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 吳春蘭

樹立文化自信需要多措并舉,而文創產品作為展現民族文化的內涵和意義的重要載體之一,其代表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
文創產品是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借助于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進行再創造,通過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和運作,產生高附加值的產品,成為文化傳承的新媒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升,對精神文化消費也有極大需求,文創產品將傳統文化的精神和含義從實物中體現,幫助人們理解以及更好地傳播文化。
近年來,國內博物館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推進文創產品的開發。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的通知》,對推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工作作出部署。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中提出“鼓勵文化文物單位和社會力量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中提到,“鼓勵文創產品開發與經營,拓寬文創產品展示和銷售渠道。”通過對國內外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體系的研究,結合國家圖書館文創產品的開發經驗,本文提出甘肅省圖書館開發文創產品的思路和建議。
一、圖書館文創的文獻綜述
圖書館在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品牌塑造、開發策略、數字文創、閱讀推廣、館藏資源挖掘、文創產業等方面已產生了一批研究成果。
(一)圖書館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如袁潔和羅松基于國家出臺的文創產品開發文件,對文創產品開發的困境進行了總結,并提出相應對策;蘇怡和陸和建通過比較分析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從中借鑒經驗和啟示,從而提升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質量和水平;趙潤澤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為例,分析了當前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提供了相關的改進措施;宋晶欣從產品類型、開發模式等方面對公共圖書館參與文創開發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對應的策略。
(二)文創產品的品牌塑造。如魏春艷分析了圖書館文創品牌建設典型案例,從中總結經驗,尋找思路,并從產業融合、優勢挖掘、營銷強化、吸納力量等四個層面論述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文創品牌創新策略;王毅和肖燁燁在分析國內圖書館文創產品的相關成果、實踐現狀、品牌建設內涵的基礎上,探析了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品牌建設的優勢、挑戰與機遇。
(三)圖書館文創產品發展策略。圖書館在文創產品開發策略方面也有相關文獻。如蔣倩和夏洞明分析了圖書館開發文化創意產品面臨的障礙;吳立安指出了文化IP在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中重要作用,論述了文化IP視域下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的幾點策略,旨在推動我國公共圖書館文創產業的創新發展。
(四)數字文創開發。如文婷鈺和榮芝幸通過對省級及部分特色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進行調研,從數量、主題、類型、開發方式、創新程度等角度總結各館數字文創開發情況,并將檔案館與博物館、圖書館開發情況進行對比,探索檔案館數字文創開發的發展路徑。借鑒兩者經驗,使檔案館更好地發揮文化職能,為社會提供更多服務;
(五)閱讀推廣的應用。王毅和雷鳴分析了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內涵,進一步界定閱讀推廣主題文創產品范圍并闡釋其積極意義。通過對國內外文化單位閱讀推廣主題文創產品的調查、梳理和歸納,將產品類型分為:服裝類、文具類、飾品類、生活用品類和文娛用品類;文化創意包括:書籍形象和閱讀標語、書籍作品和內容融合、閱讀活動和用戶體驗。在綜合解析閱讀推廣主題文創產品的類型和創意之后,以公共圖書館的視角,從館藏資源和經典文學的閱讀文化元素提煉、文學作品文化性與產品功能性的創意融合、融入游戲趣味性和閱讀文學性的娛樂文創產品、文創產品開發與閱讀推廣活動的深度結合四個方面提出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主題文創產品的開發策略。
(六)文創與科技融合。如卓建霞和成兆珠整合圖書館文創開發流程,縮短價值創造周期;于寧通過對我國基于短視頻平臺的文創產品營銷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適合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營銷的發展策略。
近幾年各個圖書館對開發文創產品的定位和未來發展思路還是有所不同,本文試圖探索文創與科技融合的模式。目前圖書館在文創產品的開發方面,已經遍地開花,但是與科技結合的文創產品還沒有形成規模,融入科技手段的產品較少。如贛州市圖書館的文創利用涂畫科技智能書法臺,不僅展現了文創的文化性和藝術性,還展現了文創科技感和現代感。
二、圖書館科技文創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人才的匱乏
在我國現行的圖書館管理體制下,圖書館文創行業資金嚴重短缺,直接導致圖書館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發與制作推廣的積極性不高。從業人員基本都來自圖書員工,缺乏專業技術人員,雖然說對圖書館館藏資源比較了解,但對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還不夠專業,對市場需求的判斷和運作也不夠熟悉。現行體制的分配和績效考評缺乏有效的激勵,不足以激發人才活力。
(二)產品創新意識不足
文化創意產業是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融合,也就是設計、研發、制造、商業和服務業的結合。圖書館文創產品有別于其他的文創產品,在強調文化、美學、功能和效益屬性的同時,更要著重于傳承、傳播、創新以及科技屬性。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人員觀念落后,直接影響圖書館文創產業的發展。由于對消費群體的特點和消費心理的研究不透徹,發揮不出教育文化的延伸功能,無法滿足公眾的消費需求。缺乏創新意識還體現在文創產業單一的營銷方式、未形成產業鏈條、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等。
三、科技助力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的策略
(一)機制體制革新
創新機制體制,激活發展動力。《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并做了詳細說明。國家圖書館按照通知要求,在全國圖書館領域已經邁開了一大步,金陵圖書館也做的非常完美,甘肅省圖書館也精心挖掘和宣傳館藏資源,參考國內優秀圖書館的運營模式研發創新。
(二)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立足館內資源,建立人才梯隊。圖書館立足本館豐富的藏品資源,設計研發以常設展覽和特別展覽為主題的系列化文創產品,并積極培養自己的研發、經營隊伍,形成專業人才梯隊。甘肅省圖書館在缺乏設計人才隊伍的情況下,采用館企合作的方式,優先選擇幾家設計團隊根據不同方向的設計和生產達成戰略合作,挖掘館藏文化、地域文化,并將落地產品采取多點式銷售模式。
(三)自主研發與合作共贏并重
不斷探索文創發展新路徑,將博物館教育納入“大文創”范疇通史類導覽課程:“100件文物看世界歷史”專題類課程:勾勒皮影歷史的“影子的奇幻世界”。雁灘藝術館配合展覽同步推廣宣傳營銷,文創產品的營銷宣傳成了展覽配套宣傳的一部分,偏重當下年輕人喜愛的風格,與中規中矩的展覽宣傳形成多元的有機呼應,展覽形象更為立體。同時,除上海博物館商店外,機場店、新天地店、淘寶店等也同步進行銷售,微博和淘寶上的工作人員也持續和顧客進行互動。生活中感知藝術系列設計了隨行文房包、手帳、鎮紙、金箔畫等,還設計了手機殼、充電寶、明信片、書簽、眼鏡布等,將日常用品變成了能夠隨身攜帶的藝術品。
(四)借助科技平臺,擴大影響力
互聯網科技平臺,通過淘寶網開設網店和天貓旗艦店;通過公司開通微信公眾號;采用線上宣傳和網絡直播等方式在線經營。
(五)利用IP授權,探索文創發展新路徑
IP授權和合作成為圖書館文創發展的新趨勢,同時也是擴大圖書館發展的有效路徑,國家圖書館從幾年前開始著手與國內外圖書館聯盟,打造有效的IP授權合作。
(六)創建合作平臺,分享文創成果
只要有機會,圖書館組織參加省內外的文創專題會議、文化文博展會等,配合約展、巡展等多種渠道,將文創產品進行推廣。與省內外文博機構互相切磋,實現館內外、同行業、行業間的強強聯手。甘肅省圖書館采用館企合作的模式,把愛文化、弘文化的企業拉入合作伙伴,將館藏資源以授權、合作開發等共贏模式實現長期戰略合作。
(七)以館藏文化特色為本,研發主題文創產品
當前,文創產品的開發僅僅在館藏品的復制和簡單延伸,針對甘肅省圖書館館藏資源進行特色開發,第一類是通過對圖書館珍貴館藏資源的甄選,結合熱點展覽,數字化后用現代科技設備展示給廣大讀者;做成原大小仿制品,在固定的展館進行展銷,方便愛好者帶走;也可以授權合作,做成數字文創,方便線上愛好者的選購和收藏;開發與銷售雙管齊下從而達到最終目的;第二類是研發出能讓老百姓親手觸摸的館藏資源的產品,如選取影印文溯閣《四庫全書》,茶酒文化、黃河文化、洮硯文化、養生文化等,跟地方企業聯合開發一批實用性強、文化氣息濃厚的特產衍生品;第三類是現代科技與古代文化融合的產品,如將珍貴館藏資源數字化后錄入電子書,方便做學術研究的學者和中小大學生了解古人留下的精湛文化。
(八)精準滿足消費群體需求
圖書館的讀者主要有中小學生、大學考研的學生,大都集中在周末和節假日期間,不定時來的要么是查閱資料的研究學者和借閱的廣大市民,外地來圖書館游玩的觀眾相對較少。針對不同類型的觀眾偏好不同,購買習慣也不盡相同,所以針對群體差異,應該設計一些實用性強,價格不同的文創產品。比如小學生喜歡創意性強、帶有科技色彩主題的小產品;做學術研究的學者更喜歡專業方向古籍類文創復制品等等。
(九)利用品牌資源實現合作共贏
品牌是圖書館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也是競爭力的強力保障。將中小學生游學和青年學者研學以及外來游客引進圖書館,了解圖書館的館藏精品、學習古代文化的傳承精髓以及參與裝幀、培訓和文創衍生品的設計研發討論等,形成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公共圖書館不能只有圖書和繼承,也要有創新和發展。回想中華歷史,從漢代至唐、宋,再至元、明、清,每一個朝代都曾創造了各自特有的時代特征和豐厚文化。今天更能創造出既繼承傳統,又具有當代特征的受人喜愛的文創產品。讓公共圖書館成為公眾喜愛的場所,讓公共圖書館發揮更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