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秉文

金塔縣中東鎮是金塔縣制種大鎮,近年來,金塔縣中東鎮堅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結合中東鎮實際,做大做強制種瓜菜主導產業,使中東鎮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合理,通過多年不懈努力,中東鎮高效制種瓜菜產業穩步發展,實現了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轉型跨越發展,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東鎮制種產業經歷了面積由少到多,規模由小到大,檔次由低到高,品種由單一到多樣,經營由松散到規范,收益由較好到可觀的發展歷程,現已成為支撐中東鎮農業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所以金塔縣各鄉鎮持續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酒泉市第五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其中“做大做強現代種業,充分發揮肅州區國家現代種業產業園示范引領作用,擴基地、強品牌、保質量、優服務,推動種業大市向種業強市轉變。突出蔬菜、花卉優勢品種,穩定發展玉米、牧草制種,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大力推進高標準種子田建設,持續擴大市場份額,全力打造世界級蔬菜、花卉種業基地”。只有立足資源優勢,系統謀劃,著力在強鏈延鏈補鏈增鏈上下功夫,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種業,打響“酒泉種子”品牌,才能有效推動酒泉市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塔縣中東鎮是金塔縣制種大鎮,近年來,金塔縣中東鎮堅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結合中東鎮實際,做大做強制種瓜菜主導產業,使中東鎮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合理,通過多年不懈努力,中東鎮高效制種瓜菜產業穩步發展,實現了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轉型跨越發展。中東鎮制種瓜菜種植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是金塔縣較早發展制種種植的鄉鎮。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東鎮制種產業經歷了面積由少到多,規模由小到大,檔次由低到高,品種由單一到多樣,經營由松散到規范,收益由較好到可觀的發展歷程,現已成為支撐中東鎮農業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特別是近幾年來,圍繞金塔縣委、縣政府“1151”產業富民增收工程和“1555”行動計劃的要求,中東鎮適時提出了創建“全縣制種大鎮”的發展目標,大力扶持和發展制種產業,高效制種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現已成為中東鎮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一、金塔縣中東鎮重點產業培育情況
近年來,金塔縣中東鎮緊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和縣委“三區、五園、五鎮”總體布局,以制種產業發展為重點,以示范園區建設為引領,全面打造制種產業強鎮;以土地流轉為抓手,以合作社運營帶動為引擎,全面推進土地集約化經營;以毗鄰景區為優勢,以鄉村旅游為媒介,積極謀劃推進“胡楊小鎮”“種業小鎮”等鄉村旅游特色小鎮,不斷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在產業結構上,以制種為主導產業,全鎮制種面積保持在3.2萬畝左右,制種產業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70%左右。在土地集約化經營上,中東鎮累計流轉土地近3萬畝,實現整村推進土地流轉4個村,長期勞動力輸轉4800余人。在設施農業上,建成日光溫室286座,鋼架拱棚712座,王子莊村綠色標準化制種產業園區、營田地村日光溫室產業園區、官營溝村鋼架拱棚產業園區等3個設施農業產業園區。
二、金塔縣中東鎮制種產業發展現狀
(一)制種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中東鎮是酒泉市金塔縣的制種大鎮,主要以種植制種瓜菜為主。2022年,共有40余家制種公司在中東鎮“安家落戶”,其中包括敦煌種業、甘肅東方種子有限公司、甘肅杰尼爾種子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發放西瓜、南瓜、甜瓜、西葫蘆、食葵、茄子、辣椒等高效制種品種160余個,全鎮制種面積鞏固在3.2萬畝左右,其中萬元田1.2萬畝左右,五千元田1.7萬畝左右。為充分展示金塔縣中東鎮高標準種子基地建設、種子生產、田間質量控制等技術成果,示范引領制種產業高質量發展,中東鎮積極爭取省農業農村廳和省種子管理總站的項目支持,立項實施了標準化種子種苗生產示范點建設項目。在王子莊村建成300畝連片高效制種示范園區1個,計劃選取1家具有代表性的制種公司建設制種示范基地1個,全面展示中東鎮制種產業發展情況。截至目前,規劃建設的千畝高效制種示范園區已完成新型鋼架拱棚搭建200畝,種植露地大田瓜菜制種300畝,建成五連跨全網棚1座,三聯跨全網棚1座,單網棚100畝,五聯跨全膜棚1座,單膜棚40畝,種植西甜瓜等高效制種40余個品種,試驗推廣設施西甜瓜兩茬種植新模式,輻射帶動全鎮制種產業發展。
(二)中東鎮土地集約化對發展規模化制種種植的主要特點
現階段,金塔縣中東鎮土地集約化經營主要是有組織推進村集體土地流轉和農民自發零散流轉兩種模式,采用轉包、轉讓、出租、互換四種流轉方式。其中,以村集體組織流轉土地18231.6畝,農民零散流轉土地11068畝。現在,大多數基層干部對土地流轉工作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一些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也有了明顯的轉變,金塔縣中東鎮土地流轉整體上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走在了全縣乃至全市的前列。
一是注重思想引導,充分發揮組織作用。從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的整體情況看,農民思想認識不足,普遍存在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的思想顧慮。針對這種情況,金塔縣中東鎮黨委、政府通過思想引導、政策宣傳、實地觀摩等形式對群眾進行思想疏導,各村充分發揮村“兩委”、黨員干部引領示范作用,積極爭取鎮黨委、政府的支持指導。組織黨員和群眾代表赴外地學習成功經驗和做法,堅定了群眾推進土地流轉的信心和決心,并與群眾進行算賬對比、解答疑問,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宣傳動員,使大家普遍認識到推進土地流轉就是實現規模化經營、解放農村勞動力、提升收入水平的根本途徑,使群眾經營土地的理念實現了“要我流轉”向“我要流轉”的轉變,在推進土地流轉上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為大力發展制種產業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是搭建流轉平臺,合理利用載體優勢。經過不斷探索,構建了“農戶+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的流轉模式。以官營溝村和上四分村為例,村上專門成立由村組干部牽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從而具備了代表全村農戶從事土地流轉和經營的法人資格,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站,在鎮經管站指導下,嚴格制定土地流轉相關辦法及合同文本,全方位承擔土地流轉工作,幫助群眾解決具體問題。把全村大部分土地集中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與種植大戶、企業協商談判,統一發包土地、收取租金,這樣既規避了農戶的風險,又簡化了承包方的手續。使村級組織為主導的合作社成為土地流轉的核心和紐帶,讓流轉雙方建立起了充分的信任關系,與以往農戶自發分散流轉的模式相比,有效解決監督機制不健全、程序手續不完備、調處糾紛不及時等問題,解決了流轉農戶的后顧之憂。
三是完善配套設施,改善基礎地利條件。土地集中流轉后,要實現規模化經營,渠路橋林等基礎設施必須配套。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借助衛星遙感技術勘邊定界,大力實施村組道路鋪筑和田間道路、水利設施等改造工程。經過統一規劃、新建改造,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形成了明顯的基礎優勢。同時積極推行土地整理項目,打破原有地塊結構、采取裁彎取直、取城擴地等措施對土地進行了整理,配套架設了低壓管道和節水滴灌,已整理形成連片規模化耕地22800畝。由于這些土地集中連片、設施齊備、便于耕作,吸引了種植大戶、企業競相承包。土地集約化為金塔縣中東鎮發展制種產業提供了現實基礎。
(三)制種產業發展的優勢特色
一是制種繁育的自然條件比較優越。金塔縣中東鎮地處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屬于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冬冷夏熱,降水少蒸發大,年平均氣溫8.70C,年日照總時數為3263.6小時,氣候干燥、病蟲害少,且有祁連山冰雪融化的鴛鴦灌區灌溉,具備農作物種子繁育,特別是瓜菜類制種繁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二是種植戶制種繁育技術比較成熟。制種產業在中東鎮發展已經有20余年的歷史,制種市場比較規范,制種產業工人在種業繁育方面技術非常成熟。所有制種產業均為“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模式,農民收益有保障,與常規作物相比,制種產業畝收入在常規作物的3倍以上,經濟效益非常可觀,這一產業被越來越多的群眾接受和認可,制種產業的規模逐年增加,且有著比較穩定的種業工人群體。
三是制種公司的發展入駐比較全面。隨著制種規模的不斷擴大,各大制種公司慕名而來,在中東鎮建立基地,不僅帶動了農民收入的增加和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還帶動了建筑業、運輸業、餐飲業和勞務輸出業的發展。據統計,有40余家制種公司在中東鎮10個村“安家落戶”,投放面積逐年遞增,切實為“上門服務”群眾,進行技術指導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四是制種市場的監督管理比較規范。在認真宣傳貫徹《種子法》《甘肅省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金塔縣中東鎮嚴格了企業許可證發放登記制度和基地認定制度,全面規范了制種企業和基地生產行為;建立了合同履行保障和種子市場監管體系,切實維護了企業和農戶的利益,為全鎮制種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創造了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
三、金塔縣中東鎮做大做強制種產業的做法
(一)深化認識,多措并舉抓發展
一個農產品生產產業能否做大并取得突破性發展,關鍵看種植農戶是否取得實實在在的效益。中東鎮上基于這種認識,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制種產業發展。
一是加強引導,轉變觀念。組織鎮區周邊設施條件較好的村組農戶,分期分批前往張掖和肅州區進行考察學習,了解當地制種發展情況;并邀請制種企業負責人以村為單位辦班進行培訓輔導,詳細講解制種的經營和生產,宣傳制種的發展前景;利用冬季農村集中教育等有利時機,和群眾算總賬、比效益,引導群眾探索進行種植,通過不斷的擴點、擴面,群眾對發展制種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種植的熱情也進一步高漲。
二是配套政策,扶持發展。制定出臺了《進一步加快中東鎮制種產業化發展實施意見》等文件,在基地建設、龍頭培育、市場拓展、園區示范等方面落實具體有效的支持政策。從2000年開始,先后為30多家制種企業劃撥建設用地、協調落實辦公用房及場地;為農戶扶持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業務技能培訓等方面的配套資金。
三是嚴格審查,規范管理。針對制種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制種企業與農戶之間訂單糾紛、種子合格率糾紛較多,制種企業之間相互拆臺、無序競爭普遍存在,制種企業和農戶違約事件時有發生的不良現象,金塔縣中東鎮組織人力,對先前入駐的制種企業進行了全面調查摸底,并組織種植農戶對企業信譽和經營能力進行評定,對測評較后的企業,協調上級主管單位和金融部門進行干預;凡是新人駐的制種企業,都對其經營資質進行審核;當年的種植計劃確定后,全部進行張榜公布,并統一組織簽訂種植訂單,促使制種企業的經營規模和經營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制種企業和農戶的踐約率得到全面提高,有效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