施,在保護生態環境、恢復濕地景觀的同時,著力挖掘生態旅游發展潛力,向游客展示具有義馬特色的綠色生態游玩場所。
與此同時,該局在園內建立科研監測隊伍、設立科研監測中心、建設綜合濕地監測點、鳥類救護站、旅游活動監測點,切實開展可行的系列科研監測項目。
為有效保護濕地資源,該局建設濕地公園保護管理站、社區共管共建兩級保護機構體系,對正在開展庫區水生植物種植、棲息地保護、自然水岸管護等工程進行監管、指導、營造水源涵養林以及落葉闊葉混交林水岸環境保護等水體水質保護(恢復)工程。
打造生態地標
作為義馬市文旅休閑的新建生態地標,郎溝省級濕地公園對提升城市形象和提高市民生活品質有著重要意義。
為此,在郎溝省級濕地公園總體規劃設計時,該局就為公園的長遠發展預留了足夠空間。郎溝省級濕地公園規劃區水面呈帶狀分布,總投資2950.6萬元,總面積1792.65畝,建設面積1023.75畝。其中,基礎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各級道路5.64千米、生態停車場103.5畝、農業觀光園501.9畝、綠色生態園126畝、水岸濕地植物種植61.35畝、園區綠化52.5畝以及污水處理站、公共廁所等配套設施,通過逐步完善綠化美化,使公園完美融合生態自然、休閑、污水處理等元素。
為切實把郎溝省級濕地公園打造成城市生態地標,該局還規劃設置了3個區域:功能恢復區,主要對現有樹木、植物進行撫育,提高林木質量;水面保育區,對43公頃水面實時進行水質監測,保護鳥類棲息地;合理利用區,除種植花卉外,種植特色經濟,以增加農民收入。
注重科學修復
在建設過程中,該局遵循“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建設理念,突出保護濕地生態資源和水生態安全,加強濕地資源與修復,充分發揮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抗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方面重要功能。
該局充分利用規劃區現有的濕地生態資源和旅游資源,科學修復水庫水岸生態線,構建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維持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促進了林業產業和旅游業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提高項目區內環境質量,在增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抗病蟲害能力上下功夫,實現‘水清、岸綠、景美’治理效果和保護目標。”該局黨組書記、局長徐書國說。(作者單位:義馬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