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瑞全
近年來,福建省廈門市積極貫徹落實自然資源部關于以“多規合一”為基礎,推進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的改革要求,在優化“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兩書合一、多證合一、清單制+告知承諾制”等全流程全覆蓋的審批業務融合改革,不斷推動審批業務再精簡、再優化,持續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滿意度。
“雙腿跑”為項目落地“松綁”
廈門市統籌整合自然資源、發展改革、環保、水利、林業等部門的所有空間規劃,統一坐標系,消除差異圖斑,匯聚形成了涵蓋現狀、規劃、管理和社會經濟等4大專題647個圖層的全域空間“一張藍圖”,并以其為底圖不斷夯實項目策劃工作基礎。
以“5+3+1”為循環周期,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牽頭編制五年國土空間實施規劃的基礎上,每年滾動編制三年行動規劃和實施年度計劃,并與用地用林用海審批、征地拆遷、土地儲備、土地供應、土地出讓、資金平衡、項目策劃等計劃相互銜接融合,做好空間預算,統籌協調各部門、區政府等的建設需求,增強規劃可實施性。
廈門市打破原項目策劃“一有問題就返庫”的傳統策劃模式,建立項目策劃生成階段意見問題清單,聯動全市近30個部門開展空間治理行動,梳理細化5大指標、45個問題事項、26個容缺事項,明確責任部門,實現策劃問題跟蹤規范化。同時,廈門市還推行審批事項清單,各部門在策劃階段提前明確項目審批服務事項及層級,一表匯總給項目業主單位,做到清單之外無審批事項。“雙清單”機制成功創新項目策劃生成標準化模板,實現項目策劃生成“雙腿跑”,為項目落地“解困松綁”。
此外,為實現立項用地許可“多批合一”,廈門市大力推動立項用地階段用地預審、選址意見書、發展與改革部門立項批復“多批合一”改革,并聯辦理出具建設項目立項用地階段規劃許可批復,并將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建設項目可研批復作為附件一并核發,實現“一個階段一本證”。
精簡審查事項推動“多證同發”
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梳理和精簡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審批內容,厘清部門職責管理邊界,明確規劃許可審批時只對用地面積、建筑面積等14項核心內容進行審查,其余17項內容列入后續“雙隨機”抽查,推動審批效率提升。
為持續優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豁免清單,厘清和縮減審批范圍,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已有43種情形可豁免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的基礎上,建立了豁免項目清單報備公示制度,強化批后監管,并在限期內抽查認定。同時,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推動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清單制+告知承諾制”,梳理公布日照、三維、景觀藝術評審等審批類型清單,約定清單內項目免于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同步出臺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告知承諾制清單,清單內項目提交承諾后,窗口即來即辦、立等可取,政府限期抽查告知承諾制項目合規性。
在各部門通力合作的基礎上,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靠前服務,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的同時辦理不動產登記,實現土地出讓成交確認后7個工作日內交地與交證“零時差”。與此同時,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大力推行工業“標準地”項目“多證同發”,明確以出讓方式配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簽訂后,一并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在竣工驗收環節,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可在竣工規劃條件核實階段同步辦理的內容(如用地面積、建筑面積等)納入竣工規劃條件核實和土地復核驗收意見書中一并辦理,將土地復核驗收其他內容納入批后監管進行“雙隨機”抽查,并推動建設項目開竣工回執事項由建設單位申報調整為主動監管服務,減輕企業負擔,提高驗收效率。
推行事中事后動態監管
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梳理整合建設用地與建設工程項目數據庫,實現了建設項目全流程數據匯集,為合并開展“雙隨機”檢查、信用認定,以及供而未用和閑置土地調查、認定、處置工作提供數據保障。
為將分散在各區的建設項目監管信息統一梳理整合,廈門市形成了全市建設項目批后監管“一張圖”,由原先的清單式管理轉變為空間化管理模式,并動態收集和完善項目監管狀態,實現各類監管信息一圖可覽。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明確監管要求,強化信用認定,對失信行為的相關責任單位實施聯合懲戒,形成“告知承諾制+批后全流程監管”模式,營造了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良好氛圍。
此外,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建立了建設項目批后監管信息平臺,構建監督預警、履約監管等重點板塊,動態監測建設項目推進情況,實時掌握全市建設項目監督預警和違約處置情況,促進建設項目事前監督預警、事中履約監管、事后跟蹤處置,實現對建設項目全方位覆蓋、全流程監測、全周期預警。
實現用途管理數字化智能化
為破解原不同業務系統分散孤立問題,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整合搭建了資源規劃一體化平臺,納入規劃、土地、林業、礦產、測繪等90余個業務流程,實現業務全覆蓋,同個項目不同流程以關聯編號進行管理,形成“項目一棵樹”,實現指標續辦及關聯預警。在全面梳理局內所有依申請事項產生證照及可內部調閱證照的基礎上,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強化證照內部調閱共享,打通資源規劃一體化平臺與市電子證照庫共享接口,實現電子證照實時上傳調閱。
同時,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大力推動資源規劃一體化平臺與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多規合一”平臺、土地征收系統、批后監管系統等市級平臺互聯互通,指標自動核驗共享;與省用途管制管理系統接口互聯,實現數據及業務實時推送匯交、在線監測、配號信息在線回流,以減輕基層審批人員錄入負擔,提高工作效率。
在原全程網辦的基礎上,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推動行政審批與前期項目策劃生成、區域評估、電子證照等銜接聯動,采用電子報建、電子簽章、電子可信文件共享、電子檔案等技術手段,實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審批全程無紙化,實現企業在線申報、部門在線審批、證照在線核發、結果在線共享、資料在線存檔,變“跑馬路”為“跑網路”。
為加強用途管制實施的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搭建了全市BIM(建筑信息模型)規劃報建審查審批系統,加入建設用地面積、總建筑面積、地上地下空間、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地率、退線間距等20余個自動檢測指標。建設單位通過系統提交BIM方案模型后,“一鍵審查、一鍵生成”審查報告,提供BIM交互式審查服務,形成報建人員自主審查機制。
2022年以來,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土地出讓合同中,增加項目開展BIM報建條款,強化BIM報件的推廣實施。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2個項目開展BIM報建。與此同時,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充分挖掘實景三維數據價值,組織實施了多個傾斜攝影或傾斜攝影測圖項目,已獲取建成區高精度實景三維影像430平方千米。實景三維數據在自然資源管理、城市設計決策、歷史風貌資源管理、地質災害防治地下管網綜合管理等多種用途管制管理場景中已得到了重點應用。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為各區政府、事業單位、企業等數十個單位提供三維底圖服務,強有力地支撐了各單位的三維數字孿生底座建設。(摘編自《中國自然資源報》2023年9月5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