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永慧,胡曉依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上海 20009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這是高校加強實踐教學的重要舉措[1]。2012年,教育部、中宣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1-2]。筆者所在的同濟大學土木學院建工系施工教研室,每年暑期都承擔著建工和防災方向近200名大三學生繁重、艱巨的生產實習任務。在社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尤其是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背景下,相關學者在典型工科專業中開展生產實習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意義和推廣實用價值。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有100年的悠久歷史,方向包括建筑工程、橋梁工程、地下建筑與工程、結構防災減災工程、水利工程,學風嚴謹,生產實習歷史悠久。盡管同濟大學背靠大上海,但是隨著形勢和環境的變化(如招生人數增加、市區建設工程漸少),同濟大學也與其他院校一樣存在以下問題:聯系實習單位困難、實習內容不夠全面、實習考核不夠科學、工地指導人員忙于工作沒有時間指導學生[3]。很多學校的土木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很難開展,實習質量很難得到有效提高。
同濟大學地處上海大都市。改革開放以來,建筑業的迅猛發展給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生產實習帶來了很好的實習機會。同濟大學通過十多年的實踐,探索出了兩種較為成熟的實習方式,即“統一安排”和“雙自承包”的方式。
統一安排是由學校統一安排生產實習工地,指導教師指導實習。多年前,聯系實習工地的任務都落在建工系施工教研室老師的身上。后來,學院配了專人負責實習基地的建設,統一負責聯系上海建工集團屬下的各公司(一公司、二公司、四公司、七公司)、上海城建集團及中建八局、上海機施公司等大公司,缺口部分再由帶教的施工教研室老師分頭聯系。由于工地的辦公條件較差、帶教人員有限,為了保證實習的效果,每個工地一般只接受2~4名學生。我們現在聯系的施工單位已擴大到浙江舜杰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龍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濟監理咨詢公司等。統一安排這種方式適用于學生還住在學校,成組一起行動。統一安排的優點是:一是同學相互之間有照應,二是老師檢查指導也方便。
雙自承包是提前讓學生自己聯系生產實習工地,自己參加生產實習,指導教師通過郵件、電話等方式指導學生,現在多了微信的手段,迅速及時。雙自承包的優點是:學生離家近,可以住家里。雙自承包的缺點是:1.老師實地檢查不方便,只能出差抽查,實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自覺性。2.由于是1名學生在某個工地上,安全是個大問題。雙自承包這種實習方式現在還在延續,但是占比較低。
隨著上海市區的施工工地的減少,為了保證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質量,學院在不斷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并積極與外地的實習單位開展合作,如與上海中建海外有限公司簽訂了生產實習合作協議。2018年,中建海外青島和合肥分公司接待了建工方向的30來名學生,學生的吃住都在工地上。實踐證明,這種方式的優點很多:1.避免了上下班路上時間的浪費,實習時間有了較好的保障,也避免了交通安全問題。2.學生能與工地上的師傅、工人打成一片,能融入施工團隊,提高了實習效率。3.學生有8個小時的娛樂時間,既可以進行身體鍛煉,也可以與工地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增進感情。這些優秀的大型施工企業(很多是總承包企業)很重視學生,特地為每個學生制定了實習計劃和學習計劃。例如,第一周先安排學生結合工程學習相關的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文件,后面的大部分時間,學生都會在同一個工地上。因為1個月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企業還安排學生去其他施工階段的工地參觀學習。圖1、圖2是我校土木學院帶教老師去安徽省、山東省的中建海外實習工地指導學生時,小組匯報的情況和座談會的場面。學生反映指導人員認真負責,他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實踐知識。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也表揚學生主動好學、不怕苦不怕累,還能幫助完成一些測量和資料整理的工作。

圖1 安徽小組匯報

圖2 青島工地交流
土木工程學院對生產實習環節很重視。為了保證實習的質量和實習生的安全,學院派專項小組負責以下工作:統一與各實習基地聯系安排實習工地;與各實習基地具體協調溝通的教師;統一為學生買安全保險;安排實習指導老師檢查實習的車輛、實習酬金的發放和報銷等。這些舉措為學生實習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前幾年的擴張招生,學院層面的聯系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實習需求,還要依靠各專業的帶教老師再分頭聯系一些工地才能滿足。
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工地指導人員很忙,且天氣炎熱。考慮到安全問題,指導人員常常把學生晾一邊,待在會議室。因此,在學生實習的第一周,帶教老師就要與項目經理、工地指導人員進行溝通,爭取讓學生多下工地學習,真正成為指導人員的助手。帶教老師要鼓勵學生發揮主動性,除了學習技術,也要提升溝通能力。學生經常會在工地上碰到同濟學院畢業的學長,會覺得很親切,一下子就拉近了距離,溝通交流一下子變得順暢了。
在實習期間,學生要積極投入到實習工作中,體會實習的快樂。圖3是學生在實習日記中的描述。

圖3 學生的實習日記
收集資料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熟悉工地的過程。我們給學生列了一份清單,內容包括:1.總平面圖。2.地質資料。3.新建項目主體建筑、結構設計圖。4.新建項目地下結構、基礎設計資料(包括樁基設計資料)。5.基坑安全性評估報告。6.基坑圍護設計及專家評審意見。7.土方開挖、井點降水方案及專家評審意見。8.工程施工組織總設計(包括進度計劃表)。9.基坑圍護、樁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10.基坑及周邊房屋監測方案(包括測點布置圖)。11.基坑及周邊房屋、監測報表匯總。12.周邊受檢房屋竣工圖,維修改造資料。13.招投標文件和演示文件。14.各類專項工藝施工方案(模板、腳手架、塔吊、防水、綠色施工、消防等)和演示文件。15.清單報價表。16.智能建造技術。17.智慧工地系統。18.綠色施工技術。19.其他新技術、黑技術。20.BIM技術、裝配式建筑、模塊化建筑 。熟悉工程從結構圖開始。施工組織設計文件是指導施工的文件,學校應要求學生必須全面學習和了解。
隨著土木工程朝著高、深、大、難、新的方向發展,且智慧建造、信息化、預制裝配技術也在不斷蓬勃發展,新技術和新工藝層出不窮,學生在工地上發現了灌注樁的后注漿新工藝、預埋管超聲波檢測灌注樁完整性和預制構件上的二維碼等新技術,這些在教科書中還未寫入。通過實習,學生體會到了我國的建筑工業在飛速發展,感受到學無止境,提醒自己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跟上技術進步的步伐。
在實習期間,有的學生幫助工地測量放線,有的學生協助工作人員完成任務,比如校對施工圖紙、CAD制圖、整理驗收文件。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中,學生收獲頗多,既得到了鍛煉,又學到了書本中學不到的實踐知識和工作技巧,還提高了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4]。同時,很多學生還得到了工地項目部的額外獎勵(獎金)。圖4、圖5是學生在實習報告中的真實描述。

圖4 學生的實習描述

圖5 學生的實習描述
因為在四周時間內,一個工地的施工進展有限,所以筆者會在第一周了解幾個工地所處的施工階段。筆者每年大概會帶16名學生,學生分布在5個不同的工地。在第二、第三周,筆者會組織學生相互串門。這樣一來,學生就能看到不同工地的施工情況,地上和地下的施工過程都看到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得到提高。曾經有個工地,學生去實習時已竣工,學生去了工地的前幾天,就只是整理竣工驗收資料,學生垂頭喪氣。后來,筆者每次檢查組里的其他工地時,都會帶上他們,讓他們在每個工地都待一段時間。最后,他們學到了書本、課堂里沒有的竣工資料整理的知識和技巧,提高了動手能力。
傳統的考核是學生交日記、實習報告、小專題,最后回學校口試。我們發現讓學生自己介紹工地的情況也是考查學生的一種手段。此外,帶教老師可以在周末組織組內學生進行匯報,對實習成果做階段整理。通過聆聽,學生也可以了解到同組其他工地的施工情況。每個老師都建了微信群,方便與學生進行溝通。這兩年來,學院的網頁還特地增設了生產實習欄目,設置了“工地打卡”功能,學生每天上傳實習日記,這樣方便校內指導教師的檢查、指導和考核。
1.高校要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3],與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簽署長期的合作協議。此外,目前的實習基地多為施工單位,其功能也可以拓展至勘察、監理、檢測,這樣既可以解決實習基地種類不足的問題,又豐富了實習內容,利于學生全方位地進行工程實踐[5]。
2.吃住在工地的實習模式是可行的,通過一兩年的實踐,證明其效果很好。
3.學校的帶教老師、工地指導人員和學生要一起制定實習計劃。由于工地的指導人員很忙,實習工作需要學校的帶教老師更主動些,付出更多的精力。
4.高校要邀請實習單位集中為學生開展一些專題講座,講解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和先進的施工技術[3]。帶教老師可以集中帶學生參觀典型的施工工地。這幾年來,上海建工旗下的幾家公司和中建集團已經積極到高校為學生開展講座,既豐富了實習內容,提高了實習效果和學生實習的興趣,也為實習公司做了宣傳,起到了雙贏的效果。
通過企業、學校、學生的共同努力,筆者相信一定能解決實習教學“縮水放羊”和“落地難”的共性問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以后有更強的崗位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