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隋萌
中條巍巍,鹺海湯湯。九月的河東大地,金風送爽,文氣氤氳,四海賓朋跨越山河萬里相聚運城,拜會關公故里,聆聽關公故事,傳承關公精神……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9月23日上午,癸卯年社會各界民間團體祭拜關公大典在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關圣文化廣場舉行。
9時30分許,隨著鳴鐘九響、擊鼓九通,祭拜關公大典正式開始。國家和山西省有關部門代表,山西、河南、湖北、福建四省民革省委會代表,臺灣省信眾代表,第34屆關公文化旅游節組委會代表等各界人士先后敬獻花籃。隨后,山西省政協原副主席、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姜新文作為此次祭拜關公大典主祭人恭讀祭文。經過舞蹈表演《文德之舞》、武術表演《武德之功》在內的“樂舞敬拜”和“三獻禮”兩項流程后,現場各界人士全體起立,共同行三鞠躬禮。最后,隨著華美莊重的樂舞告祭結束,祭拜關公大典禮成。
作為山西·運城關公文化旅游節的一項重要內容,祭拜關公大典備受社會各界、民間團體、廣大信眾的關注。不同于以往,此次祭拜關公大典中新增的“三獻禮”流程,無疑是山西·運城第34屆關公文化旅游節的亮點之一。據了解,“三獻禮”是中華民族最尊貴、最嚴謹的國家祭祀禮制的核心流程。此次祭拜關公大典新增“三獻禮”流程,將關公禮儀課題研究《武廟祀典》這一階段性成果通過可聽、可看、可體驗的方式展示給公眾,在為社會各界呈現一場視聽文化盛宴的同時,更彰顯了關公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為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區祭拜關公提供了參考依據。
近年來,運城市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關公文化交流活動,特別是從2019年開始,由解州關帝祖廟和關公文化研究院發起,面向全球開展“關公文化交流基地”共建活動,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內共建“關公文化交流基地”39家。祭拜關公大典正式開始前,國內12家“關公文化交流基地”奉獻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目,不僅彰顯了關公文化突出的包容性,也展示了各個“關公文化交流基地”的地域風采,更凸顯了解州關帝祖廟作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在全球范圍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關公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和傳遞向上向善社會共識上具有重要意義。舉行祭拜關公大典旨在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全球華人走進關公故里、感悟關公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增進文化認同,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
金秋時節,關公故里,丹青溢彩,翰墨飄香。作為關公文化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忠義千秋”海峽兩岸關公文化書畫展在解州關帝廟開展,來自海峽兩岸的200余幅優秀書畫作品參加展出。
據介紹,本次書畫展是連續舉辦海峽兩岸關公文化書畫展的第六年,也是改邀請式征稿為評獎式征稿的第一年。
當天上午,在解州關帝廟午門兩側的碑廊下,209幅書畫作品依次展陳。入展作品既有草、篆、隸、行、楷等風格多樣的各種書體,也有山水、人物、花鳥等潑墨寫意、粉彩工筆的畫作,技藝成熟,品格高雅,包含著對關公的敬仰之情,浸潤著對家國的忠誠和熱愛,也體現了海峽兩岸同胞心向祖國、同根同祖的深厚民族情感。
運城市政協主席張潤喜說,運城是關公文化的發源地。運城舉辦海峽兩岸關公文化書畫展,意在以書畫藝術形式講述關公故事、彰顯關公文化魅力。
臺灣中華道教關圣帝君弘道協會總會長吳光雄表示,此次書畫展得到臺灣書畫愛好者熱烈響應。關公文化深植兩岸民眾內心,其傳揚的“五倫”“五常”,是中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準則。希望關公文化能夠促進海峽兩岸民眾融合,使兩岸更繁榮、和平,帶給兩岸人民最大的福祉。
電影為媒弘揚關公精神,光影為鑒架起友誼橋梁。文化節期間,大型豫劇電影《義薄云天》首映式在運城萬達廣場萬達影院舉行,電影主創人員出席首映式,并與現場200余名觀眾一起觀看電影首映,分享臺前幕后的故事及感受。
《義薄云天》以表現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羽一生主要經歷為主線,緊扣一個“義”字,突出一個“情”字,把兄弟情義上升到民族大義。謳歌了關羽“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的高貴品質,深入挖掘了關羽身上體現的忠義精神和時代價值,塑造了關羽義薄云天的人物形象。
運城市副市長梁清燕在致辭中表示,將以此次首映式為契機,深化交流互鑒,以關公文化為紐帶,不斷深化晉豫兩地的文化交流互鑒,合力開創關公文化傳承發展的美好未來,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智慧和力量。
運城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文脈綿長,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近年來,運城市深入挖掘關公文化、根祖文化、黃河文化、池鹽文化、德孝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系統保護文化遺產,扎實推進文旅融合,聚焦弘揚關公文化,在全球范圍開展“關公文化交流基地”共建活動,加快關公故里5A級景區創建,有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
文化節期間開展的“關公文化與中華現代文明”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關公文化交流基地負責人、民革系統代表等300余人參加活動。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馬勇和王志遠、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彭永捷、蘇州大學教授周書燦、北京大學教授楊海崢5位專家學者圍繞“關羽,一個歷史人物的文化超越”主題依次作主旨發言,研討關公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一步發揮關公文化在中華現代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活動期間,舉行了第34屆關公文化旅游節簽約儀式,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院長彭永捷、菲律賓關公文化促進會會長張春鈺、運城市副市長梁清燕等出席簽約儀式,并為“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研習實踐基地”和“關公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此次所簽的三個項目分別為中共運城市委宣傳部與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關于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關公文化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共建關公文化研究中心、智庫基地建設,解州關帝祖廟與菲律賓關公文化促進會締結友好單位合作。
據悉,“關公文化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研習實踐基地”是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關公文化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秉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合作理念,圍繞決策咨詢、課題研究、規劃制定、項目合作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的有力舉措。通過校企合作、智庫建設這一路徑,深度開展關公文化的挖掘、研究、闡釋和利用,保護好、利用好關公文化,形成高質量的學術成果,發揮關公文化的時代功能和價值,提升關公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本屆關公文化旅游節期間舉行的“朝圣大典”“金秋大祭”儀式新增的“三獻禮”等一系列祀典儀程展現,就是解州關帝祖廟與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開展《武廟祀典》編集項目的成功實踐。
關公文化跨越千年、歷久彌新,關公文化、關公精神與關公信仰已積淀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和符號,遍及168個國家和地區。如今,運城正立足傳統文化的沃土,守正創新,助力關公文化成為全球華人情感認同、文化認同、民族認同的重要紐帶,使其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