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龍
(西安石油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5)
A公司成立于2011年,總部位于某中部省會城市,是財稅專業領域開展計算機軟硬件技術服務和財稅綜合服務的高科技企業,公司在該省各地市均設立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從股權結構來看,A公司的股權比較集中,股權結構較為簡單。全部股權掌握在自然人股東手中,且主要為家族持股經營。具體份額為:股東A:35%;股東B:30%;股東C:30%;股東D:5%。其中股東A為大股東,股東B擔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股東C擔任監事。A公司的控制人、經營者和大股東為同一家族,公司的經營和決策完全自主。股東直接參與經營,個人(家族)和企業的利益訴求基本一致,沒有股份分散導致的各種問題,但不排除有家長獨斷現象。
隨著A公司的經營不斷發展壯大,企業發展進入了瓶頸期,主要體現在企業業績增速放緩、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流失較多。公司高層經過討論后決定嘗試引入股權激勵計劃,具體來說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一是擺脫公司目前發展疲軟態勢。為了實現企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充分把握行業發展機會,獲得更多經濟效益,A公司經營層需要采取各種措施改善人力資源管理狀況。制定并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二是穩定和激勵核心人才。當前,傳統薪酬制度逐漸暴露出更多的不足,股權激勵計劃作為當前的薪酬制度的補充完善,有助于建立一支穩定、高效的人才隊伍。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可使企業員工產生主人翁意識,全身心的投入本職工作中去,為推動企業發展作貢獻。三是實現股東、公司和激勵對象利益的一致。在企業運營中,員工更重視個人效益,是短期利益。股東關注的是企業價值,使企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是長期利益。若員工采取短視行為,將會對企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制定并實施股權激勵能體現出企業利潤的價值,減少矛盾的發生,將企業員工和股東的利益捆綁在一起,避免員工采取短視行為,使其為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做出自己的貢獻。
1.持股方式。激勵對象所持的股份,可由全體股東或大股東讓渡一部分,也可以由公司進行增發,將增發股份交激勵對象持有。在現代企業制度下,設立一個持股公司則更為合適。建議由將大股東A所持股份轉入持股公司,將持股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交由激勵對象持股,具體持股結構見圖1。這種持股模式最顯著的優勢在于不會損害到原股東的利益。此外,它還具備以下三點優勢:一是持股公司的存在,豐富了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了公司管理的難度;二是從大股東的角度來看,企業決策變得更加簡單;三是當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公司時,可以幫助持股者減免個人所得稅。

圖1 股權激勵持股模式圖
2.激勵對象。就科技型中小企業而言,處于研發和管理崗位的人員,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應列入激勵的主要對象。同時,也可以將優秀員工納入激勵對象,盡可能將其留在企業中。考慮到A公司實際情況,可將激勵對象分為高級管理人員(高管)、中級管理人員(中管)及技術骨干和優秀員工(骨干)三類,分別采用不同的考核措施和激勵方式。
3.激勵方式。A公司作為一家非上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其股權激勵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建議對其激勵對象采取股權復合激勵,即通過同時用實股和期股進行激勵。該機制可以在促進企業資產和股票增值的同時,將相關的利益主體綁定成利益共同體,對企業員工起到激勵的作用,解決企業管理難題。企業管理者不宜一次性發放大量股票,而應在發放限制性股票(根據績效進行發放或行權的股票)的同時,分批發放股票期權。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發揮激勵作用,在提高員工的主動性的同時,也能夠保持企業預期股價的穩定。另外,限制性股票能夠將激勵對象的個人目標和企業目標相綁定,使其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工作中,為實現企業目標做出努力和貢獻。
4.股權分配。要結合公司的發展狀況,探索股權激勵數量。一般來說,實股和期股的總量不超過持股公司總股份的50%較為適宜。A公司可以據此設置激勵對象的持股上限。根據A公司所處的行業特征和經營現狀,可考慮按照4∶2∶1的比例來確定高管、中管、骨干三類人員股權激勵數量。股權總量按年進行考核發放,建議將總量分為若干年為周期(如五年),每年根據考核結果計算應發放的實股和期股。具體的考核內容可同現有考核方式相結合,建議將能力素質、歷史貢獻、個人業績、崗位職責等方面按不同權重進行計算。
5.確定行權價和出售價。A公司股權激勵的價格可以參考同類公司,即采用每股凈資產價格。骨干員工多數為基層員工,通常對于股權了解程度不足,認識不夠清晰。對此,公司可通過發放限制性股票(實股)來激勵員工,促進員工歸屬感的提升,增強滿意度和信賴度。對高管、中管而言,除發放限制性股票外,還可以同時發放期權,價格標準可設為每股凈資產的80%左右,以此產生激勵效果。若員工發生退出情形,亦可按退出時每股價值贖回。
6.股份來源。一般來說,期權和限制性股票發放給激勵對象后,會使得總股本提升,每個股東的股份占比降低。但是在對A公司股權激勵的設計中,股份源于持股公司,對原有股東的股份基本沒有影響。激勵對象的股權認購資金可由激勵對象自籌。若自籌有困難時,可由公司出面申請貸款,激勵對象延期或分期支付償還股權價款。此種情況下,公司可出臺相應制度,明確在一定條件下公司可對此類股權進行轉讓或擔保。
7.行權條件。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目的在于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將自身做大做強。故此,實施股權激勵,則應考慮自身發展目標,結合外部環境等因素,構建合適的指標并據此開展員工績效考核工作。根據績效考核的結果,設置行權條件。行權條件的績效考核指標應包括公司和個人兩個層面。在公司層面,建議設置五年左右的考核周期,每個考核周期內根據市場份額、營業收入、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設置公司績效系數。在個人層面,可以根據激勵對象的崗位職責設置。各類激勵對象的行權條件可以設置為(以百分制為準):一是當年公司績效分數大于80分;二是個人考核分數超過70分。具體條件可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和經營導向制定和調整。
8.退出機制。股權激勵方案應包括退出機制,以避免員工退出時可能產生的矛盾和沖突。根據激勵對象退出原因,可分為自愿退出、因停職或辭退退出、因退休或失能退出三類。不同的退出方式,對其所擁有的期股和實股應采用不同的處理辦法。以下是一種可以考慮的退出處理辦法。
本案例針對A公司目前面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采用股權激勵的應對方案。這一設計方案只是筆者的一個框架性的思考,可能還不夠完善。另外,也有許多細節需要進一步明確,如具體股權分配的數值和考核的計算方法等。希望能夠在今后做出更細致的研究,進一步完善股權激勵的具體做法,以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其他企業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一個參考案例。

表1 公司股權激勵退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