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亞斌
(白水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陜西 渭南 715600)
白水縣位于陜西省東北部,地處關中平原與陜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屬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境內丘陵溝壑縱橫,陽光充沛,雨量適中,晝夜溫差較大,全縣986km2,已建成3.67萬hm2綠色蘋果生產基地,年均產量53萬t,產值56億元,機制儲藏能力47萬t,成為中國有機蘋果第一縣、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自主研發新品種示范縣、果園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和渭北蘋果的集散地及價格形成中心。目前全縣優質矮化新品種栽植已達1.33余萬hm2,百畝以上適度規模栽植百余家,全縣涌現出蘋果專業合作社336個、農機專業合作社11個、農機維修中心31個、農機經營大戶210個,有一定規模的農機經銷企業3家,初步建設成為全國果業全程機械化示范區、矮砧栽植模式推廣示范縣。蘋果已經成為全縣主導產業,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截至2022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32.5萬kW,擁有拖拉機6443臺,其中小型拖拉機5436臺,中型拖拉機837臺,58.8kW以上拖拉機363臺,大型及以上拖拉機170臺。配套農具20800臺,果園微耕機4565臺,田園管理機780臺,機動植保機械6500臺,果樹修剪機500臺,枝條粉碎機50臺,開溝施肥機150臺,果品保險儲藏設備325臺(套),植保無人機11架,果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
近年來,白水縣從新品種研發、苗木繁育、有機肥研發、果園機械化、蘋果深加工、現代營銷等六個方面入手,全產業鏈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制、新裝備、新農人”為一體五新白水果園新模式。堅持把蘋果產業做大做強的戰略思路,多措并舉,狠抓落實,目前全縣優質矮化新品種栽植已達1.33萬hm2。農機部門強化果園全程機械化技術的推廣,積極開展果園生產全程機械化演示會5余場次,示范、推廣、引進小型化、智能化的、先進適用的果園機械,解決了土地耕作、苗木移栽、開溝施肥、樹體修剪、防霜減災、病蟲防治、疏花疏果、中耕除草、套袋取袋、果品收獲等環節機械化生產瓶頸難題,填補了關鍵環節機械代替人工的空白,減輕了勞動強度,又能搶農時,減少損失,為果樹生長發育創造了良好條件,促進果品優質高產。
(1)矮砧栽植模式。矮化蘋果樹的體積遠遠小于傳統蘋果樹,同樣單棵蘋果樹的產量也會低于傳統蘋果樹,所以想要獲得更大的產量,矮化蘋果樹必須合理地密植來彌補產量不足的缺點。過密的栽種會導致部分蘋果樹被遮擋,影響它的生長發育,進而影響到蘋果的質量;過疏的栽種又會導致蘋果的產量降低,影響到經濟收益。因此在栽種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矮化砧木和品種,進行合理的規劃密植,一般建議株距1.3~2m,行距3.5~4m,栽植75~170株/667m2,株行距比例為1:2~3。我縣以雷牙鎮、堯禾鎮、林皋鎮、史官鎮為中心新建標準化矮砧密植示范園3 3 3.3 3 余h m2,依托涉果企業、省級龍頭企業盛隆陽光、旭諍果業,美化果業建設“智慧果園”66.67hm2,通過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了果園生產管理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機器人化。
(2)主推技術。機械化深松整地、開溝施肥、機械移栽技術、機械植保等技術。利用80馬力以上拖拉機懸掛1.8的深松機對選好的地塊進行深松鎮壓作業,修整地塊2~3d,再利用拖拉機懸掛開溝機進行開溝作業(開溝標準:20X35cm),再利用果園車施基肥(有機肥)入溝內,最后利用小型的移栽機進行機械化栽植技術,以達到農藝與農機的融合。高效植保機械化技術在林果業中被廣泛應用,極大減輕了人工勞動量地投入。
(3)配套技術。機械化修剪技術、半機械化采摘技術、枝條粉碎技術、水肥一體化、果品貯藏冷鏈加工等技術。矮化蘋果樹的植株密度較大,放任果樹生長將會影響到蘋果樹的生長發育,如果不能及時合理的修剪枝葉,容易造成蘋果樹生長彎曲、枝葉繁多、蘋果長勢差等嚴重問題,影響到整體的蘋果產量。所以機械化修剪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利用電動自走式升降平臺,結合汽油式油鋸、電動式果樹修剪機進行機械化修剪技術(修剪時,要控制樹冠大小,剪掉多余的側枝,也可以對主枝進行適當修剪,控制生長方向,以輕剪為主,盡量不要短截)。結合人工對果品機械化采摘,減少果品的殘次率,利用果園升降平臺、果園車(丘陵地帶可利用單軌運輸機)進行中轉,以達到半機械化采摘技術的要求。在對蘋果樹灌溉時要堅持節約用水原則,提高水的利用率,最好是采取滴灌的高效滴溉方式,我縣采用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將深井水打到地面或水箱中,經過加壓泵將水分和養分滴溉設備滲透到蘋果樹根部。果樹枝條撿拾工作,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人員傷害的也不少。我縣田埂夢農機專業合作社率先于2018年引進了懸掛式枝條撿拾粉碎機,經過實踐操作,我縣示范園基本實現果園枝條粉碎還田技術。果品貯藏冷鏈加工技術就是利用4.0選果線對果品經過色差、殘次、大小的篩選進行分類儲藏,冷鏈技術主要采用壓縮機、冷風機、水塔等主要設備對果品進行儲藏。
圍繞縣域蘋果發展趨勢,依托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以推進蘋果全程機械化生產為目的,以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智慧的現代果業為目標,以推廣先進的果園生產管理新技術、新機具為主要內容,推進蘋果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智慧化管理,使蘋果產業得到跨越式發展,實現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經對果業生產育苗、栽植、灌溉、施肥、修剪、防霜、除草、植保、采摘、果品貯藏等各個環節的機具配置和不同的機械化生產模式進行試驗研究,探索出了白水果業機械化生產機具的配置和最佳機械化生產模式。
初步確定的機具配置如下:
22.05 kW(30hp)以上拖拉機1臺、深松機1臺、移栽機1臺、開溝機1臺、水泵1臺、電動剪枝機3把、旋耕機1臺、防霜機2臺、割草機1臺、風送式噴藥機1臺、開溝施肥回填機1臺、作業升降平臺1臺、枝條粉碎機1臺和滴灌系統1套,可滿足13.3~33.3km(13.33~33.33hm2)果園生產。
最佳機械化生產模式如下:
機械深松整地---機械開溝---機械栽植--機械施肥-機械剪枝-機械灌溉一機械施液態肥-機械防霜-機械植保-半機械化疏花-機械除草-半機械化疏果-機械除草-機械植保-半機械化套袋-機械除草一機械植保一半機械化采摘----機械冷鏈貯藏。
全縣果園主要分布在縣城以北的堯禾鎮、東北部的北原鎮、史官鎮、西北部的林皋鎮、中部的雷牙鎮,有些地方無法實施灌溉,只能采取滴灌,山高坡陡,機耕道建設滯后;農戶果園面積一般在0.07~1.00hm2不等,地塊零碎,條塊分割。一些果園機械根本進不去,只能人工操作,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作業成本高,影響果品品質和產量。
果園機械的有效供給不足,適用山地果園的專用機械種類較少,且適用性不高,不能滿足果農的作業需求。果園栽培模式多樣,樹間距小,樹形高大,樹枝交叉,行距基本消失,機械進地難度大,妨礙了農業機械在傳統果業生產使用。
農機農藝結合不夠,先天不足。果園建設缺乏果園機械作業的考慮。要建設高標準的矮化果園,就需要國家或企業的投入,才能完成,但回收成本很漫長,要有足夠的經濟師實力才敢操作。
各級部門重視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而輕視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機械化的問題依然存在,致使一些先進實用、安全可靠的小型果業機械沒有得到普及應用。果園機械發展緩慢,受限于沒有鑒定大綱、小型機械價格低管理難度大等因素影響,納入補貼的山地果園機械非常少。
果品生產中的疏花疏果、套袋取袋及采摘用工量大,勞力強度高,但該領域的農機技術研發應用滯后,沒有比較成熟的機械可用,需要大量的人工。
(1)對果業機械技術宣傳力度不大,果農對果業新機具、新技術認識不足,知曉度不高。
(2)大多數果農本身經濟條件有限,無法購買昂貴的果園機械,且果農的文化素質水平較低,操作較復雜的果園機械能力不足。
白水縣明確加快果品首位主導產業發展的思路,農機部門依托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機化專項資金,先后實施了《果園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果業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技術模式示范縣建設項目》《蘋果機械化示范縣建設項目》《引進小型智能化果園機械推廣應用項目》,不斷加大果園管理機、高效植保機、枝條粉碎機、果園采摘升降平臺、單軌運輸機、冷鏈貯藏等機械設備補貼力度,重點支持果品生產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果業生產機械,提升了果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有效提高了果園管理效率,節約了果品生產成本,提升了果品生產質量,增加了果農收入。
我們白水蘋果的核心區主體是林皋鎮所轄的5個村,已經建成蘋果示范園1333.33hm2,擁有涉果企業19家,是我們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新服務集中試驗示范推廣區,核心區已經全部應用了水肥一體化、化學疏花疏果、全程機械化等新技術,節本增效效果明顯;全部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成花早結果早,方便機械化操作,90%的果園都由涉果企業、專業合作社經營,統一技術標準和集中管理,保證蘋果品質;形成了“首席專家+企業+合作社”的工作機制。
面對果園管理機械化發展的有利形勢,全縣加強資金扶持和示范引導,在林皋鎮北馬村秋林蘋果專業合作社建設10hm2的果園全程機械化核心示范園,輻射帶動周邊66.67hm2的果園全程機械化示范區;依托白水縣美華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白水金豐公社農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新農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個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引進、應用、推廣、示范工作,扶持壯大堯禾鎮李家塬村、林皋鎮北馬村、南馬村、西固鎮故現村村集體經濟組織,提升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機化服務能力,依靠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人員、技術、服務能力,通過土地托管、代管、吸納村集體組織社員在社會化服務組織就業等形式,使四個村280戶貧困戶959人500hm2果園受益,輻射帶動3333.33hm2果園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
(1)加強農機園藝深度。首先深化縣級各部門協作配合,從抗災防病及改善作業環境、促進果業豐產豐收的角度出發,開展機具演示和示范推廣工作,針對果業生產全程機械化配套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改進完善方案,創新和改進機械化技術內容及各作業程序間的配合關系,促進農機園藝深度融合,使果園行間能夠適合機具穿行作業,其次是繼續加大適用機具引進、示范推廣,解決好“機”的問題。利用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將果園機械引進發作為重中之重。今后,要進一步加大果園機械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工作的力度,鼓勵研發生產多功能、自動化程度高、輕便型及價格合理的山地果園機械,提高山地果園機械有效供給。
(2)充分發揮補貼政策帶動作用。將耕整機、旋耕機、施肥機、田園管理機、動力噴霧機、噴桿噴霧機、風送噴霧機、果蔬烘干機、水果分級機、水果清洗機、水果打蠟機、潛水電泵、噴灌機、微灌設備、拖拉機、簡易保鮮儲藏設備、植保無人機、山地果園運輸機等機械列入補貼范圍,加快適用果園機械進入補貼環節的進程,對果園用農業機械敞開補貼。
(3)需要一批年輕有為的人去創業,鼓勵大學生搞果園機械的研發、推廣、應用,并到果園機械化生產的實踐中體會“機械代替人”感受。
(4)通過建立示范基地,召開現場演示會、展示會,舉辦培訓班,加大宣傳推廣果園生產機械設備和果園生產機械化技術,提高廣大果農的認知水平,增強使用先進、適用、可靠、智能化機械的意愿。
通過實施果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果園生產管理逐步向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機器人化方向發展,還可以大幅度提高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我縣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整體提升,同時也推動了我縣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的進程,為我縣成功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提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