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晴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幼兒園班級管理逐漸以幼兒為核心主體,更加關注幼兒自身的發展。而自我意識的培養是實現幼兒自身發展的關鍵活動,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礎保障。只有讓幼兒充分地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推動他們不斷習得知識和技能,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據此,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應主動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強化幼兒的自我認知。文章探討了幼兒自我意識培養的意義,論述了班級管理中自我意識培養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班級管理;自我意識
【中圖分類號】G61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8-0085-03
自我意識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形成與發展對幼兒的心理、人格乃至行為都有著關鍵影響。什么是自我意識呢?它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理解和評價,因為人們有自我意識,才會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調整和約束,才能逐步形成個性化的人格特質。由此可見,自我意識是學齡前兒童必須具備的能力。而班級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教師作為幼兒園班級管理的主要實施者、推動者,應重視幼兒自我意識的培養,積極地探索激發幼兒自我意識的有效策略,以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1.幼兒自我意識培養的意義
有統計結果表明,幼兒3~4歲階段正是自我意識培養的關鍵時期,而此時幼兒大部分時間在幼兒園生活,幼兒園的班級管理對幼兒自我意識的培養有重要影響。而班級是幼兒組成的集體,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有別于家庭生活,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具有重要且關鍵的意義。首先,培養自我意識有利于幼兒客觀地認識世界。幼兒園階段正是幼兒開啟認知的起步階段,是幼兒體驗社會性的啟蒙時期,此時幼兒所接觸到的事物更多、范圍更廣,如果讓他們有效地形成自我意識,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就能促使他們客觀地認識世界,理解生活,從而為將來的人生發展打下基礎。其次,培養自我意識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自控能力。幼兒階段是思想和行為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時幼兒的很多行為習慣和思想認知都需要潛移默化地培養,而如果幼兒不具備自我意識,對自己的所說、所做毫無認知,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更不能明晰對錯,因此,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能更好地增強幼兒的自控力,使他們正確地理解自己的行為,學習優秀的思想。最后,培養自我意識有利于強化幼兒的綜合素質。自我意識能幫助幼兒認清自己,了解自己,從而科學地給自己定位,能及時有效地判斷自己的優缺點,知曉自己行為的正確性,由此就能及時改正缺點,不斷完善自我,追求他們所認為的真善美,繼而有效提升綜合素質,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
2.幼兒園班級管理中幼兒自我意識的培養策略
班級是幼兒成長的主陣地,是幼兒發展社會性的關鍵場所,他們的一日生活都依賴教師在班級中的引導。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班級管理的契機,以幼兒為主體,積極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我價值,提升自信,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
(1)專注幼兒主體,引導自我認知
幼兒是班級管理的主體,只有讓幼兒建立良好的主體意識,他們才會正確對待生活和學習,才能在班級活動中不斷增長知識與能力。而實現這個目標的前提就是幼兒的自我意識。在形成自我意識前,幼兒必須有良好的自我認知,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能正確選擇方法完善自我,這與幼兒的主體意識是相關聯的。教室作為班級管理的推動者,是幼兒成長的關鍵引導人,教師應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積極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引導幼兒充分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發現自我,讓幼兒感受到尊重和鼓勵,這樣幼兒就能萌發出良好的自我認知,從客觀、科學的角度認識自我,繼而推動自我意識的形成。
例如,教師在日常管理時要構建和諧的教育環境,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尊重,如此幼兒就愿意傾聽教師,遵循教師的引導,聽從教師的評價。在教師與幼兒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幼兒從自身開始,逐步認識自我。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認識自己的名字,鼓勵他們向爸爸媽媽了解自己名字的來源,了解名字的含義,然后教師再圍繞名字,告訴幼兒他們名字中父母寄予的厚望,了解自己名字所代表的美好期望等。從名字開始,幼兒就能了解自己與他人的不同,能了解自己獨特的標志。隨后,教師再用激勵的話語鼓勵幼兒、關心幼兒,如在幼兒幫助他人或稱贊他人時,可以向幼兒提出肯定:你樂于助人,你能發現他人的優點,擁有很好的贊賞能力等,讓幼兒對自己的性格或個性有一定的定位,還可以在幼兒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用溫柔的話語指出幼兒做得不好的或者還需要改進的地方,由此幼兒就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從性格和行為中深刻地認識自我,強化自我意識。
(2)加強交流溝通,豐富自我情感
自我意識包括對個人對自己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意識,它的發展過程就是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而幼兒階段自我意識的發展更多依賴于情感活動,情感是維系幼兒思想、推動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紐帶,只有讓幼兒感受到溫情,體會到情感的支持,他們才會愿意發現自我,主動探究自我,激發自我的獨特能力。教師是對幼兒影響巨大的人群,與幼兒有較多的相處時間,對幼兒的情感發展有重要影響,由此,在幼兒日常管理中,教師要積極加強與幼兒的交流溝通,引導幼兒與教師、與同伴互動,以此不斷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促使他們在情感導向中不斷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最終有效豐富自我情感,促進自我意識。
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場景下與幼兒積極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他們的情感,并給予幼兒更多的情感支持。例如,有的幼兒在洗漱時喜愛玩水,并且總是會將水潑灑到其他幼兒身上、地上,會讓其他幼兒感到不舒服,甚至可能會造成滑倒的危險,此時,教師就要積極與幼兒溝通,而不是一味地制止。要用溫和、懇切的話語告知幼兒這種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還可以讓幼兒換位思考,體會被潑灑和滑倒的感覺,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去詢問被潑灑的幼兒是什么感受,去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據此鼓勵幼兒向其他幼兒道歉,并及時改正自己的行為。這樣的交流和溝通比生硬的斥責更加有用,幼兒在與教師和同伴的交流中,不僅能學會換位思考,更能從情感上有所體會,設身處地地了解自己行為所帶來的感受,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自我的情感和情緒,從而有效豐富幼兒的內心,促進自我意識的形成。
(3)組織多元活動,激發自我表現
幼兒認識了自我,體會到了自我的情感和他人的情感,這具備了社會化的第一步,而要想更好地實現自我意識的形成,就需要讓幼兒帶著這些自我認知和情感,實際參與到活動中,與他人相處,充分展現自我的能力,這不僅能讓幼兒收獲自信和快樂,更能讓他們清晰地了解自我,對自我的價值產生認同感,積極接納自己的優缺點。而幼兒每日都以游戲為學習的主要形式,他們往往能通過游戲活動表現自我,習得能力,據此,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與幼兒共同參與多元的游戲活動,為幼兒提供充足的自我表現的平臺,幫助他們在集體活動中展現自己的潛能,彰顯自己的個性,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提升幼兒的自我表現力。
教師在日常管理中要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和能力,并且在引導幼兒初步形成自我認知后,應積極組織多元活動,讓幼兒在社會化的活動中更好地表現自我,展現完整的自我,這樣有利于幼兒自我意識的進一步深化。比如,很多幼兒都喜愛角色扮演的游戲或者過家家的游戲,他們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時候往往能展現自己的不同能力,充分彰顯個性化特征。由此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豐富的角色情境表演活動,讓幼兒自由選擇不同的扮演主題,有的幼兒喜愛動畫片,對動畫人物了如指掌,他們往往會選擇動畫主題的角色進行扮演,而有的幼兒對家庭有很大依賴,很渴望了解成人的生活,由此會選擇生活化的角色扮演。在扮演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幼兒自由發揮和表現的空間,讓他們結合自己的喜好充分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情感、自我的思想和行為。在這樣的活動中,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喜好參與活動。有的幼兒在活動中會發現自己善于交際溝通,而有的幼兒則發現自己很喜愛安靜、平和的狀態,有的幼兒愿意出謀劃策,而有的幼兒則喜歡制作道具等,這些都是幼兒自我發現的良好契機,他們在自我表現中能更好地發現自己、了解自己,從而深刻地認知自我。
(4)引導自我評價,健全自我印象
自我意識的核心內容就是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對自我的一種健全的認知,是對自我能力的客觀論述,需要個體及時地反思以得到客觀結論。這對幼兒來說是較為困難的,他們本身對自我就沒有清晰的認知,難以結合客觀實際評判自我,由此,教師可以從幼兒能夠接受的方式引導,讓幼兒從行為、思想和認知上,先學會判斷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并用積極的方法引導幼兒及時糾正錯誤或改正缺點,如此幼兒就能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并逐步學會反思自己的錯誤,從而不斷健全自我印象,加強對自我的整體了解,在不知不覺中逐步實現自我意識的提升。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進行自我評價,注重自我反思,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定期開展“夸贊日”和“反思日”活動,在夸贊日活動這一天,教師要鼓勵幼兒想一想自己做得好的事情,或者想要做好的事情,然后積極地分享給班級成員,比如,有的幼兒說“我喜歡畫畫”“我喜歡跳舞”,還有的幼兒不敢表達或者不知從何說起,教師可以從小事上引導幼兒,如“我跑步總能跑得比爸爸快”等,同時在幼兒分享后,教師還要鼓勵大家一同為幼兒這些做得好的事情鼓掌、贊賞等。這樣的引導讓幼兒很快能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而在反思日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缺點,可以是不會系鞋帶,吃飯總掉米粒,也可以是跟別人相處容易生氣等,這些都是幼兒自我反思所獲得的收獲,教師要進一步肯定幼兒對自己反思的行為,還要鼓勵他們積極改正或者及時調整。在有效的自我評價中,幼兒能更好地認識自己,也能更好地了解他人,從而建立完整的自我印象,這種印象往往是積極全面的。
(5)家園積極合作,完善自我意識
幼兒階段的自我意識需要依賴外界的肯定和指引,教師是幼兒的主要引導者,對幼兒有關鍵影響,與此同時,家長作為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對幼兒的自我意識也有關鍵作用。家庭是幼兒心靈的港灣,他們的情緒和困難需要在家庭中紓解,而此時如果家長能積極引導幼兒了解自我,肯定自我,就能使自我意識的培養事半功倍。所以,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教師還應重視家庭在幼兒自我意識培養中的價值,積極地組織家園合作,與家庭共同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引導幼兒的自我認知,以此達成共識,幫助幼兒全面完善自我意識,構建獨特的個性。
例如,教師可以積極與家庭建立溝通機制,就幼兒日常的自我意識問題與家庭全面溝通,向家庭傳達幼兒自我意識培養的重要性,還要鼓勵家長在家庭中要引導幼兒主動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幼兒發現自己的潛能,體會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同時,教師還要給家庭提出科學的建議,讓家長從習慣上正確引導幼兒,幫助他們學會反思自己的情緒和思想,接納自己的不足,積極追求真善美的事物。在良好的家庭環境熏陶和家長引導下,幼兒的自我意識就能被有效呵護和引導,這對教師的班級管理而言有著重要的影響。只有家長和學校共同協作,達成共識,才能讓幼兒更好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反思自我,最終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3.結語
正確地認識自我、定位自我,是幼兒成長發展的重要依據,更是幼兒未來步入社會的關鍵能力,只有充分了解自我,才會獲得自信,強化自強不息的精神,勇于挑戰自我,克服一切困難。由此可見,自我意識是推動幼兒健康成長所不可缺少的。而自我意識在幼兒人格的培養中也占據重要地位。據此,教師應從幼兒發展的角度出發,以幼兒為主體,充分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引導幼兒不斷認識自我,在有效的交流與溝通中豐富幼兒的自我情感,幫助他們理解自我,還要組織多元活動,激發幼兒表現自我,形成獨特的個性能力,也要引導幼兒嘗試自我評價,完善自我印象,在與家庭的積極合作中,呵護幼兒的自我意識,幫助他們更好地建立自我認知。只有讓幼兒正確地發現自我、了解自我,他們才能實現自主、自立、自強,展現主體能力,從而在班級中快樂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劉鮮茹.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幼兒自我意識的培養[J].科學咨詢,2021(33).
[2]趙雪.幼兒園班級管理中幼兒自我意識的有效培養策略探討[J].讀寫算,2019(11).
[3]張立娟.幼兒園班級管理中培養幼兒自我意識的生活化教育措施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