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富強
2021 年6 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了“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對新發展格局下我國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標和路徑提出了具體建設要求。“技能中國行動”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適應國家人才戰略需求的應然之路,同時,人力資源的大規模優質化是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保障,要擴大高職教育對外開放,構建高職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高標準引領高質量人才培養,創新驅動培養特色國際化技能人才,加強人力資本國際合作,提升高職教育國際交流工作服務“技能中國”建設的適應性。
新興產業競爭要求高職教育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層次結構。當前,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數字技術正在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對產業國際分工、生產與制造組織方式、勞動力市場產生深刻影響,進而對勞動技能結構產生直接影響。產業國際競爭根本上取決于人力資本實力,在“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相互交織,我國高職教育與人力資本面臨多重需求。一方面,人民需要獲得更多、更高質量的工作機會以提升收入,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研究表明,對外直接投資能為輸出國創造一定數量的中高層崗位。我國“走出去”企業將為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一批中高等收入崗位,高職教育應該抓住對外開放的人力資本紅利。另一方面,我國經濟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多復合型、高技術技能人才支撐,新一輪技術革命改變勞動力需求結構,改變知識與勞動技能類型、層次與結構,需要大量的新型數字技能人才、綠色技能人才、國際化復合型應用人才。高職院校應對接先進制造鏈供應鏈技術鏈優化專業(群)建設,豐富技能人才結構體系,加大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拓展人才培養類型與層次體系,提升高職教育適應我國更加開放型經濟體建設的水平。
人力資本國際化需要高職教育的人才支撐。人力資本的全球流動與跨國并購企業生產率存在顯著的正向因果關系,研究發現流向發展中國家的人力資本對企業生產率的促進作用更大。當前,人力資本的國際流動成為企業“走出去”獨特的資源。一方面,大量技術技能骨干、管理人員、銷售與運營人員成為支撐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的重要人力資源,同時也為我國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開辟了新的人力資源市場。另一方面,人力資本的國際化有利于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在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加速的國際趨勢下,人力資本的高水平合作與高質量國際間流動對我國培養現代化、智能化產業鏈供應鏈人才具有重要價值。與此同時,全球對高端人才、新技術人才、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提升人力資本國際競爭力,積極參加全球人力資源配置是我國構建適應“雙循環”新格局的人力資本體系的時代之需。要抓好“技能中國”建設工作,就要積極研究經濟高質量發展與人力資源總量、類型、層次、結構之間的關系,也要研究新發展格局下,國內國際市場的人才需求,科學預測,統籌謀劃,制定人才發展戰略,積極參與人才國際競爭。
對接國際產能合作需求構建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系統化、規模化是解決人力資本高質量供給的保障。一是依托國內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打造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鼓勵“雙高”院校先行先試,建立職教本科,培養高層次、高學歷、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國際化人才,豐富人才培養結構和層次,完善“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教體系建設。二是強化區域經濟服務支撐,依托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為中心的長江經濟帶(包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雄安新區(京津冀經濟圈)等打造高等教育對外交流合作樞紐和國際化職業教育示范高地,依托海南、廣西、貴州、新疆、內蒙古等打造區域國際化職業教育特色示范帶,完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區域布局,形成“示范引領、特色發展”的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區間體系。三是舉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圍繞高端制造業發展需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前沿技術,加強與發達國家應用型大學、一流職業院校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成立機構,培養一批新興產業工程師、技術帶頭人、高端復合型國際化服務人才、綠色人才、高等技術技能人才,形成國際化高技能人才培養專業體系。四是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展境外辦學,加快研究制定高職教育層次院校境外辦學、境外產教融合政策指導意見,研究不同類型職業院校(特別是公辦職業院校)境外辦學投資與管理辦法,豐富高職教育國際化的人力資本投入結構體系,完善高職教育國際化辦學結構體系。
高標準引領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高質量培養。首先,堅持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建立高職教育質量標準,實現高職教育標準與世界標準的接軌,以世界認證標準、資歷標準引領專業高標準發展。同時,在標準建設上可以采取“非對稱性”發展策略,在我國技術領先的高鐵、5G 通信、互聯網支付、工程基建、量子通信等領域率先突破,依據我國領先的技術標準制定專業標準、質量標準、認證標準,借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帶一路”多邊合作機制推向世界。在電子商務、航天工程等技術領域,提高世界標準建設的參與和話語權,發出中國聲音,突出中國特色。其次,國際化、高標準治理水平是高質量人才培養的保障。在新發展格局下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優選國外合作資源,圍繞現代化和國際化學校治理體系建設、現代化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開展高水平合作,派出骨干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科研人員赴國外學習,深度研究國際一流院校法人董事會制度、學術治理、產教融合、創新教育的核心機制和管理辦法。最后,開放合作與創新發展結合,將世界經驗融入中國模式,依托創新研究具有中國特色的政府主導,企業、社會資本參與的股份制人力資本投入機制、法治化治理機制、產教融合型學校治理模式、大數據賦能的動態教育質量監控與診斷模式,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現代治理體系建設。
以創新驅動國際化特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一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促進質量趕超。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全球依靠人力資本和技術革新發展的趨勢愈加明顯。創新驅動發展同樣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高等職業教育需要加強與世界一流職業院校在創新教育、創新發展上的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國際合作,創新國家間校企合作模式,開展技術創新合作,共建教學科研創新團隊,共同開展科研與創造發明,促進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打造一批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二是加強職業教育理論、模式創新。高職教育既要堅持學習借鑒,也要發展創新,引進與輸出并舉。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工智能、物聯網、數字技術將深刻影響世界經濟結構和產業發展。堅持創新在高職教育和人才培養中的引領作用,加大新技術應用型、“技術+”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比重,在我國優勢產業領域造就國際一流的技術領軍人才、技術創新團隊、技能專家。三是加大文化創新人才培養。高職教育要培養具有文化內涵的高技能人才,要厚植中華文明根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把握文化精髓,以中華文明智慧啟迪技術創新、開發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創新創意產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與全球青年勞動者、工匠間交流合作,推動國家間文明互學共鑒,讓世界領略中華文明魅力,在文明交流中獲取靈感,進行文化創新,推動我國現代工業文明發展。近年來,全國興辦了一批優秀的動漫、數字媒體、文創、設計類專業,要依托大市場需求,強化與歐美、日韓在數字藝術、動漫等文化產業交流,加強與意大利、法國等國家在創藝設計、藝術設計、建筑設計等領域高水平院校合作,建立一批產教融合文創企業、產教融合文創園區,雙創貫通,加大中外青年間雙創合作,互設創業孵化基地,聯合開展創業項目,促進中外藝術、設計大師之間交流互動,設立大師國際工作室,舉辦藝術展覽、產品交流會,加強文化創新創意人才培養。
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要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以科教興國、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的目標統領全局,構建適應新發展格局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要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服務支撐國家人才戰略的能力,積極參與人力資本國際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