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啟修
父母是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重要“守門人”,是“家校社協同”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著力點和踐行者。發揮家庭教育功能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抓準時機,適時教育。從嬰幼兒到青少年,不同階段具有相應的心理危機和發展任務,應為家庭提供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中學階段,應注重親子溝通、叛逆期心理等方面的教育,為青少年提供情緒價值,減少沖突和壓力。
創新形式,切合實際。改變傳統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貼合大眾實際、易理解、可操作。如利用短劇、微電影、微課等新穎有趣的形式,創造大眾喜聞樂見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專業咨詢,暖心服務。家庭心理健康素養的提升需以系統、專業的家庭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機制為后盾。政府要建立“問題篩查—疾病治療—危機干預”為一體的家庭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由專業人員提供的心理健康“體檢”“咨詢”“康復”服務。
(摘編自《新華日報》2023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