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鳳 桂林市桂林中學
雙減政策是為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中體育教育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體育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和健康習慣,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情感、品德、意志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實現五育并舉的目標。然而,雙減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也面臨著一些現狀和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體育課時不足,課程質量不高。雙減政策要求每周開足開齊體育課,每天安排一小時陽光體育活動,但實際執行情況并不理想。一些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成績,擠占或者取消體育課時,或者將體育課作為自習課或者補課時間。一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忽視了體育課程的教學設計和評價,采用傳統的訓練式或者考試式的教學方法,導致體育課程缺乏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是體育師資不足,教學能力不強。雙減政策要求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養和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但實際情況與目標還有較大差距。一些地區和學校存在體育教師缺編或者超編的現象,導致教師工作量過大或者過小,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效率。一些教師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或者缺乏更新知識和技能的渠道和機會,導致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落后于時代[1]。
三是體育設施不足,活動空間不夠。雙減政策要求加大對學校體育設施的投入和建設,保證每所學校都有足夠的運動場地和器材,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但實際情況與標準還有較大差距。一些地區和學校由于經濟條件或者地理位置的限制,無法建設符合規范的運動場所和設備,導致學生的運動選擇受到限制。一些地區和學校由于人口密度過大或者管理不善,無法合理安排和利用運動場地和設備,導致學生的運動安全受到威脅。
課程理念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靈魂,是指導教學內容、方法、評價等各個環節的基本思想和標準。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需要建立以五育并舉為核心的課程理念,體育教育理念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和健康習慣,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情感、品德、意志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實現五育并舉的目標。體育教育理念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需求、興趣、特點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發展為歸宿,反對單一化、功利化和應試化的傾向。體育教育理念應該以社會為背景,以社會的需求、變化、發展為參照,以社會的進步為導向,反對孤立化、保守化和落后化的傾向。
教學內容是初中體育教學的核心,是實現課程理念的主要載體。教學內容應該以五育并舉為原則,廣泛涵蓋傳統體育項目、新興體育項目、健康教育、運動科學等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和健康習慣,同時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勞動能力。具體而言,教學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傳統體育項目是指具有歷史悠久、社會認可、規則明確、技術成熟的體育項目,如田徑、球類、游泳、武術等。傳統體育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遵守規則、尊重他人、團結協作、奉獻社會的道德品質。新興體育項目是指具有時代特征、創新性、多樣性、趣味性的體育項目,如輪滑、攀巖、飛鏢、舞蹈等。新興體育項目可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審美情趣,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能力、自我表達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健康教育是指以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識為目的,涉及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健康習慣和行為,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調節、自我保護和自我發展的能力。運動科學是指以科學方法研究人體運動規律和效應的一門綜合性科學,涉及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營養學等方面。運動科學可以培養學生的運動知識和策略,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和方法[2]。
評價體系是初中體育教學的保障和反饋,是保證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學改進的重要手段和條件。評價體系是指對教學實施效果進行分析和判斷的標準和程序,是保證教學質量和反饋教學改進的重要手段。初中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應該以五育并舉為依據,建立多元化、綜合化、開放化的評價模式,如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等,注重評價過程和結果,同時關注評價反饋和改進。具體而言,評價體系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評價指標是指對教學效果進行衡量和判斷的具體標準,是評價活動的依據和參照。評價指標應該以五育并舉為基礎,分別制定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相關的指標,同時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身心發展水平、興趣愛好等因素,制定具體、可操作、可評價的指標。評價方法是指對教學效果進行收集和處理的具體方式和手段,是評價活動的途徑和工具。評價方法應該以五育并舉為導向,采用多樣化、靈活化、創新化的方法,如觀察記錄法、問卷調查法、訪談討論法等,注重收集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行為表現等方面的數據,同時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數據的有效性和效率。評價頻率是指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和反饋的具體時間和次數,是評價活動的節奏和規律。評價頻率應該以五育并舉為目標,采用適度化、合理化、平衡化的頻率,如日常評價、階段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等,注重把握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和轉折點,同時避免過于頻繁或者過于稀少的評價[3]。評價結果是指對教學效果進行呈現和分析的具體形式和內容,是評價活動的成果和反饋。評價結果應該以五育并舉為結果,采用多維度化、客觀化、公開化的結果,如等級制度、百分制度、描述性語言等,注重展示學生在各個方面的優勢和不足,同時公布給學生、家長、教師等相關人員。
為了評價雙減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五育并舉達成的效果,本研究選擇了以下的研究對象和數據來源: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2023 年春季學期在某省某市的10 所初中就讀的九年級學生,共計1000 人。這些學生分別來自不同的經濟、社會、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些學生在雙減政策實施后,接受了以五育并舉為理念和目標的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體驗了新的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方式。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問卷調查:本研究設計了一份關于初中體育教學五育并舉的問卷,包括了對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自我評價和滿意度等方面的問題。本研究在2023年6 月份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950 份,回收率為95%。第二.教師評價:本研究邀請了參與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的50 名體育教師,對他們所教授的學生進行了綜合評價,包括了對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表現和進步等方面的評價。本研究在2023 年6 月份收集了所有教師評價,共計5000 條評價數據。第三.學生作品:本研究收集了部分學生在體育課程中創作或者展示的作品,如運動日記、運動視頻、運動海報、運動歌曲等。這些作品反映了學生在體育教育中的情感、品德、意志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現。本研究在2023 年6 月份收集了200 份學生作品,共計1000 個作品數據。
為了評價雙減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五育并舉達成的效果,本研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和呈現,具體如下:
數據分析是指對收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和解釋的過程,是評價活動的核心和關鍵。本研究采用了以下幾種數據分析方法:描述性統計是指用數字或者圖表的形式,對數據的分布、集中、離散等特征進行描述和概括的方法。本研究對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計,計算了學生對五育并舉的自我評價和滿意度的平均值、標準差、最大值、最小值等指標,繪制了柱狀圖、餅圖、箱線圖等圖形,展示了數據的基本情況。相關性分析是指用數學方法,度量兩個或者多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和方向的方法。本研究對教師評價的數據進行了相關性分析,計算了學生在五育并舉各個方面的表現和進步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斯皮爾曼相關系數等指標,繪制了散點圖、回歸線等圖形,展示了數據的相關性。主成分分析是指用數學方法,將多個變量轉化為少數幾個主成分,以達到降維和提取信息的目的的方法。本研究對學生作品的數據進行了主成分分析,計算了各個作品在情感、品德、意志和創新等方面的得分,并通過因子分析提取出四個主成分,繪制了雷達圖、平行坐標圖等圖形,展示了數據的主要特征。
結果呈現是指用文字或者圖表的形式,對數據分析的結果進行總結和解釋的過程,是評價活動的成果和反饋。本研究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得出以下幾點結論:學生對五育并舉的自我評價和滿意度較高,平均值均在4 分以上(滿分5 分),其中美育方面最高(4.5 分),勞動教育方面最低(4.1 分)。這說明雙減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五育并舉達成了較好的效果,提高了學生對體育教育的認同和參與度。學生在五育并舉各個方面的表現和進步之間存在一定的正相關性,其中德育和智育之間最強(0.8),體育和勞動教育之間最弱(0.4)。這說明雙減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五育并舉有利于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協調發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學生在情感、品德、意志和創新等方面的作品得分較高,平均值均在80 分以上(滿分100 分),其中創新方面最高(90 分),品德方面最低(82 分)。這說明雙減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五育并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但也存在一些提升空間和潛力。
結果評價和討論是指對數據分析和結果呈現的過程和成果進行評價和討論的過程,是評價活動的總結和反思。
過程評價是指對評價活動的設計、實施、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評價的過程,是評價活動的自我監督和改進。本研究在過程評價方面做了以下幾點工作:在評價設計方面,本研究明確了評價的目的、對象、內容、方法、標準等要素,制定了詳細的評價計劃和方案,保證了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評價實施方面,本研究按照評價計劃和方案,采用多種數據來源,全面收集了初中體育教學五育并舉達成效果的相關數據,保證了評價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在評價管理方面,本研究建立了科學化、民主化、透明化的評價制度,明確了各方面的責任分工、權利義務、獎懲措施等規則和措施,保證了評價的公正性和公開性[4]。
成果評價是指對評價活動的結果和影響進行評價的過程,是評價活動的外部反饋和傳播。本研究在成果評價方面做了以下幾點工作:在結果呈現方面,本研究采用了多種數據分析方法和結果呈現方式,全面展示了雙減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五育并舉達成的效果,提出了一些有意義的結論和啟示,保證了結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在結果分析方面,本研究根據結果呈現的內容,對雙減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五育并舉達成的效果進行了深入分析,探討了其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原因和影響,保證了結果的深刻性和針對性。在結果傳播方面,本研究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將結果呈現和結果分析的內容傳播給相關人員和機構,如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學生、家長等,保證了結果的有效性和影響力。
雙減政策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應實施五育并舉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并完善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證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措施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和滿意度,促進各方面表現和進步的正相關性,以及提升學生在情感、品德、意志和創新等方面的表現。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還有提升空間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