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欣怡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加速應用,智能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催生出打車、外賣、直播等大量平臺型企業,為生產生活帶來突破性變革,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平臺應有大責任。社會公眾對平臺企業的期望越來越高,希望公司有較高的責任感和正確的價值觀,踐行更多的企業責任。2021 年3 月15 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要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要把握平臺經濟發展規律,建立健全平臺經濟治理體系,也要健全完善規則制度,彌補規則空白和漏洞。
在數字化時代,與傳統企業直接生產商品不同,平臺型企業以平臺為鏈接整合雙方或多方市場交易主體資源,是整個平臺生態圈的中心,但在發展中逐步在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方面暴露出尋租、缺失及偽ESG 等異化行為,如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餐具包裝塑料污染環境、惡意刷單、打車出行遇害等,影響了平臺圈系統的健康發展。究其原因,在于平臺型企業ESG 內容邊界模糊不清,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管理與評價重視不足,缺乏合理的評價體系。本文將基于平臺企業ESG 內涵與BSC 評價體系,建立平臺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催生出了平臺經濟和雙邊市場理論的成熟,平臺型企業帶動的平臺經濟成為新的增長引擎,學者們從生態系統、價值共創和價值鏈角度對平臺型企業進行了界定。Cennamo(2013)提出平臺型企業是平臺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平臺的管理者和運營者,對平臺生態系統負有管理責任。肖紅軍和陽鎮(2020)將平臺企業的獨特之處總結為首先利用網絡平臺鏈接雙邊用戶,再基于平臺價值主張將他們聚合在一起,進而發揮網絡效應的積極方面,并提出了平臺企業由產品平臺到獨立平臺再到平臺商業生態圈的演化過程[1]。
對于ESG 的定義學界眾說紛紜,但通常認為ESG 是環境、社會和治理的英文縮寫,是一種關注財務績效之外的新型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黃世忠,2021)[2]。操群和許騫(2019)在歸納總結國際上金融ESG 體系的探索與實踐基礎上,構建我國金融ESG指標體系,并深入分析ESG 在金融領域實施現狀和存在問題[3]。袁家海和郭宇(2018)基于PSR-AHP指標分類與權重配比方法構建中國大型發電上市公司ESG 評級體系,并進行績效評價應用[4]。
平衡計分卡(BSC)在考慮財務指標的同時,兼顧客戶、內部流程和學習與創新三個方面,學者們嘗試通過改進平衡計分卡基礎框架開發新的績效評價模型。汪榜江等(2016)結合社會責任驅動改進平衡計分卡,綜合評價社會責任驅動視角下的企業績效。史文雷等(2019)在BSC 傳統維度上融入創造共享價值戰略內涵,新增社會和環境維度評價戰略實施績效。汪榜江和黃健華(2020)基于傳統的BSC 框架嵌入ESG 維度,采用AHP 方法進行賦權,構建制造業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偟膩碚f,國內外對良好的ESG 表現可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已達成一定的共識,但現有成果研究視角大多從投資者或第三方評價機構出發單獨評價企業ESG 表現,且集中于金融或制造企業,鮮少關注企業內部管理視角和將ESG 與企業財務績效進行整合。
平臺企業在幫助中小企業甚至個人戶主創業、促進社會就業、帶動配套產業鏈及相關產業經濟增長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但是,由于算法技術的風險性或者算法應用過程的逐利性,新型商業糾紛、商業欺詐案件、侵犯知識產權和消費者個人隱私、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物流包裝造成資源浪費等各類問題頻發。作為對社會和環境負責任的數字平臺企業,亟須厘清平臺企業ESG 的特有內涵,以促進平臺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企業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參與者,需主動擔起環境治理責任。隨著平臺發展和平臺商品交易量的增長,與之配套的商品物流配送業務量迅猛增長,隨之造成了商品物流配送包裹所用包裝材料的巨量消耗。不論是原有商品包裝材料,還是物流配送增加的包裝材料,都可能會造成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對環境可持續發展構成重大威脅。對此,平臺企業要強化可持續發展理念,通過平臺治理規則和相關政策鼓勵和促進平臺物流包裝材料的節約、回收和循環利用;積極宣傳和推廣可持續包裝和可持續消費理念,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使平臺商戶和平臺消費者充分認識到快遞裝包材料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再造平臺供應鏈綠色流程,支持鼓勵商家和物流配送企業選用綠色、可回收循環利用和可降解的包裝材料,以價格信號引導綠色消費,提高資源利用率。美團外賣2017 年啟動“青山計劃”以來率先推出“無需餐具”功能引導綠色消費理念,聯合上下游企業攜手研發綠色包裝,推進后端一次性塑料包裝的規模化回收再生,打造“商家—平臺—消費者”可持續生態圈。
1.促進創業和就業。平臺的出現和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剛性、狹義的崗位就業,增加了就業市場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個性化,平臺所創造的龐大開放式商業生態系統不僅在平臺企業內創造了大量的直接就業崗位,而且還為平臺商業合作伙伴帶來大量的直接或間接就業機會。平臺企業要制定積極鼓勵大眾網絡創業和就業的平臺政策,完善平臺技術服務系統,為大眾尤其是為殘障人士、弱勢群體等依托平臺開展網絡創業和就業提供便利,使其能夠足不出戶,通過友好、便利、安全的網絡就業模式自食其力和實現自我長足發展。京東“陽光天使”項目為殘障群體提供電商客戶服務工作。淘寶天貓發布“創業20條”聚焦年輕商家、中小商家,通過發揮平臺經濟的能力,降低了普通大眾尤其是年輕創業者的創業門檻,豐富了就業創業方式。2.知識產權保護。保障入駐平臺各方的知識產權權益是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針對平臺內商家發布盜版內容、非法傳播和銷售侵權產品、未經授權非法使用他人商標等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平臺企業應當承擔其知識產權保護的職責。平臺企業需強化知識產權意識,不僅要自行遵守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及相關法律法規,還要制定有效的規則措施,保障平臺內商家和消費者嚴格遵守上述規則,并積極參與、支持和配合知識產權保護活動。日常經營管理中,平臺企業宜采取技術手段屏蔽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商品信息,及時排查隱患,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對于所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平臺商戶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平臺企業宜依法及時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終止交易和服務等必要措施,在最短時間內降低損害程度。阿里巴巴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權利人可通過該平臺更高效地處理侵權事宜,同時,阿里原創保護平臺保護上萬原創商家,以期加強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的良性互動,護航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環境。3.平臺消費者權益保護。平臺消費者深度依托互聯網完成交易,平臺賣家利用網絡交易的虛擬性夸大或虛假宣傳引誘誤導消費者,以及利用不公平不合理的服務條款和隱私協議排除或限制消費者權利、過度收集消費者信息,甚至泄露個人隱私信息。淘寶、京東、抖音等各大電商平臺都對消費者電話、姓名和地址等隱私進行了保護,訂單全流程不出現收貨人真實信息,以防止泄露個人信息。基于大數據和算法,存在“大數據殺熟”現象,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平臺經營者可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根據交易相對人的支付能力、消費偏好、使用習慣等,無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實行差異性交易價格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損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另外,平臺消費者在交易過程中要面對平臺商戶和物流承運方等多個主體,存在商品退換貨風險。針對上述侵害平臺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平臺企業應對平臺商戶進行規制,推動商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和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宜建立健全平臺消費者退換貨和押金退還機制,依法保障平臺消費者的退換貨和押金退還權利;通過平臺治理規則確保平臺物流承運方按其所承諾的服務規范和時限,及時、安全和準確地將商品交付給平臺消費者。
1.平臺治理。由于平臺既是平臺經營者所建立、管理和維護,用以支撐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基本技術網絡系統和綜合服務系統,又是平臺商戶、消費者、第三方支付、物流承運方等展示商品、選擇商品、開展商品交易、支付貨款和選定物流配送服務等業務活動的共同空間場所,平臺治理既包含了平臺經營者內部通常的組織治理內涵,又包含了對平臺內所有活動的更廣泛治理。良好的平臺治理是確保平臺正常有序運行的基本保障,符合平臺經營者及平臺內各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利益,對于促進平臺行業整體健康有序發展也至關重要。除通常的組織治理內容外,平臺治理還包括以下幾方面:平臺社會責任戰略、價值觀和文化,平臺治理規則、制度和程序,平臺內各方與平臺之間的契約關系和平臺內的合法性審查和監督管理。平臺企業應樹立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平臺價值觀,制定平臺ESG 戰略,加強平臺ESG管理,培育平臺ESG 文化。以公正、公平、公開為原則,建立和完善平臺用戶注冊制度、平臺交易規則、信息披露與審核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交易安全保障制度、爭議解決機制和交易信用評價體系等制度和程序。2.公平競爭。不正當競爭行為主要表現為利用技術手段,通過影響用戶選擇或其他方式,針對競爭對手及其相關網絡產品或服務,實施不公平的排他性政策,以妨礙或破壞其正常合法運行,限制市場競爭,從而打擊競爭對于并不當獲利。2021 年,某知名互聯網公司因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被市場監管總局開出34.42 億元罰單?!岸x一”政策是指平臺商戶只能入駐一家平臺,不能同時入駐兩家或兩家以上的平臺。2021年頒布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已明確指出禁止電商平臺“二選一”,并規定平臺不得通過搜索降權、下架商品、限制經營、屏蔽店鋪、提高服務收費等方式,禁止或者限制平臺內經營者自主選擇在多個平臺開展經營活動。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平臺經營者和平臺商戶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和限制競爭;平臺經營者不得利用自身獨特地位、以規則和技術手段等方式排除和限制與其自營業務存在競爭關系的平臺商戶、第三方支付或物流承運方等在平臺內正常開業務活動。
應遵循科學性、全面性、可操作性、財務和非財務指標相結合原則,基于平臺企業ESG 內涵,整合平衡計分卡,參照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4 版)等設計、篩選評價指標,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創新、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等維度構建數字平臺型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凸顯ESG 對企業中長期價值的引導作用,幫助企業和相關利益主體對某一特定平臺型企業的ESG 履行情況進行合理判斷和科學評價。
平臺型企業作為驅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及新經濟發展的新型鏈接系統,良好的ESG 表現對于企業自身以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從平臺型企業ESG 履責的特殊性與復雜性出發,明確數字平臺企業ESG 內涵,兼顧行為與結果對企業及利益相關者的影響,構建的ESG-BSC 平臺型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能幫助企業防范非財務風險,有效衡量企業實施ESG 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供企業管理決策使用,服務企業戰略實施。

表1 基于ESG-BSC 數字平臺的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
★【基金資助:2021 年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ESG-BSC 視域下外賣平臺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Y20214799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