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琛
小學生與水利專家站在同一個講臺上共同探討水知識;大學教授用淺顯易懂的授課方式向小學生分享節水方法……9月23日上午,“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助力科技自立自強‘一泓清水入黃河’2023年全國科普日山西省青少年水利科普展”在太原市圖書館開展,展覽首日同時舉辦了“小小星空講壇”山西省青少年水利科學調查成果展示與交流活動。
活動現場,來自太原市迎澤街小學、后小河小學、青年路小學等多所學校的小學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調研報告。本次活動還增加了互動點評環節,每位學生陳述完調查報告后,均由相關專家進行現場點評和答疑,讓學生們受益匪淺。
雖然一份份調查報告均由小學生來完成,但報告內容著實“可圈可點”,一組組數據的呈現、一串串事例的分析、一個個實在的建議,讓與會人員驚訝地發現,“原來孩子們做了這么多扎扎實實的調研工作,掌握了這么多豐富的水知識,還運用了身邊很多節水小妙招”。
來自太原市后小河小學王思懿同學的調查報告讓人十分驚艷,她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的方法,得到該校3~5年級學生樣本100例,了解青少年對“一泓清水入黃河”的熟知度和參與度,最終通過數據得出結論:目前青少年對“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的熟知度相對較低,參與度不夠,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帶動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王思懿還通過文獻回顧的方法告訴大家,青少年參與“一泓清水入黃河”建設的方式有宣傳保護母親河、節約用水、垃圾分類等生態環保知識,張貼海報,播放宣傳視頻,發放倡議書等形式。專家也對王思懿的調查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
據后小河小學PDC項目負責人馬亞蓉教師介紹,太原市后小河小學于2019年就成立了“輕盈小河 你我同行”PDC項目組,開始對節水護水項目等水課程進行深入研究,讓學生們在自我探索、自主體驗、合作交流等過程中,從課堂走向生活,從學校走向社會,發展綜合能力,承擔社會責任,引發對“水”及節水行為的更深理解,并增強青少年的科學意識,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引導更多的青少年積極參與“一泓清水入黃河”建設及節水型社會建設,以項目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們樹立起保護水資源的觀念,讓保護水資源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山西省節約用水辦公室主任馬素青表示,“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是山西系統治理黃河流域的一項重大政治工程、生態工程、發展工程、民生工程,需要全社會關注,更需要每個人的努力。要積極引導廣大青少年認識水工程、了解水歷史、傳承水文化,通過學生帶動家庭,家庭輻射社會,增強全民水安全、水憂患、水保護意識,做節水的宣傳員、踐行者和監督員,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我們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在青少年群體中普及山西省‘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相關的水利科學知識及省內水情、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等內容,并大力宣傳節水知識和政策,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引導青少年提升節水意識,積極參與節水型社會的建設。”山西省青少年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