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熱西提·艾合麥提尼亞孜


摘要:對于大體積混凝土使用來說,施工前后容易發生裂縫問題,影響公路橋梁的施工質量,為此需要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進行改進優化。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增強混凝土自身的拉伸強度,做好對混凝土的保溫工作。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以前,要防止混凝土出現過熱的問題,同時也要做好對混凝土的保溫,防止大體積混凝土因為熱脹冷縮發生裂縫的問題。
關鍵詞:公路橋梁;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
0? ?引言
當前我國公路橋梁工程建設規模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與此同時,對大體積混凝土的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體積混凝土表面系數低,水熱化釋放難度大,致使混凝土內部和外部之間的溫度差變大。在溫度差的影響下,混凝土表面極易發生開裂等問題。大體積混凝土常見裂縫主要有干縮和沉降裂縫,影響了公路橋梁的施工質量,對行車的安全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因此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成因及其控制方法進行研究意義重大。
1?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類型和成因
1.1? ?溫度裂縫
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來說,由于室外的溫度不是恒溫的,導致大體積混凝土內、外部的溫差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當室外溫度發生驟變時,混凝土的收縮值也會對應的發生變化,從而使混凝土產生裂縫。
1.2? ?干縮裂縫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硬化過程中,若濕度不夠,造成混凝土內部的水分流失,就會造成大體積混凝土自身發生變形的問題。另外,如果混凝土內部濕度不夠,外部空氣濕度較大,大體積混凝土就會由外向內發生干縮變形,產生干縮裂縫。
1.3? ?沉陷裂縫
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經常可見的就是發生沉陷裂縫。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橋梁基礎結構土質不均勻的影響,基坑長期間被積水浸泡,或橋梁施工路段有軟土地基,導致地基在下沉過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產生沉降裂縫[1]。
2?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裂縫控制工藝
2.1? ?應用水化熱低的水泥
對于橋梁混凝土水泥材料,通常選擇水化熱低、凝結時間長的水泥,水泥材料主要以硅酸鹽和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為主。水泥的水化熱較低,吸水性也就更強,在混凝土澆筑時容易發生析水問題,影響施工的效率和質量。
水被析出后,水珠在位于混凝土表面發生聚集,進而使混凝土配比過程中水灰比相應發生變化。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用水量和泌水性之間呈現正相關,且溫度越高水析時間越短。除此之外,水泥的成分對水析也有一定的影響。通常選擇具備低泌水性能的水泥材料,在水泥材料中融入一定比例的減水劑,以提高水泥的強度[2]。
2.2? ?優化配合比
在對混凝土材料進行設計過程中,加強對配合比的試驗和論證是非常重要的。采用科學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有利于提升大體積混凝土的整體強度,整體上提高公路橋梁的整體施工質量,最大程度降低裂縫發生的概率。
在配比環節,需要對水泥骨料和摻和料之間比例進行合理匹配,尤其是對于水泥原材料的選擇,要通過融入外加劑的方式,來改變混凝土的整體強度,降低因為水熱化帶來的不良影響。
混凝土外加劑的選擇非常豐富,但是從實際施工及結合成本來看,主要以粉煤灰和木鈣減水劑為主,二者都可以起到延長混凝土凝結時間的目的。將外加劑融入到大體積混凝土中,可以防止因溫度降低而導致的混凝土收縮變形問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強度。選擇粉煤灰作為外加劑,還助于提高混凝土自身的黏塑性,并具有降低水熱化的功能。
在對混凝土外加劑進行配比過程中,要根據項目工程實際情況,盡可能降低骨料的含泥量,達到提升混凝土承載能力的目的。要基于項目工程施工的環境需要,對混凝土中蘊含的含泥量進行合理調整。在調整優化過程中,必須確保其符合現行的各種規范要求[3]。
2.3? ?加強骨料控制
大體積混凝土細骨料主要采用中砂材料,粗骨料則采取高強度砂。骨料的配置盡量選擇粒徑偏大、強度好的骨料,以有效降低混凝土表面的空隙率,減少水泥材料,防止混凝土發生水化,在降低混凝土骨料干縮變形基礎上,增強混凝土自身強度。
2.4? ?優化設計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不需要進行鋼筋的布置。大體積混凝土的轉角和孔洞等部位,受到結構壓力分布不均的影響,容易發生裂縫。在施工過程中,對該部位要布置適當比重的鋼筋,以達到提升大體積混凝土使用性能、降低混凝土裂縫的目的。在開展工程結構設計工作時,要在鋼筋架構上覆蓋一層混凝土保護膜,防止出現裂縫問題[4]。
2.5? ?加強施工過程控制
2.5.1? ?合理降溫
混凝土水化熱以后,可以實現快速升溫。在完成對混凝土整體澆筑5個工作日以后,大體積混凝土尚且處于凝結階段,彈塑性能較好,而約束應力較低。混凝土在水化熱環節,彈性模量、拉應力會突增,當達到其抗拉的承載力以后,就會引發混凝土裂縫問題。所以在施工過程中,要對其水化熱的降溫過程合理控制。
混凝土結構水化熱升溫值如表1所示,一般采用數學方法對表1中相應的值進行近似求解。表1的材料基本要求:采用礦渣水泥,標號為425,總量為280kg。如果在施工中采取其他材料配比的混凝土材料,則需要根據施工環境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
2.5.2? ?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
為了防止大體積混凝土出現裂縫的現象,要加強對混凝土入模溫度的管控。一般來說,入模時,混凝土溫度最高為30℃,澆筑混凝土的時間以每天的傍晚時間為最佳。
在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澆筑時,需先對粗骨料進行噴水,并在混凝土上覆蓋相應的保溫裝置,以起到對混凝土保溫的作用。可在混凝土攪拌場地布設遮陽棚,防止太陽光直接照射在混凝土上。為了預防攪拌中水溫容易快速上升,可在水箱中加入適當比重的冰塊,對混凝土溫升進行有效控制[5]。
2.5.3? ?埋設冷凝管
混凝土發生初次凝結以后,需要安排專業的工作人員將冷水注射到冷凝管中,以達到降溫效果。冷凝管布置如圖1所示。布設冷凝管后,混凝土內部熱量將向外發生一定的擴散,內部的熱量發生流失,使混凝土內部和外部之間的溫度差得到有效減小,從而有效防止了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出現的可能性。
2.5.4? ?改善混凝土澆筑方法
分層澆筑是混凝土澆筑的主要形式,分層澆筑可以確保混凝土的每一層都能夠受力均勻,防止各層混凝土澆筑出現厚度不統一等問題。每一層澆筑的厚度,保持在20~30cm最為合適。對于結構物厚度較大的區域,一般運用一次性連貫澆筑的方式,以增強混凝土表層系數,提高混凝土內部散熱效率。
2.5.5? ?強化振搗作業
混凝土材料施工中,需要進行充分振搗,以達到增強混凝土內部強度和提高混凝土抗拉能力的目的。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施工后,要排出殘留積水,進行二次抹面工作,從而預防混凝土因強度不夠而產生壓縮變形和裂縫等問題。
2.5.6? ?加強混凝土的養護
完成混凝土的澆筑作業以后,需要開展混凝土的養護工作。應在混凝土上方搭設遮陽棚,防止太陽光直接照射在混凝土表面。也可以通過鋪設草席的方式,對混凝土表面進行覆蓋。在每一天溫度最高的中午噴灑水,以起到降溫和保濕的目的。根據大體積混凝土發生凝結時間的不同,進行相應養護措施的動態調整。
在進行養護過程中,要對表面溫度進行仔細的觀察,當混凝土內部和外部之間的溫度差大于20℃以后,需要優化混凝土的養護方法,以起到對混凝土裂縫的預防作用。對于優化的方式方法來講,主要是降低冷凝水溫度或提升冷凝水流通速度等。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操作中容易產生裂縫問題,給公路橋梁自身的強度帶來不良影響,因此需要對施工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優化,防止混凝土自身發生裂縫的問題,提高公路的自身強度。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要增強大體積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強度,同時降低其溫度應力。在混凝土澆筑和發生凝結階段,要開展保溫和冷卻控制工作。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之前,要針對混凝土材料容易發生溫度突升位置進行保溫,以避免其溫度應力過大。在具體項目施工過程中,注重對施工工藝的及時優化,有效提升混凝土的養護質量,提高公路橋梁的整體施工效率。
參考文獻
[1] 陸林.公路橋梁大體積混凝土常見裂縫與施工控制工藝[J].智能城市,2020(11):219-220.
[2] 莊寶振.公路橋梁大體積混凝土常見裂縫與施工控制工藝分析[J].中國住宅設施,2021(10):127-128.
[3] 李凱峰.道路橋梁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裂縫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國科技投資,2019(16):61-62.
[4] 王立君,薛仁翔,余雁.橋梁施工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成因及防治對策[J].居舍,2018(15):67-68.
[5] 汪文淑.道路橋梁施工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成因及防治分析[J].安徽建筑,2019,26(02):129-130.DOI:10.16330/j.cnki.1007-7359.2019.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