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興 李 江
(國能新疆屯寶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新疆 昌吉 831114)
當前,國有煤礦企業T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開展文化潤疆工程,大力推進文化強企,注重整體規劃、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循序漸進,以“黨建一流”帶動“文化一流”,立根塑魂,促進企業文化深度融合。
1.明確企業文化建設的戰略定位。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貫徹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完整、準確地貫徹新時代黨治疆方略,持續推進企業文化品牌建設。
2.完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煤礦企業全體職工秉承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認真落實企業文化核心價值體系,使職工這一重大責任的發展目標成為廣闊職工的共識。確立“為社會賦能 為經濟助力”的宗旨,將企業“實干、奉獻、創新、爭先”精神給予新的時代內涵,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引導廣大職工增進思想認同、價值認同、感情認同、行為認同,從而為企業改革與發展奠定更加堅固的思想基礎。
3.推動企業文化建設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企業積極培育主流價值,著力構建符合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重點抓好安全、創新、廉潔、法治、人才、感恩等文化方面,與企業發展、生產經營管理、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和職工隊伍建設深度融合,發揮文化引領作用,激發全體職工干事創業激情。
1.企業文化體制機制有待完善。企業文化建設與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典型宣傳等業務工作結合不夠,缺乏規劃、全員參與的企業文化體制機制,與生產經營同計劃、同部署、同考核效果不好,工作人員局限黨務干部。
2.文體活動形式單一。企業建立了閱覽室、職工書屋、文體活動室等場所,但文體活動、文化宣貫形式單一,效果不好,場所利用率不高,未樹立企業文化示范點和選樹先進典型,在促進企業文化品牌化等方面力度不足。
3.文化管理缺乏科學有效性。企業文化建設未貫穿于企業發展戰略、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年度考核之中,缺乏科學化、規范化和人本化管理。
4.以人為本,履行社會責任不豐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理念重視程度不夠,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夠,職工幸福指數還有待提升,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效果不好,公司在地區中的影響力不夠。
1.將企業文化建設與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創新創效、標桿選樹、典型宣傳等各項業務工作相結合,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整體規劃、黨政配合、部門聯動、全員參與的企業文化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黨政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黨員領導干部履行“一崗雙責”責任。
2.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考核體系,黨委會每半年至少研究一次企業文化工作,有議題、有記錄、有部署、有檢查;制定科學有效、符合實際、便于操作的企業文化建設規劃和計劃,與生產經營同計劃、同部署、同考核、同獎懲。
3.將企業文化建設納入履行“一崗雙責”抓黨建工作考核機制,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述職、評議、考核重要依據。將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
4.加大企業文化建設人財物投入力度,選好配強企業文化專兼職工作人員。專兼職工作人員分級負責企業文化建設的規劃、指導、協調及文化理念的宣貫、文化案例、文化故事總結報送等工作;科室、區隊設企業文化兼職管理員,主要職責是開展企業文化培訓,督導職工遵守行為規范,執行規章制度,組織開展企業文化主題實踐活動和特色專項子文化建設等;加大企業文化宣貫、主題活動踐行、宣傳及標識標牌等方面經費的支持,為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提供保障。
5.企業積極開展黨務干部學習培訓、考察交流,黨務干部加強企業文化知識和實務操作技能,業務素質和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理論研究,多出有價值的理論成果和精品。
1.文體活動方面。一是根據企業實際建立閱覽室、職工書屋、文體活動室等,加強日常管理,實時更新軟硬件設施,有效地發揮吸引職工、凝聚職工、服務職工的作用。二是建立各類興趣小組等并加強組織和引導工作,加強對基層文化組織管理人員的選配、培養和使用,有效地發揮上述組織吸引職工、影響職工的積極作用。三是強化企業文化傳播。舉辦講堂、展覽等活動,完善軟硬件設施,開辟和利用網絡、手機、微信等新型傳播媒介,增吸引力;加大文化產品創造力度。積極組織職工創作有溫度、有筋骨、有生命力、健康高雅的文化作品;創意制作文化宣貫產品,推動優秀價值理念作品的傳播,提升優秀文化的傳播實效。四是樹立“互聯網+文化”理念,充分運用黨建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加大優秀企業文化成果推廣、應用力度。
2.文化宣貫方面。一是遵循企業文化建設規律,立足企業發展實際,打造“一主多元”文化格局,堅持核心文化和主基調高度統一,做到發展戰略、核心價值理念、形象標識、職工基本行為規范“四統一”,塑造統一的集團品牌形象。二是積極開展企業文化宣貫活動,將其貫穿于各類學習、教育、培訓和宣傳報道之中,把企業文化宣貫與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愛企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有機地結合融匯,創新載體、豐富內容、注重成效。三是積極開展文化培訓,把企業文化培訓工作納入安全培訓計劃之中,針對性地舉辦培訓班,教育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做企業文化堅定的擁護者、傳播者和踐行者。四是開展企業文化先進典型選樹工作,評選表彰企業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和個人,樹立和宣傳能夠彰顯企業文化建設的工作先進、道德楷模的“好故事”以及好風采人物,總結推廣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做法和先進經驗。
1.加強文化管理實施,干部職工特別是領導干部具備較強的文化自覺與自信,把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安全生產、經營管理、黨建思想政治工作、職工隊伍建設和工作責任制、年度考核中,不斷增強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人本化。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建立制度體系的廢立機制,定期開展文化審視,把先進指標、流程、標準等引入制度體系中,確保制度體系始終符合企業文化理念以及發展要求,確保管理標準、制度規范、操作流程科學有效,管理效能不斷提升。
3.加強專項文化建設,充分結合企業發展歷程、企業特點、區域特點和企業中心任務,立足于煤礦實際,開展安全、法治、人才、創新、廉潔、感恩等方面文化建設工作,相關部門按照《煤礦企業文化實施方案》落實專項子文化建設具體職責,形成協同推進機制,使文化管理能夠有效地融入企業管理的全過程。
4.加強文化融合,正確處理文化共性與個性、統一性與差異性的關系;確立符合集團、公司、礦廠要求并切合單位實際工作需要的文化建設路徑;加強跨文化管理,開展溝通與交流活動形成文化共識,實現文化認同;把文化融合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用文化凝聚人心。
1.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一是以企業愿景引導干部職工增強榮辱與共的責任感和奉獻意識。自覺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不斷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為企業科學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二是加強困難職工幫扶工作,著力解決好職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聚焦職工群眾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切實做好職工困難幫扶服務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實施職工關愛工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增強職工認同感和歸屬感。三是大力開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依托官方微信公眾號,展播文化作品,組織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讓文化成果惠及全體職工,推進和諧企業的建設工作。
2.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一是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誠信、合規地經營,提高產品質量和客戶服務水平;打造清潔能源和生態環境,保障生產安全,提供安全、可靠、清潔的能源;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創建內外協調的和諧環境。二是加強民主管理,健全企業工會組織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工會依法獨立自主開展工作,圍繞“公開解難題,民主促發展”主題活動,豐富民主管理形式和內容,切實保障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三是加強品牌宣傳,規范使用集團公司品牌視覺識別手冊,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優化企業環境,增強企業市場影響力。在企業內部開展文化活動精品示范工程,創建文化活動品牌。面向社會積極宣傳和展示企業戰略、發展成果和文化理念,增強公司在各層面、各區域的影響力,為企業發展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提升企業知名度、信譽度和美譽度。四是高度關注網絡輿情,切實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積極利用各類平臺開展輿論宣傳,有效引導不良輿論,妥善處置負面信息,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建立輿情管控體制機制,提高危機公關處理的意識和能力,制定《煤礦企業突發事件新聞宣傳應急預案(試行)》,維護好企業品牌形象。
1.鞏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堅定歷史自信,領悟“兩個確立”決定,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自覺,組織入黨積極分子培訓、黨建業務知識培訓,使黨員、干部進一步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不斷深化對歷史進程的認識、歷史規律的把握、歷史智慧的運用。
2.圍繞中心抓黨建創新方式方法。推行“互聯網+黨建”,使用集智慧黨建、融智學習、學習強國等載體線上開展黨員教育管理,提升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水平;改進文風會風,查實情、辦實事、求實效。
3.強化領導干部黨性教育。加強優秀年輕干部儲備,突出政治標準,強化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的用人導向。強化執行力,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審計,永葆自我革命精神,維護制度權威,堅決防止制度空轉,形成嚴格遵從制度、靠制度選人、靠制度管事、靠流程辦事的企業新風尚。
4.持續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圍繞公司“1355”發展戰略目標,將文化理念與企業發展、生產經營管理、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和隊伍建設深度融合,開展“一黨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活動,打造企業“融合型·實效型”黨建品牌。
5.發揮宣傳思想的導向激勵作用。定期開展網絡輿情管控,重點圍繞礦區內部網絡、微信、QQ、釘釘等載體,加強信訪、維穩等專業知識學習,實時掌握追蹤網絡負面輿情,保障不發生重大新聞事件。
6.推進企業民主管理和群團工作。健全團青工作制度,落實好“三會兩制一課”制度,在發揮“號、手、崗、隊”傳統品牌載體的基礎上,引領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持續開展好“我為青年做件事”實踐活動,提升青年職工歸屬感和幸福感,為企業發展聚心、聚力、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