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蒙蒙 丁天一 趙正
(1. 上海建橋學院信息技術學院 上海 201306;2. 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 上海 20023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這為國內深化改革開放、建設高水平市場體系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明確指示。展覽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地區調整產業結構、促進消費、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新發展格局構建等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國務院辦公廳和商務部都發布了促進展覽業發展的相關意見,強調要堅持展覽業科學發展、完善展覽業標準體系,并提升其國際化程度,進一步發揮國際展覽會開拓國際市場的平臺作用。就相關實踐而言,目前中國對于展覽會評價的國家標準主要是《專業性展覽會等級的劃分及評定(SB/T10358-2012)》中對專業性展覽會的等級評定標準,該標準綜合考慮了展覽面積、參展商、觀眾、展覽的連續性、參展商滿意率和相關活動等方面。類似地,早期研究對研究也從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采用模糊綜合評價等方法進行了一些探討;在地方層面,寧波、大連、廈門等地都出臺了各自的地方性展覽會評價標準,并且有所側重,而且尚未形成較為一致的評價標準體系。
本研究認為,有相應的評價標準作為指導,是中國國際展覽會避免內卷、走向世界和進入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對國際展覽會而言,迫切需要有一套標準化、規范性的評價指標體系作為未來的發展指南,從而為中國國際展覽會提供強有力的標準支撐,進而更有效地促進中國會展業和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本研究以2023年4月18—27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的典型的國際展覽會——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下文簡稱“2023上海車展”)為例,構建國際展覽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已有研究和本研究的前期專家論證,本文提煉出5類典型的評價指標類別,分別為展覽會規模(A)、展覽會結構(B)、展覽會管理(C)、展覽會效益(D)和展覽會特色(E),上述指標及其具體的測量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中國國際展覽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表
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創辦于1985年,是中國第一個經UFI認證的汽車主題展覽會,在國際車展領域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本研究結合2023上海車展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問卷發放的地點、方式及數量。由于該展覽會涉及主辦方、參展商、觀眾等多種利益相關者,因此本研究遵循了“分層+隨機”的抽樣原則,即調查樣本包含了上述人群。本研究最終共發放AHP調查問卷30份,包括主辦方、參展商、觀眾各10份樣本,保證了樣本的覆蓋度和代表性。本研究基于表1所示的指標體系框架及所獲取的AHP調查問卷開展實證分析。
層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種用于系統分析與決策的綜合評價方法,可用于解決本研究中評價指標對評價結果的貢獻度存在差異的問題。對于AHP方法應用的關鍵,在于需要將評價目標及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梳理清楚,整合成為相互之間具有邏輯性和關聯性的“遞階層次結構”,進而在不同層次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實證研究。具體來說,本研究需要受訪者對問卷中提到的兩兩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比較(見表2)。

表2 層次分析標度含義表
其中,重要性比較是將右邊的指標作為被比較對象,即“與右邊的指標相比,左邊指標的重要性如何?”如表3所示,相應的提問方式為:“如果您認為與展商數量(A2)相比,展會面積(A1)稍微重要,那請您在3上打‘√’”;“如果您認為與展商數量(A2)相比,展會面積(A1)明顯不重要,那請您在1/5上打‘√’”。此外,考慮到不同專家所給出的權重結果可能存在不滿足一致性要求的情況,本研究采用yaahp軟件進行了一致性調整,在矩陣滿足執行條件的情況下進行了計算,這種處理方式使得最終的計算結果更加準確和可信。

表3 層次分析作答方式示例表
在此基礎上,本研究利用數學方法將專家填寫后的判斷矩陣進行層次排序,即將每一個因素對于其準則的重要性進行排序,其實質是計算權向量,并采用特征根法對此加以計算。同時,本研究計算一致性指標C.I.(Consistency Index),確定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Random Index),進而通過C.R.=C.I./R.I.的方式,得到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cy Ratio)。若C.R.<0.1,則各元素間關系符合邏輯,一致性檢驗通過;反之,則不通過。然后,進行層次總排序與檢驗,方法與層次單排序類似,最終可以得到總一致性比例C.R(n)=C.I.(n)/R.I.(n)。最終對排序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出最佳的決策方案。
基于以上評估方法設計進行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受訪者對國際展覽會質量評價指標的重要性排序結果為:展覽會規模>展覽會管理>展覽會效益>展覽會結構>展覽會特色。雖然,人們最關注和重視的仍然是傳統的展覽會規模和管理因素。例如,“展會面積”“展商數量”“客商數量”“安全性水平”等指標的權重很高,四者之和占到了國際展覽會質量評價總權重的73.34%;同時,人們對展覽會效益、結構和特色的關注程度還不夠高,例如,展覽會結構的權重為0.0528,展覽會特色的權重則更低,僅為0.0371。這表明,中國的國際展覽會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對于“結構優化”“特色發掘”等工作的重視程度,而非沿襲傳統的發展思路,一味地擴大展覽會的規模。此外,近年來頗受重視的“綠色化水平”指標的權重僅為0.0008,表明“綠色化”相關理念在國際展覽會質量的綜合評價中未被給予充分重視,這是在未來需要加以關注的方面。

表4 本研究的層次分析重要性評價結果表
綜上所述,本研究構建了國際展覽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基于層次分析法(AHP)對相應指標的重要性水平進行了評價。首先,從指標體系本身的設計出發,本研究認為國際展覽會的規模、結構、管理、效益和特色等因素是相互作用、緊密關聯的,是一項工作的不同環節,都需要加以重視;其次,受訪者對國際展覽會質量評價指標的重要性排序結果呈現出“展覽會規模>展覽會管理>展覽會效益>展覽會結構>展覽會特色”的特點。很明顯,人們最關注和重視的仍然是傳統的展覽會規模和管理因素,這也是用于展覽會評價的最為直接的方面;最后,從層次分析權重結果看,人們對展覽會效益、結構和特色的關注程度還不夠高,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可能是樣本來源的不同。例如,參展觀眾更關心展會的新穎性、服務體驗及個體效用,參展商則更注重展會的規模和效益,而主辦方則會將展覽會的規模和管理作為首要考量。因此,如若對國際展覽會質量作出更精準的評價,還需要將指標體系根據不同的發放對象進行分類設計,從而得到更加準確和有針對性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