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
(山東農業大學,藝術學院,山東泰安 271000)
所謂城市濱水空間,指的是城市中連接著土地和水體(河流、湖泊、海洋等)的區域,一般來說,濱水空間的水體與土地之間保持1~2千米的距離,步行時間為15~20分鐘,涵蓋了自然景觀與人工景觀,具有休閑娛樂等功能[1]。那么,如何對城市濱水空間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更好地發揮其休閑娛樂等功能呢?本文中,筆者將結合現有的研究,以及個人的想法展開論述。
城市濱水空間具有生態性、開放性、多元性和人文性等方面的特征。
濱水景觀空間在城市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社會作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其能夠改善城市的自然環境,使其更加適宜人類居住。二是能讓環境的變化帶動經濟的發展,通過旅游等產業的發展使得城市的經濟效益獲得進一步的提升。三是讓城市的社會價值得到提升,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并能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2]。
濱水景觀空間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具備開放性。開放性的空間能拓展城市發展的新思路,為城市的進一步規劃提供更加靈活的想法。濱水空間在設計的時候要注重交通的便利性,讓人們從居民區能迅速地抵達濱水空間,這有利于娛樂、消費,推動城市的夜生活、旅游業的發展,也讓人們擁有更加舒適和便利的公共空間[3]。
濱水景觀空間可以承擔城市公共空間的多元化功能。其可以是公眾休閑的公園化、廣場化的空間,也可以是城市自然環境的展示窗口,同時,也還是城市特色、文化的展示長廊。濱水空間所能滿足城市居民的多重需求,包括娛樂、消費、休閑、溝通等等,因此,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到多元化的方式[4]。
濱水空間所在的區域往往是城市發展的最初區域,在多年的積淀當中,這里保留了城市的歷史、文化等重要的人文氣息,人們可以從中找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所以,濱水空間天然就帶有極強的文化屬性。如一些港口類的城市,更是由于自身濱水的特征而發展起來,從而成了不同文化交流的樞紐之地。所以,濱水空間是一個絕佳的展示城市特征和文化的窗口[5]。
在濱水空間景觀規劃設計中,我們應該樹立整體性理念、生態優先理念、人性化理念以及實用性理念,這對于濱水空間景觀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
1.整體性理念
城市的規劃是一個總體的概念,歸根到底是為了城市本身的發展,濱水空間作為城市規劃的一部分,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做到和城市整體規劃協調一致,景觀要和城市的總體景觀風格統一。同時,在功能方面,也要配合城市的總體規劃,在交通路線、空間屬性、基礎設施等各方面都要進行綜合的考慮,不能做成孤立式、景觀式的空間,避免居民產生割裂感[6]。
2.生態優先理念
濱水空間天然帶有自然屬性,其本身的生態結構是十分完整的。在進行空間景觀設計的時候,注意不能破壞空間原有的生態,要以保護自然為原則,不能為了設計而隨意破壞空間中的植被。經過設計之后形成的人工景觀,要和自然生態和諧統一,保留空間原有的生態特點。必要的時候,可以犧牲一部分設計想法,以保護濱水空間的原生態和自然環境[7]。
3.人性化理念
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讓城市的居民能夠擁有一個良好舒適的生活環境,讓其各種社會需求得到滿足。所以設計要注重人性化,要做好設計前的調研工作,了解居民對于空間景觀的基本要求,要從他們的心理出發,做出讓居民滿意的設計方案,要考慮到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段人的特點[8]。
4.實用性理念
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的過程中,除了要樹立整體性理念、生態優先理念、人性化理念之外,還要考慮到濱水空間的實用性設計,要遵循實用性的理念。具體來說,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濱水空間設置綠地、公園、廣場等,方便人們游覽、休閑娛樂。第二,濱水景觀設計要注意防洪防澇設計,利用水生植物或者親水喬木布局,起到防洪的作用。第三,在濱水空間設置商業區域,一方面方便了游客購買商品,另一方面也減少了空間資源的浪費[9]。
為了進一步優化濱水空間的景觀規劃設計,我們應該恰當選擇植物進行配置,使濱水景觀自然協調;通過縱向設計與橫向設計優化濱水空間景觀設計;增加互動設計,打造親水空間;注重設計區域場地的靈活性,保護水生態環境;充分了解當地文化,在設計中體現地域文化內涵;注意對濱水空間景觀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減少安全隱患。下面,我們分別從這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1.恰當選擇植物進行配置,使濱水景觀自然協調
植物是濱水空間景觀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其是組成景觀的重要部分。所以在進行植物配置的時候,要尤其注重對植物的選擇。首先,植物應當是適應空間自然環境的,屬于空間的原生態植物群落,不能只是盲目的選擇所謂的好看的植物。其次,植物的選擇要具備多樣化、群體化的特征。濱水景觀中的植物要自然協調,如果只選擇單一的植物,就會顯得呆板無趣,也不利于景觀的設計和營造,而且,單一的植物對于空間的生態環境也不如群落植物有利。植物的搭配要合理,要注意不同季節的變化,要讓春夏秋冬各個季節都有鮮活的植物存在,在顏色上也要注重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給居民以賞心悅目的感覺。在栽種的時候,還要注意不同植物的密度和種類,盡可能地豐富植物的種類,讓濱水景觀獲得良好的植被基礎。比如,可以在水體景觀營造時,種植一些蘆葦、灌木、美人蕉等等植物,時濱水空間得到大大地豐富,駁岸景觀層次更加清晰。
此外,水生植物還有陸生植物所不能替代的功能性特點,其能起到有效的降解作用,減少水中重金屬等污染物,凈化水體,維護空間的生態健康。同時,水生地被植物還能起到固定堤岸的作用,減少水對岸邊的沖擊,讓空間景觀的水生態、陸生態都獲得健康的發展[10]。
2.通過縱向設計與橫向設計優化濱水空間景觀設計
在設計的過程中,濱水空間景觀應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水面景觀和陸地景觀要具備協調性,并能通過巧妙的設計營造出層次分明、豐富多變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采用縱向的設計方式,讓水面、駁岸、陸地的植被、地形形成梯度的變化,并結合人工景觀的設置,塑造出變化多端的景觀。另一方面,設計者還可以使用橫向設計的方法,將濱水空間劃分為不同的斷面,各個斷面之間互有聯系,又各自相對獨立,可以采用自然緩坡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挑出的方式,結合交通、水位等其他的要素,豐富濱水空間的特征,讓居民在其中觀賞時,能“移步換景”,從不同的角度獲得不同的景觀效果。
3.增加互動設計,打造親水空間
居民對于水景觀的喜愛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對水的天然親近。所以,濱水空間景觀的設計要注重構建更加豐富的水空間,讓居民能夠通過和水的互動更加樂于在景觀當中停留。一是可以利用水岸線的資源,打造豐富的與水相關的主題活動,如可以策劃游輪式的活動,讓民眾可以通過登游輪,環游水系,觀賞空間的景色乃至整個城市的美景。再如可以在水域邊打造親水廣場,讓民眾可以直接玩水,讓水域成為公共空間的一部分。再如還可以在濱水景觀當中將游泳館、體育館、圖書館等設計進來,讓這些公共空間能夠和濱水的環境融為一體,讓民眾在其中進行活動的時候就能夠親近水域。同時,也可以利用這些空間策劃一些親水類的活動,豐富其功能的同時也滿足居民的多元化的需求。在這些活動的設計和策劃中,一定要注意保護水域原生態的環境,同時,也要考慮到居民本身的需求,注意居民在活動時的安全,切忌不能追求新奇而破壞居民的身心健康。此外,無論是怎樣的親水項目、活動,設計者都要在保護水資源的前提之下進行。設計者要多考慮對城市水域環境的改善,例如可以在規劃中打造更多的人工濕地,豐富濱水景觀中的生物多樣性,讓景觀的生態環境能做到自我修復,并改善水域的水資源的質量,讓城市居民能夠享用一個真正的環保的水域景觀,推動城市的健康發展。
4.注重設計區域場地的靈活性,保護水生態環境
濱水空間景觀設計對于今天的國人而言還屬于一個較為新鮮的事物,人們對于景觀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迅速的變化,由于設計者經驗不足,造成當前景觀設計大多數還停留在人工小景的狀態上。設計者營造了很多獨立的景觀,但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這是不利于城市的整體規劃的,也背離了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的初衷。因此,設計者必須注重設計區域場地的靈活性,要在充分的調研、勘察的基礎上,了解濱水空間的特征,以及居民對于空間功能的需求,要營造出具備多元化功能的空間景觀,使其能便捷的轉變自身的屬性。同時,在設計的時候,必須將水生態環境的保護提到最重要的位置,杜絕因設計而發生破壞水資源和環境的現象[11]。
5.充分了解當地文化,在設計中體現地域文化內涵
濱水空間景觀是城市人文的一個展示方面。人們在其中可以尋找到城市文化的種種痕跡。設計者要注意將城市地域文化的特點融入濱水空間景觀的設計當中,在具體的設計時,設計者可以通過資源搜索、調研的方式了解城市空間的歷史、人文特征、故事等,提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符號和內容,通過各種方式,營造出相關的人文景觀。一是可以用形似的方式,把當地的文化符號通過景觀展示出來,讓人們一望而知,心領神會。二是通過神似的方式,將當地文化價值理念和審美特征和設計融會貫通,讓人們感受到本地文化的魅力。三是可以通過再現的方式,將發生在城市歷史文化中的重要事件、人物故事展示出來,讓人們在空間景觀中停留時,能感受到城市的人文氣息。
6.注意對濱水空間景觀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減少安全隱患
濱水空間具有生態性、開放性、多元性和人文性等特征,因此深受市民的喜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濱水空間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也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要最大程度地減少安全隱患。比如,濱水游憩路是人們在濱水空間步行的通道,但是也不可忽視地存在著一些安全性的隱患,比如游憩路與行車道間的高度設計不合理,容易引發交通安全事故,游憩路寬度不足或規劃不合理留給行人步行空間較小,影響景觀游玩體驗等,這都對濱水景觀功能的發揮造成一定影響。為此,必須要對濱水空間景觀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
第一,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人與濱水空間的關聯性,對城市原有交通系統、城市基建以及地下設施進行統籌規劃,使交通更加便捷、安全。比如,在規劃車輛行駛路線時,要考慮好車輛的車速,合理規劃行駛區域,確保行人的安全。
第二,為了使濱水空間更具安全性,可以考慮在濱水綠帶比較寬的區域設置雙濱水路,一條靠近水體,另一條用于步行通行。如此,人們不僅能夠更好、更近地接觸水體,享受河流湖泊帶來的美景,還能夠大大提高游玩的安全性。
第三,還可以在濱水空間的外側設置一些安全設施,比如設置圍欄,設置一些植物景觀、照明燈具、石凳等。
第四,可以在設計的過程中借助“人車分流”理念,將一些濱水道路設置為曲線形態的盡端式道路,或者設置減速帶,使車輛減速通行,提高濱水空間的安全性。
人類文明的發展和水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城市的興起和發展多是因為臨水而居。對現代城市而言,濱水景觀對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有著不可或缺的價值。當前,人們對于濱水景觀空間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如何營造濱水景觀成為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生活水準的重要內容。本文結合個人的看法,從城市濱水空間的特征入手,對濱水空間景觀規劃設計理念與實踐策略展開了論述,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