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
案? ?例
某水產飼料公司于2021年7月競得5000平方米的工業用地,用于建設混合飼料加工廠。2022年4月,該公司取得市發展改革委核發的項目備案批復及市自然資源局核發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后,在廠區內新建4600平方米廠房。市自然資源局在規劃核實過程中發現,該公司實際建成廠房的建筑面積、結構等參數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準的一致,但實際測量發現廠房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附圖核準的建筑紅線整體向南偏移了5米,隨即將該公司涉嫌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的線索移交給市綜合執法局。市綜合執法局依法進行立案調查發現,造成偏移的原因是該公司未委托具有專業資質單位進行放線。該行為涉嫌違反《城鄉規劃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屬未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市綜合執法局向該公司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并處以5.75萬元罰款。水產飼料公司不服,認為廠房是建在依法取得的工業用地之上,市自然資源局應給予補辦手續,而不是讓市綜合執法局對其進行查處,為此,向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要求撤銷此項行政處罰。
分? ?析
首先,變更規劃條件,應履行審批手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主要內容包括建設工程的性質、規模、位置、間距等規劃控制指標。調整建筑物的建設位置涉及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核準的事項,依據《城鄉規劃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即便取得了不動產權證書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單位亦應按規劃條件進行建設,需調整建設位置的,應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批后方可實施。
其次,未按許可范圍建設,違反法律規定。調整建筑物的建設位置而未依法履行申報審批手續,將導致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情況。依據《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四條規定,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處建設工程造價5%以上10%以下的罰款。
最后,違規建設造價高,及時整改可減少損失。因建設項目在前期已取得用地、規劃等審批手續,未按規劃許可進行建設的違法行為相對于未批先建等違法行為更為隱蔽。其違法主要體現在建筑物的建設參數與審批的不一致,這樣的違法行為以現有的技術方式難以簡單從地表覆蓋的變化提取線索。實踐中,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則應結合“多測合一”改革,獲取與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共享的施工階段審核信息,將部分規劃指標核驗提前到項目竣工規劃核實之前,做到“早發現、早制止”,從而降低規劃違法行為的處置難度。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建筑工程技術的發展,項目建設速度不斷加快,這對規劃實施監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腳手架、防護網等施工安全設施的遮擋,出現建設偏移等未按規劃批準進行建設的違法行為,很難通過肉眼觀察施工現場發現。要消除此類違法建設行為,就要加大規劃核查力度,調整規劃參數核實環節,及時發現、處置、糾正各類違法行為,才能確保批準的規劃正確實施。從實踐來看,建設偏移這類違法行為發現得越早,整改成本越低,處置難度也就越低,相關建設單位主動整改的意愿也就越高,妥善處理好此類問題的關鍵在于及時發現違法行為。
部分城市結合“多測合一”改革,探索將工程建設相關的平面位置、高度等部分參數的核查從竣工環節前置到工程建設過程中,使得部分違法行為在萌芽狀態即被發現和督促整改,在給相關建設單位留足整改的空間的同時,也提升了規劃實施監管質量。需要提醒的是,建設單位理應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定的內容進行建設,確需調整的,應按照《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履行變更手續,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冒險違規,否則將面臨執法部門的嚴厲處罰。本案例中,市政府在行政復議中維持了綜合執法局的處罰決定,水產飼料公司在接到復議決定后,按要求繳納了5.75萬元罰款,并完善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手續。(作者單位:南寧市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