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新昌
地方民間美術與歷史文化和人們的生活習俗密切相關,承載著人們的美好愿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居住環境、生活習慣、服飾穿戴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民間美術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消失,其技藝傳承也日漸衰微。過去一些民間美術發展較為繁榮的鄉村,一個村可能就有數十戶人家從事民間美術的相關生產活動,現在大多改行易業,堅持下來的往往只是少數具有代表性的傳承人,其制作的民間美術作品,也大多作為收藏品、紀念品,而非實用性的產品,離民間美術的初衷也越來越遠。
時代的變化無法抗拒,保護和傳承民間美術,一方面需要保存它們的制作技藝和本來樣貌,另一方面需要結合時代文化特點,為民間美術注入新的活力,讓民間美術以新的方式融入現代生活。這需要人們在思想上認同民間美術的文化內涵,在情感上能找到寄托,在審美上欣賞其藝術特性,在實際生活中能接受其創新發展的新樣式,這樣民間美術才能廣泛地滲透到人們生活中,實現其價值、發揮其作用。現在,一些地區已經看到了民間美術的市場價值,民俗村、非遺工藝坊等的建立為推廣和保護民間美術發揮了積極作用,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民間美術。但部分地區也存在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和曝光率、忽視民間美術的文化精髓的問題,使民間美術的發展面臨更大的挑戰。
民間美術的傳承要堅守技藝與文化本色,不能為了片面追求市場效益,放棄對傳統工藝和藝術品質的追求。民間美術的發展要探索其與現代生活的有機融合方式,在創造性轉化過程中發展,以豐富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