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金星,閆 麗,劉云慧,劉小翠
(北京市順義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 101320)
研究顯示,近年全國青年學生艾滋病感染人數呈上升趨勢,2018年新增學生感染報告人數達3000人[1]。2011-2018年,青年學生感染者人數占全部青年人群( 15~24歲)感染者人數的比例由10.4%上升到18.9%[2],高校已成為艾滋病發病的重災區[3]。在發生高危行為后及時進行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是青年學生保護自身健康的一個關鍵步驟[4],艾滋病檢測不僅能使感染者了解自身狀況、識別感染風險,還可以有效阻止艾滋病的傳播與擴散[5]。國家已明確要求各高校應提高艾滋病防控能力,逐步開展艾滋病檢測咨詢工作。本研究對北京市順義區的大學生進行艾滋病檢測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期為高校選擇適宜的檢測方式提供參考。
選擇北京市順義區3所高校(2所綜合類、1所醫學專科類)不同年級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所有調查對象均閱讀知情同意書,同意接受調查。
2020年10月,利用問卷星開展線上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①人口學特征: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戶籍、民族、年級、學校。②教育及行為特征:接受艾滋病檢測宣傳情況;性取向、性行為、對待艾滋病檢測的態度、檢測方法的選擇偏好等。③艾滋病知識知曉情況:采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制作的青年學生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問卷,以8個題目中回答正確達到6個及以上作為知曉的標準。④艾滋病檢測意愿:采用“是否做過艾滋病檢測”題項來衡量大學生的艾滋病檢測行為,提供“是”“否”2個選項。

共調查2113名大學生,有效問卷為2069份,有效率為97.9%。2069名調查對象的平均年齡為(20.33±1.27)歲,男性占33.7%,女性占66.3%;漢族占90.1%,其他民族占9.9%;未婚占比99.1%,已婚或同居占0.9%;綜合類院校占82.0%,醫學專科院校占18.0%;大一和大二為主(占79.9%)。
調查對象中,有272人(13.1%)表示有過性行為;性取向為異性戀者占82.6%,同性戀者占10.1%,其他占7.3%;87人(4.2%)發生過艾滋病檢測行為;愿意接受的檢測方法前3位為:尿液快檢占70.9%、口腔黏膜滲出液快檢占69.3%、血液快檢占67.3%;選擇檢測途徑由高到低為:醫院占56.9%、疾控中心占34.2%、自助售賣設備占4.4%、網絡預約服務包占3.9%、其他占0.5%。
單因素分析發現,不同性別、民族、婚姻狀況、年級、掌握艾滋病知識情況、對艾滋病檢測的態度、接受艾滋病檢測宣傳、性取向和性行為的調查對象的艾滋病檢測意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人口統計學特征的大學生艾滋病抗體檢測率比較
以是否做過艾滋病檢測為因變量(0=否,1=是),將單因素分析中P<0.05的所有變量納入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變量篩選方法為輸入法,剔除標準為P>0.10。發現,男性(1=女,2=男,OR=3.078)、已婚或同居(1=未婚,2=已婚或同居,OR=8.885)、對待艾滋病檢測的積極態度(0=不積極,1=積極,OR=1.856)、接受過艾滋病檢測宣傳(0=否,1=是,OR=2.656)、其他性取向(1=異性戀,2=同性戀,3=其他,OR=4.408)和有過性行為(0=無性行為,1=有性行為,2=拒答,OR=2.987)的調查對象較容易采取艾滋病檢測行為。見表2。
近年來,我國每年有3000例青年學生感染艾滋病病毒,主要傳播途徑為性傳播[6]。本研究發現,調查對象中表示有過性行為的人數占到13.1%,高于北京市昌平區大學生發生性行為比例6.58%[7],與其他省市的相關研究基本持平[8,9],這表明北京市順義區大學生性行為發生率較高,存在經性接觸途徑感染艾滋病的風險,應當引起高校和衛生部門的重點關注。
本研究中4.2%的調查對象發生過艾滋病檢測行為,與國內大學生艾滋病檢測率占2.8%[10]的調查結果相近,提示北京市順義區大學生人群艾滋病檢測行為比例低,高校應加強艾滋病防控知識,尤其是艾滋病檢測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力度,同時在校園內選擇適宜的檢測方式,滿足該人群較高的檢測需求。調查對象選擇艾滋病檢測方法前三位為尿液快檢(70.9%)、口腔黏膜滲出液快檢(69.3%)和血液快檢(67.3%)。艾滋病尿液傳遞檢測是有較好的接受性和認可度[11],本研究結果提示大學生更易于接受尿液快速檢測方式,通過高校內尿液快速檢測售賣設備完成檢測更被大學生所認可,在校園內選擇該方式可以滿足大學生的艾滋病檢測需求。
首先,男生相較于女生更易采取艾滋病檢測行為,這可能與男女性格、處事和社會風氣有關,這提示高校應將女生列為重點人群進行專題宣傳教育。其次,對待艾滋病檢測的積極態度和接受過艾滋病檢測宣傳均是影響大學生艾滋病檢測行為的促進因素,這與既往研究相近[12],可能因為近些年高校落實上級通知要求,各項艾滋病宣傳教育工作落實到位,提高了大學生艾滋病檢測意識,從而促進了該人群能夠主動采取艾滋病檢測行為。最后,已婚或同居和發生過性行為的調查對象更易發生艾滋病檢測行為,這可能與其已經意識到經性傳播艾滋病已成為主要感染方式有關,在發生性行為相關活動后,能夠較為采取主動的檢測行為,因此高校應提供更為適宜的檢測方式,有助于該人群提高檢測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性取向為其他的調查對象更易發生艾滋病檢測行為,這可能是該人群在面對涉及隱私問題沒有做出真實反饋或者混亂的性取向造成的結果,這提示高校在艾滋病防控宣教工作中應加入性教育內容,倡導正確的性取向和性行為。
北京市順義區大學生性行為發生率較高,艾滋病檢測行為比例低,建議高校加強艾滋病宣教力度,發動學生社團組織和力量,依托“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節點開展艾滋病主題宣傳活動,同時將艾滋病課程納入日常教學,融入性教育、艾滋病防控與檢測技能等內容。另外,高校應與衛生部門聯合開展“互聯網+尿液匿名傳遞快速檢測”工作,將方便、經濟、安全、可及的艾滋病檢測服務提供給大學生,滿足該人群檢測需求,減少艾滋病在校園內的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