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大興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學,云南昭通 657000)
新高考改革推動了高中化學教學改革,高中化學教師不僅要看重學生的成績,而且要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分層教學不僅可以兼顧學困生、中等生和優等生的學習需求,而且可以多維度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幫助他們從容應對新高考帶來的挑戰。高中化學教師要科學設計分層教學方案,對教學內容、導學案、課堂互動問題、練習題和教學評價進行分層。化學教師要關注學困生的成長,夯實他們的化學學習基礎;鼓勵中等生參與比賽,拓寬他們的知識面;鼓勵優等生帶領其他同學學習,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
新高考推廣“3+1+2”模式,讓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學科,整合優質教學資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考取理想學校。高中化學教師要積極推廣分層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搜集課外知識,進一步豐富分層教學的內容,滿足學困生、中等生和優等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豐富學生的化學知識儲備[1]。此外,教師還要組織分層教學實踐活動,設計小組分層學習任務,留給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空間,引導他們探索生活中蘊含的化學知識,落實“以生為本”理念。
首先,高中化學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明確學困生、中等生和優等生名單,定期調整分層教學名單,明確不同水平段的學生的教學目標。例如,學困生主要以基礎知識、常見題型教學為主;中等生則是以能力提高為主,發散他們的解題思維;優等生則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爭取讓他們拿到高分。其次,教師要設計分層作業,將作業分為基礎、中等和難度三個層級,學困生完成基礎作業即可,中等生需要完成基礎和中等難度的作業,優等生需要完成三類作業。化學教師要鼓勵學生挑戰有難度的作業,提升他們寫作業的積極性。
高中化學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從基礎知識入手,例如,化學概念、實驗現象和基本化學定律等知識,運用微課、互動游戲等導入新課,讓學生快速了解本節課的學習重點,鼓勵學困生來回答較為簡單的問題,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此外,教師還要對課堂練習題進行分層,篩選難易程度不同的題目,循序漸進地提升教學難度,講解不同類型題目的解題技巧,提升分層教學質量。
教師要制定分層教學評價標準,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為學生量身定制教學方案,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激發其進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為學困生、中等生和優等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例如,學困生需要掌握基礎知識、配合小組完成化學實驗,表現優異的學困生可以拿到A評價。中等生需要完成指定練習題,獨立完成實驗推理、操作和計算等任務,表現優異的學生可以拿到A+評價。優等生除了要完成學困生、中等生的學習任務外,還要完成一題多解、帶領組員完成作業等任務,表現優異的學生可以拿到A++評價。
新高考政策出臺后,很多學生在化學、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學科之間糾結,對未來比較迷茫,這影響了學生的化學學習。分層教學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進一步明確了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案、作業題目和教學評價標準,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幫助他們克服懈怠情緒,穩步提升化學成績,為學生高考備戰增添助力[2]。
分層教學模式下,學生掌握了課堂主動權,根據教師給出的分層學習任務進行探究,通過小組合作、趣味實驗等方式進行探究式學習。而教師則是“引導者”,解答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表現調整分層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點。此外,分層教學法可以留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間,促進學困生和優等生之間的合作,引導他們主動追問、主動探索,提升化學教學的趣味性,踐行“以生為本”理念。
分層教學模式更具有針對性,能督促高中化學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學習目標、設計分層作業和小組分層學習任務,讓每一個學生在化學課上都有收獲和成長。高中化學教師要合理設計小組分層任務,把抽象的化學知識點轉化為小組任務,體現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教學層次,讓優等生帶領其他學生一起學習,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讓學生沉浸在化學世界中,從而提升高中化學課的教學質量。
化學核心素養包括了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以及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等。教師通過分層教學,可以把化學核心素養融入課前預習指導、課堂教學、課后輔導和課堂教學評價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化學核心素養的熏陶,提升綜合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化學核心素養設計分層教學方案,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實驗任務,讓學生對實驗原理、現象和結論等進行推理,引導他們構建化學模型,進而提升化學解題能力,從而提升化學核心素養。
首先,高中化學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化學基礎、實驗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等來劃分學生層次,分為A層(優等生)、B層(中等生)和C層(學困生)三個層次,根據分層標準來制定教學目標。C層次學生的化學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B層次學生的化學基礎一般,對化學課有一定的興趣,但是缺乏科學學習方法。A層次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扎實,懂得舉一反三,非常喜歡化學課,有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其次,教師要結合學生層次開展教學,為學生量身定制分層教學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互動、探究,提升課堂教學質量[3]。例如,教師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設計如下分層教學目標:C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為闡述氧化還原反應過程,列舉出幾個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B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為在完成C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分析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的電子轉移情況、元素化合價升降情況;A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為在完成學困生、中等生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運用雙線橋法講解氧化還原反應過程,并進行化學方程式配平計算,闡述氧化還原反應在生活中的運用案例。
高中化學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指導,根據教學重難點設計分層導學案,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預習任務,指導學生快速熟悉新課教學,為后續的分層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教師在講解“金屬材料”這一課時,可以設計分層導學案,明確預習作業和小組討論任務,滿足不同學生的課前預習需求。此外,教師還可以錄制預習微課,幫助學生盡快掌握新課的教學內容,提升他們的課前預習質量。第一,教師可以設計分層導學案,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預習任務,學困生要列舉鐵、鈉、鋁等常見金屬及其化合物性質,并背誦元素周期表。中等生要結合元素周期表分析金屬活潑性,闡述鋁合金、不銹鋼和鈦合金等金屬化合物的性質。優等生需要完成所有預習任務,還要列舉與金屬相關的實驗。第二,教師在設計分層導學案時,要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探究任務,把整節課的知識點串聯起來,由易到難提升任務難度,例如,基礎任務為“地球上分布最多的金屬是什么”“最輕的金屬是什么”“最硬的金屬是什么”“熔點最高的金屬是什么”等問題,難度任務為“金屬材料在航天、醫學和生活用品等領域的運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查詢金屬材料的相關知識,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化學知識儲備,提升分層預習指導質量[4]。
課堂提問是高中化學課堂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化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基礎和知識點難度等設計分層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互動需求,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發言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課堂互動,從而提升課堂互動質量。首先,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提問的側重點要體現出難易程度差異,盡量讓學困生來回答基礎問題,鼓勵他們挑戰更高難度的中等問題和拓展問題,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從而重塑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例如,教師在講解“硫及其化合物”一課時,可以設計層次分明的分層問題,基礎難度的問題為“硫的主要化合物有哪些”“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質”,中等難度的問題為“如何檢驗硫酸根離子”“不同價態含硫物質的轉化方式”,難度問題為“硫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運用案例,并闡述相關實驗過程和化學方程式”。其次,教師要根據分層問題鏈創設互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新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講解煤炭燃燒產生二氧化硫的過程,引導學生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并讓他們分析二氧化硫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分層問題鏈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發言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升師生課堂互動質量。
化學教師要把分層教學理念延伸到作業設計中,設計“必做+選做”作業,圍繞基礎知識點編寫基礎題目,檢驗學生對基礎知識和難度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找準學生的知識短板,為后續精準化教學提供準確的數據。例如,教師在講解完“認識有機化合物”后,可以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分層作業,把基礎題作為必做作業,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完成,鞏固類和拓展類題目則是選做作業,中等生至少要完成兩種類型的作業,優等生則需要完成三類作業[5]。首先,基礎作業主要以鞏固有機化合物的相關概念、有機化合物的命名方法等知識點為主,鞏固類題目則是以有機化合物分子空間結構、甲烷化學性質分析等為主。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變式題目,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拓展類題目則是讓學生對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進行分析,分析甲烷和乙烷分子立體模型。其次,教師要鼓勵學困生在完成基礎作業的基礎上,積極挑戰鞏固類和挑戰類作業,讓他們向優等生請教,逐步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最后,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嘗試一題多解,讓他們匯總與作業相關的知識點,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化學解題能力。
分層評價可以挖掘學生的化學學習潛力,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尊重,從而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穩步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高中化學教師要積極開展分層評價,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定制評價標準,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掌握好表揚和批評的尺度,提升分層評價質量。第一,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靈活制定評價標準,參照核心素養對學困生、中等生和優等生進行評價,并為他們設計個性化評語,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從而激發他們的化學學習興趣。例如,教師要給予學困生更多鼓勵性評價,針對他們對基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小組合作的表現等進行教學評價,肯定他們的團隊精神,引導他們發現自身的優點,增強學困生的化學學習自信心。中等生的教學評價主要以激勵為主,教師要引導他們在鞏固好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挑戰有難度的作業,指出他們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優等生的教學評價主要以競爭性評價為主,教師要對他們實施高標準、嚴要求,激勵他們探索課外化學知識,掌握一題多解的技巧。第二,化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分層名單,實施動態化分層評價,鼓勵學困生積極向中等生、優等生努力,營造良性競爭氛圍,進一步提升高中化學分層教學的質量。
高中化學教師要積極應對新高考,運用分層教學落實因材施教理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剖析,讓他們明確自身的學習優缺點,激發化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高考備戰水平。教師要把分層教學理念延伸到導學案設計、課堂互動問題設計、作業設計和教學評價等環節,對學生和教育內容進行全面分析,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從容應對新高考,助力學生考上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