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珣
(漳州高新職業技術學校,福建漳州 363000)
2022年5月1日,我國全面實施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充分肯定中職學生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但中職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很難在民族復興中擁有話語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中職學生受到中外文化交融的影響,產生不健康的心態,變得抑郁、浮躁,喪失自我。在這樣的背景下,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教育融合顯得特別重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是在歷史沉淀下形成的思想精華,內容豐富,融入中職學生的教育中,不僅可以健全中職學生的人格,而且可以幫助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綜合來看,職業教育基本完成價值超越。教育的中心逐漸從注重職業能力培養轉變為重視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雙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教育融合,可以充分發揮人文教育的作用,提升中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自《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正式頒布實施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就確立了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的是在華夏民族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綜合了人類勞動智慧、生存經驗、生活經驗等為核心的文化體系。具體內容包括:體育領域的強身健體和意志磨煉;道德領域的倫理規范和道德情操;修養領域的人格修養和修身養性;愛國領域的愛國傳統和愛國精神;民族團結領域的銳意進取和自強不息[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演變至今,早已成為一種文明。中職院校在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體現其中的人文情懷、民族精神、道德法治觀念,立足于中職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突破地域環境的限制,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發揮作用。
1.幫助中職學生提高人文素養
中職院校在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打破只將學生專業技能作為主導的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中職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不會產生功利性,只對學生的道德修養、思想品德產生影響,與中職學生的心理狀態契合,能充分體現中職教育的走向,幫助中職學生形成積極上進、愛國奉獻、勤勞勇敢的優良品質,全面提高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
2.幫助中職學生增強自我認知
中職學生由于剛從初中進入中職院校,有些懵懂,缺乏主體觀念,自我認知不明確。中職院校在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中職學生的道德水平,豐富中職學生的精神生活,增強中職學生的自我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職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能在學生的行為舉止中體現出來,讓學生認清自我,不受歪風邪氣侵擾。
3.促進中職學生全面發展
目前,中職學生由于升學原因、就業壓力等問題,變得迷茫,沒有支撐其前行的精神力量。中職院校在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培養中職學生各項能力,通過精神疏導和情懷滲透,幫助中職學生加強道德修養,促進中職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目前,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畢業,只是接觸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或多或少會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但沒有真正接受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進入中職院校后,中職學生需要掌握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即使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興趣,也缺乏學習的渠道。加之很多中職學校沒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去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2]。
中職學生都是初中畢業后直接進入中職院校就讀的,很多學生仍處于叛逆期。在這個階段,不良思想容易影響中職學生,再加上信息時代,網絡信息豐富多樣、魚龍混雜,中職學生缺乏對網絡信息進行甄別和篩選的能力,導致某些網絡垃圾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隨著中外思想不斷交匯,享樂主義等一些不良思想通過多種渠道持續影響中職學生,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負面影響。
目前,功利化意識和不良社會風氣對中職學生的影響很大,很多學生逐漸失去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尊心,變得庸俗化。瘋狂追星、個人主義泛濫等行為在中職學生身上屢見不鮮,社會上的一些歪風邪氣導致其觀念扭曲,逐漸變得功利化、庸俗化。
結合國內的教育環境來看,中職院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都屬于義務教育的延伸,是學生發展的分支,但是人們普遍認為中職院校的學生欠缺文化知識素養。事實上,中職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可以成為滿足行業需求的專業型人才,只不過在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過程中,他們會產生抵觸情緒。有關調查表明,大學教育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感興趣的學生超過50%,遑論中職院校的學生了。中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仍舊停留在初中所知的文化內容上,并不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性。根據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需求來看,中職學生更傾向于技術知識,希望通過掌握專業技術能夠在社會上立足,即使他們想要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意義,也會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其今后的發展中沒有實效性而忽視學習[3]。因此,中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存在偏差,需求不大,學習興趣不濃,從而使得中職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難度增大。
學校在傳承文化、引導學生思想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在制度和需求這兩個層面影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落實。中職院校要想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就必須重視課程安排,合理劃分教學內容,比如說,將教學內容分為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技能教學等。目前,中職院校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不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導致學生品德塑造不全面。此外,教師多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限制在規范學生基本行為方面,沒有深入到文化熏陶的領域,導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無法有效發揮。
良好的教育環境是開展教育活動的基礎,是保證教育質量的根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同于理論知識和技術知識的講授,需要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環境,但是中職院校的教學環境并不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教育相融合。學校教育的主要陣地是教學課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屬于情感類教學,如果沒有合適的教學環境作為輔助,學生難以產生文化共鳴,進而就很難提升學習效果。中職院校的發展要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情境的設置,盡可能地避免外來文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沖擊。中職院校在管理學生方面較為松懈,學生頻繁接觸外來文化,不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教育相融合。一旦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就不利于融合教育的推廣和發展[4]。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生群體是文化振興與經濟建設的根本,為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育人功能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學校和各級教育相關部門都要積極尋求解決途徑。
1.中職院校要加強制度建設以促進融合
中職院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教育教學相融合,不僅要有合適的教育環境,而且要有教育相關部門的制度支持。教育管理部門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中職院校課程安排制度和教育教學考核機制。第一,制定教學內容責任分配機制。中職院校的領導要調整好校內傳統文化課程的安排,從教學實施、績效考核、教育內容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明確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完善傳統文化教育計劃。第二,完善激勵機制。中職院校的領導要鼓勵教師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教育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相應的教學評估機制,改進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不合理因素。
2.中職院校要營造校園氛圍以促進融合
脫胎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點內容,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都有所了解。中職院校如果能夠抓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重點,通過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傳統文化分類型、有計劃地進行階段性傳播,將對學生的成長教育產生重要影響。中職院校要抓住重要契機,營造全校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校園氛圍,在課堂上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對于中職院校而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僅是教學科目,而且應當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部分[5]。因此,中職院校應當緊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機遇,豐富學校文化內涵,加強文化建設,與學校校紀校規、校訓校風、校歌等結合,形成文化載體,營造教書育人、價值共同體的校園氛圍。中職院校可以在校刊中開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欄,通過校園媒體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營造氛圍,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教育融合。
3.中職院校要結合時代發展需要進行融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卻又歷久彌新,在融合教育過程中,中職院校要重視其創新發展。第一,中職院校要通過文化創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教育之中,按照時代發展的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有選擇性地選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時代精神,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培養。第二,教師要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方式,中職學生仍處于青春期,教師不應專門教授理論知識,要充分利用現代媒體,創新教學方式。比如說,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感動中國》等節目,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人為何能成為榜樣。第三,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應當貫穿人們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職院校不應將教學局限于課堂,可以通過短視頻、公眾號、微博答題等方式,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
1.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職院校的語文、藝術、體育等課程都可以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在藝術教育中增加戲曲、國畫、書法等內容,在護理專業的課程中增加中醫理論和實踐等內容。在跨學科和學科融合的大背景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中。教育部門出臺相應的激勵方案,鼓勵各級各地區的中職院校充分挖掘本地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并加以利用,開發校本課程,開設地方課程。中職院校要根據自身所處的民族區域,建設民族文化傳承基地,開設民族文化創新教育課程。
2.在修訂教材或編寫讀物時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職院校可以參考高等學校目前使用的馬工程重點教材《中國文化概論》,編寫適合中職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教材。地方特色文化突出的中職院校還可以自行編寫獨具地方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地方版),邀請專家評審,形成多系列、多層次的普惠性讀物。
3.督促教師在思想政治課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中職思政教育課堂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當代思政教育體系被人為地割裂開了,因此,地方教育部門應當介入中職院校的課堂教學中,引導中職院校增加課堂要求。教師要在思想政治課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圍繞愛國主義教育等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的政治教育資源,豐富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教育,可以促使中職院校發展壯大,這也是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之一。相對而言,中職院校的學生素質偏低,因此,中職院校要抓住國家層面倡導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政策機遇,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教育之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能夠憑借較高的綜合素質在社會上站住腳、站穩腳。教師在授課時,要有意識地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德、智、技都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