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
摘 要: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重要講話的關鍵舉措,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河南省安陽市積極探索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有效路徑,從組織建設層面、前期準備層面、規劃管理層面、物質與輿論層面和機制建立層面積極開展工作,平衡好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使該項工作成效顯著。
關鍵詞: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安陽市
一、傳統村落的價值內涵
我國歷史悠久、地域廣袤、地形各異,產生了不同形態、特色各異的傳統村落。這些傳統村落是歷史文明的記憶,展示了人類創造的輝煌文明,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足跡,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民族情感。因此,要想真正讀懂中國,一個必不可少的視角就是讀懂中國鄉村。中國鄉村傳承下來和展現出來的民俗文化是破解中華文化密碼的一把十分重要的鑰匙,而那些亟須保護的、蘊藏了新發展機遇的傳統村落,就是承載鄉村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傳統村落是中華農耕文明的“基因庫”,不僅蘊藏著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而且為了適應地理環境,當地群眾形成了獨有的歷史文化風俗。他們的生存環境、建筑構造、言行舉止等可以說是一個展示中華農耕文明的博物館,其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經濟價值是巨大的,亟待我們保護和挖掘。黨中央高度重視對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的傳統村落進行保護和開發,使其能夠更好地承擔傳承文化的使命。
由于生產力水平落后,先人改造自然的力量有限,為了適應環境更好地生存下去,人們聚居建造住宅,最終形成了傳統村落。傳統村落充分體現了先人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是我們回顧過去、立足現在、展望未來的最好研究對象。其價值內涵十分豐富,科研方面,傳統村落中蘊藏著眾多方面的科研價值,如地理學、建筑學、生物學等;文化方面,每一處形態豐富、別具特色的傳統村落都是鮮活的文化遺產,生動多元地詮釋著鄉土文明,自由展現著各自獨特的精神文化傳統,極具歷史文化、科學研究、藝術審美價值;經濟方面,傳統村落是一種具有濃厚人文色彩又深深嵌入自然環境的獨特旅游資源,其旅游價值有很大挖掘空間。
二、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現狀及困境
黨和政府不斷強調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方面舉措有力得當,成就巨大、效果顯著。例如,建立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先后組織各地申報、考察,截至2023年3月,已有8155個傳統村落納入其中,實施掛牌保護。開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保護了53.9萬棟歷史建筑和傳統民居,挖掘了4789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農”問題成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保護傳統村落、改善傳統村落人居環境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鄉村振興戰略為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戰略契機,為其在新時代取得更大成果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但是,近年來,在工業化和現代化推進過程中,城鎮發展越來越快,面積越來越大,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資金要素、土地資源等投入其中,使得鄉村自身資源和潛在用于鄉村發展的資源流入城市。村民為更好地改善生活、增加經濟收入,紛紛涌入城市,或打工,或上學,導致傳統村落“空心化”問題嚴重。與此同時,傳統村落原有的社會秩序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逐漸解構。隨著大量資源流入城市,許多傳統村落開始逐漸顯露衰敗的跡象。例如,由于缺乏維修資金,許多傳統村落的古建筑年久失修,其外表和內在架構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大量年輕人涌入城市,使許多傳統村落顯得暮氣沉沉,甚至有些村子幾乎沒有常住人口,房屋缺乏打理,蕭條冷清;現代物質文明猛烈沖擊著傳統村落居民的觀念,對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帶來很大挑戰。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平衡問題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點。如果單純強調保護,那么可能需要財政資金的持續投入,對政府財政造成壓力,傳統村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無法充分發揮出來;如果過分開發,就容易導致傳統村落遭到破壞,違背了保護與發展工作的初衷。因此,平衡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已成為傳統村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安陽市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明確要求“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安陽市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都,傳統文化影響深遠,農業文明下發展起來的傳統村落呈現數量眾多、形態各異、特色鮮明的特點。但由于安陽市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不如發達地區,在較長一段時間里對傳統村落的保護意識和投入力度不足。如今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安陽市在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方面積極作為,深入推進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努力提升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推動安陽市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助力和美鄉村建設。通過多措并舉,安陽市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目前,安陽市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共有25個,入選河南省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共有52個。為科學有效推動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安陽市根據工作實際,印制下發了《安陽市傳統村落保護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安住建〔2020〕67號),對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一)從組織建設層面高位推進協調工作
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涉及面廣、牽涉部門多,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組織,是協調各部門的重要前提,是做好工作的主心骨。安陽市及時成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領導小組,由一名市政府副市長任組長,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多個局委主管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縣(市、區)也相繼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負責本級的傳統村落調查、申報以及保護與發展等工作。
作為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的責任主體,縣級政府對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有關項目的投資安排、項目管理、實施效果負總責。為全面做好本地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縣級政府給每個傳統村落配備一名負總責的縣級領導統一協調,鄉(鎮)政府配備專門工作人員具體負責,村“兩委”負責人則是直接責任人。各村負責人根據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精心組織實施有關建設項目,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等,確保工程質量和項目按期完成。在整個過程中,村民的主體作用通過民主參與、決策、管理和監督等方式得到充分發揮。
各局委部門各司其職,共同助力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例如,住建部門認真做好傳統村落的業務指導,并且牽頭協調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規劃部門做好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的編制;文化部門積極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指導申報;文物部門積極提供文物名錄并指導申報;農業農村部門做好傳統村落的農業發展指導;旅游部門做好傳統村落鄉村旅游技術指導等。
(二)從前期準備層面開展普查、組織申報
掌握傳統村落實際情況,摸清底數,是開展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的前提。為摸清底數,安陽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大規模普查工作,普查對象既包括已公布為歷史文化名村、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的村落,也包括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村落:一是傳統建筑風貌比較完整,二是選址和格局保持傳統特色,三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在普查基礎之上,按照“一村一檔”的要求,認真做好登記造冊工作,建立傳統村落檔案,力求做到信息、圖紙和照片完整、清晰。登記造冊之后,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統。為保證國家層面對傳統村落基本情況的掌握,紙質檔案中的相關信息及時錄入全國傳統村落管理信息系統,并建立和完善本地傳統村落數據庫,為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奠定基礎。在傳統村落的底數和實際狀況掌握清楚之后,認真組織申報工作。申報工作堅持應報盡報,堅決不少報漏報,力求使更多的傳統村落進入國家、省傳統村落名錄,從而為工作開展爭取到國家、省、市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三)從規劃管理層面嚴格遵照執行
科學規劃可以防止工作無序開展,最大限度減少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安陽市按照《城鄉規劃法》《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編制基本要求》認真編制和審批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規劃審批前通過了住建、規劃、文化、文物、財政等有關部門組織的技術審查。涉及文物保護單位的,由該單位編制文物保護規劃并履行相關程序后納入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的,由該單位制定保護措施,納入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
科學規劃為工作科學有序開展提供了遵循,嚴格管理則是工作科學有序開展的保證。安陽市傳統村落建設項目管理工作嚴格依法依規執行,保護、建設、修繕等工作經過相關機構同意并獲得許可文件后才進行。相關工作人員均已取得從事該工作所需的職業資格證件,其行為符合國家相關要求。建設活動嚴格按照《河南省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執行,全面加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
(四)從物質與輿論層面加大投入、營造氛圍
項目建設需要資金投入,沒有資金將困難重重。安陽市一方面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加大各級財政支持力度,充分擴展財政支持范圍,如傳統建筑保護利用、文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等;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傳統建筑認領保護制度,在財政投入有限的情況下,積極吸納社會資金注入,緩解財政資金投入不足的現實狀況。
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不僅是政府的工作,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安陽市積極加強宣傳引導工作。一是廣泛開展面向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保護傳統村落的重要意義,形成社會共識。二是積極調動新聞媒體的積極性,大力強化其宣傳和監督職責。三是樹立先進模范,對于在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形成示范帶動作用,號召大家共同學習。四是對違法破壞傳統村落的行為及時進行曝光,使人們心中有戒。輿論層面多管齊下,形成了保護與發展傳統村落的社會共識。
(五)從機制建立層面實現長期有效運轉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是一項長期性工作。一方面,長期實施動態管理,建立一套符合村情的長效管護機制。例如,持續開展傳統村落保護情況“回頭看”工作,跟蹤監測傳統村落的保護狀況和規劃實施進展情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相關動態管理機制。另一方面,對保護不力造成歷史文化遺產嚴重損害的村落提出警示,對失去保護價值的村落予以除名退出傳統村落名錄,并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進行通報。
同時,安陽市科學挖掘傳統村落的價值,積極對它們承載的社會、情感價值進行有效保護;根據實際情況,對傳統村落的使用價值進行拓展延伸;充分利用傳統村落的經濟價值,圍繞傳統村落自身特色,發展特色產業,吸引城市居民來鄉村旅游消費。
四、結語
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建立在經濟、文化、生態環境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既要通過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村民收入,使其享受國家發展的紅利,也要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更要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環節。做好這項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有助于繁榮文化產業,傳承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
參考文獻:
[1]魏成,成昱曉,鐘卓乾,等.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實施與管理評估體系研究:以嶺南水鄉中國傳統村落為例[J].南方建筑,2022(4):46-53.
[2]劉益明.鄉村振興戰略下傳統村落保護研究[J].核農學報,2021,35(9):2207-2208.
[3]劉志宏.中國傳統村落世界文化遺產價值評估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42(11):52-58.
[4]葛暉.大別山區傳統村落景觀保護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建筑科學,2021,37(9):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