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仁花 李 巍
(1.韓國國民大學音樂學院,韓國首爾 02707;2.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上海 200092)
起源及早期發展時期,韓國藝術歌曲的發展起源于朝鮮半島上的傳統民間音樂,如高麗、新羅、百濟等古代國家的宮廷音樂與民間歌謠。這些早期音樂形式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格,為后來的韓國藝術歌曲奠定了基礎。到了中世紀時期,在中世紀時期,韓國藝術歌曲在延續傳統音樂元素的基礎上,吸收了佛教音樂、宗教音樂和宮廷音樂的影響。此時期的音樂作品具有較強的宗教性和禮儀性,注重音樂與詩歌、舞蹈的結合。朝鮮王朝時期,朝鮮王朝時期,韓國藝術歌曲開始更加注重個性化和藝術性的表現。諸如“長生殿”“阿里郎”等經典曲目在這一時期開始流傳。朝鮮王朝時期的音樂也開始關注社會現實和民生,歌詞內容愈發豐富多樣。到來近現代韓國藝術歌曲開始有了風格上的演變,20世紀初,隨著西方音樂的傳入,韓國藝術歌曲開始發生深刻的變革。一方面,韓國音樂家對傳統音樂進行了現代化改編,使之更加符合現代審美;另一方面,韓國藝術歌曲開始吸收西方古典音樂的和聲、曲式等技巧,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音樂風格。此外,韓國藝術歌曲在這一時期也受到了其他亞洲國家音樂文化的影響,使其音樂風格更加多元化。當代韓國藝術歌曲,在繼承和發揚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韓國音樂家們積極吸收世界各地的音樂元素,融合不同音樂風格,使韓國藝術歌曲日益豐富多樣。此外,當代韓國藝術歌曲在傳播方式、表現手法和審美取向等方面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在創作上,當代韓國藝術歌曲不僅關注民族主題和傳統文化,更貼近社會的發展注重人文感受,注重情感的表達。這使得韓國藝術歌曲在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之間找到了平衡,形成了獨特的韓國音樂風格。在表現手法上,當代韓國藝術歌曲在保持傳統旋律、和聲和節奏的基礎上,吸收了現代音樂技巧和多元文化元素,使旋律線條更加優美動聽,和聲注入流行色彩,古典中增添了新意,使其具備了較強的創新性和藝術價值。同時,韓國音樂家們也努力挖掘和弘揚韓國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為韓國藝術歌曲注入新的活力。如韓國當代藝術歌曲《迎接》《殘香》《初戀》等優美動聽的聲樂作品被廣泛傳唱。在傳播與影響力方面,隨著網絡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推進,當代韓國藝術歌曲逐漸走向國際舞臺,獲得了越來越高的關注度和影響力。通過音樂節、音樂比賽、音樂教育等多種渠道,韓國藝術歌曲與世界各地的音樂文化實現了互動和融合。以韓國當今廣泛流傳的藝術歌曲《迎接》為例,從歌詞上來看,這首歌曲的歌詞出自韓國當代著名詩人??的一篇散文詩,其風格非常浪漫和柔美。作曲家??將這首散文詩譜曲后于2014年發行,在第8屆BimokConcours中獲得一等獎,從此歌曲《迎接》便不斷地為大眾們所傳唱。從歌詞的含義和曲調的旋律走向來看,歌曲表達了對愛情的渴望,是一首傷感又動聽的情歌。從節奏上來看,以4/4拍貫穿整曲,無變化,非常簡單而又連貫的節奏型。曲式結構是反復的單二部曲式為主,歌曲結尾部分有反復,遞進地表達了歌曲的情感。歌曲在演唱時可以感受以浪漫和現代的曲風為主,旋律雖然簡單平緩,走向卻帶有豐富的情感基調,帶有韓國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
起源及早期發展,中國藝術歌曲起源于傳統的宮廷音樂和地方戲曲。在先秦時期,音樂已經成為禮儀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音樂思想和傳統音樂理論開始成型。民間歌謠和山水詩歌等早期音樂形式,為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了隋唐時期,中國藝術歌曲進入了繁榮發展的階段。音樂事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樂府詩詞、民間歌謠、宮廷音樂等形式紛呈。此時期的詩歌作品,如白居易、杜甫等名家的詩歌,與音樂相結合,成為中國藝術歌曲的代表作。宋元明清時期,中國藝術歌曲進一步發展。諸如南宋的江南絲竹、元代的元曲、明清時期的昆曲等,都豐富了中國藝術歌曲的內涵。在這個時期,文人墨客、戲曲藝術家們的創作,為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增添了豐富多樣的音樂元素。近現代變革時期,20世紀初,西方音樂傳入中國,對中國藝術歌曲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方面,音樂家們嘗試將傳統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相結合,如黃自、冼星海等人的作品,為中國藝術歌曲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推動了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如新民歌、新音樂劇等音樂形式的出現。當代中國藝術歌曲在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新中國成立后,音樂家們開始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音樂,如歌劇《白毛女》《紅旗頌》等作品中有很多好聽的唱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藝術歌曲逐步走向國際舞臺,吸收了世界各地的音樂元素,如西方音樂、民族音樂等,形成了多元化的音樂風格。與此同時,中國藝術歌曲在創作主題上更加豐富多樣,涵蓋了歷史、民族、現實等各個方面,體現了時代的精神面貌。如當代藝術歌曲《錦瑟》《山之高》《蝶戀花》等作品都被歌者們廣泛傳唱。以中國當今廣泛流傳的藝術歌曲《錦瑟》為例,歌詞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的唐代詩人李商隱,他的詩歌風格多以“愛情”為主題,非常優美動人。這首《錦瑟》是他寓意很深的一首詩歌,表達了對過往人生的感嘆,同時又袒露了自己不幸傷感的時光。與上文中提到的韓國藝術歌曲中的詩歌相比,辭藻相對更考究和華麗,有更深的內涵,值得后人思考和感受,這也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獨特魅力所在。在我國當今著名作曲家王龍的譜曲下,歌曲《錦瑟》紅遍大江南北,成為當今流傳非常廣的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作品之一。節奏以4/4貫穿整首歌曲,是一首沒有再現部分的二段體曲式結構。在歌曲的伴奏部分,常以大小調交替的和弦交替進行,以此來表現情緒變化和音樂上豐富的色彩。歌曲在詩歌與伴奏的配合下,以中國傳統的“起承轉合”手法來逐漸推進音樂的表達,這需要演唱者這歌唱時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對情緒準確的表達。無論從歌詞還是旋律的角度來看,歌曲有著強烈的中國傳統的民族特征并融入豐富的和聲織體,是中國當代藝術歌曲中非常優秀的一部作品。[1]
在表現手法上,當代中國藝術歌曲既保留了傳統的旋律、和聲和節奏,又吸收了現代音樂的技巧與表現方法,兼具創新性和藝術價值。一些中國音樂家和作曲家,如譚盾、陳怡等,在國際音樂舞臺上取得了顯著成績,為中國藝術歌曲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贊譽。在傳播與影響力方面,當代中國藝術歌曲逐漸走向世界。隨著科技進步和全球化進程的加速,音樂節、音樂比賽、音樂教育等多種渠道使中國藝術歌曲與世界各地的音樂文化實現了互動和交流。中國藝術歌曲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不斷提高,為世界音樂藝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韓國藝術歌曲的旋律特征通常以其優美的曲線和抒情性為主。韓國傳統音樂中的五音音階和六音音階為基礎,形成了獨特的韓國音樂風格。在韓國藝術歌曲中,旋律線條流暢,節奏韻律和諧,富有表現力又很動聽。此外,韓國藝術歌曲在旋律上很注重民族特色的體現,常常運用民間歌曲、宮廷音樂等傳統元素進行創作,使得韓國藝術歌曲在旋律上具有獨特的魅力。中國藝術歌曲的旋律特征主要體現在其對民族音樂元素的繼承和發揚。中國藝術歌曲在旋律上廣泛運用了五聲音階、七聲音階以及民間音樂、戲曲音樂等傳統音樂元素。旋律線條優美、抒情,同時又充滿變化與張力。此外,中國藝術歌曲的旋律在表現手法上融合了東西方音樂元素,既保留了民族音樂的傳統韻味,又吸收了西方音樂的創新與技巧。這使得中國藝術歌曲在旋律上具有豐富的層次感和表現力。
韓國藝術歌曲的和聲特點在于其簡單流暢,具有西方音樂的和聲體系。同時也保持著韓國音樂傳統上的音樂色彩,多采用三度和四度音程堆疊的和聲結構,以及五度相對音程關系。這種和聲結構使得韓國藝術歌曲具有較強的民族風格。在節奏方面,韓國藝術歌曲多以自由律、平穩的節奏為主,強調歌曲的抒情與優美。不過,在某些歌曲中也可以看到較為復雜的節奏變化,如快慢交替、三拍與二拍的轉換等,體現了音樂的多樣性和動感。中國藝術歌曲在和聲方面,很注重民族特色的保留與發揚,如采用中國傳統的五聲音階或七聲音階進行和聲創作,融入西方的色彩不多,具有本國獨特的音樂風格。在節奏方面,中國藝術歌曲的節奏較簡單和一致,沒有太多變化的節奏型,歌曲的整體感覺較統一和規整。此外,中國藝術歌曲在音樂處理上,常常融入戲曲、民間音樂等傳統音樂元素,使得節奏更加豐富多彩。
韓國藝術歌曲在樂器伴奏上,多采用傳統民族樂器,如伽亞琴(kayagum,琴)、镲子(janggu,鼓)、大鼓(buk,鼓)、短笛(danso,竹笛)等。這些民族樂器的特有音色為韓國藝術歌曲賦予了濃郁的民族氣息。同時,現代韓國藝術歌曲也開始融入西方樂器,如鋼琴、小提琴等,以實現音樂風格的多元化。在編曲方面,韓國藝術歌曲注重樂器與人聲的平衡與融合,既能突出旋律的抒情,又能展現樂器的特色。中國藝術歌曲在樂器伴奏方面,同樣廣泛運用了民族樂器,如琵琶、二胡、笛子、古箏、鑼鼓等。這些樂器的音色豐富多彩,為中國藝術歌曲注入了濃厚的民族風情。隨著中西音樂文化的交融,中國藝術歌曲的樂器伴奏也逐漸融入了西方樂器,如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等。在編曲方面,中國藝術歌曲既注重保留民族音樂的傳統特色,又尋求與西方音樂的融合與創新。編曲手法多樣,強調人聲與樂器的和諧共處,展現音樂的深度與廣度。
總結來說,韓國藝術歌曲和中國藝術歌曲在樂器伴奏與編曲方面均體現了豐富的民族特色。兩國藝術歌曲在保留民族樂器的基礎上,也開始廣泛運用西方樂器,形成了多元化的音樂風格。在編曲上,兩國藝術歌曲既注重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又強調人聲與樂器的協調與平衡,使得音樂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韓國藝術歌曲和中國藝術歌曲作為亞洲文化的代表,在音樂風格、創作特點、表演形式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異同與互補性。首先,在音樂風格上,韓國藝術歌曲和中國藝術歌曲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特點。韓國藝術歌曲在音樂風格上比較注重旋律和節奏的運用,旋律優美動聽,節奏明快活潑;而中國藝術歌曲在音樂風格上則更加注重和聲和編曲的運用,和聲和編曲的組合更加復雜和精細。兩種音樂風格的不同之處反映了不同國家的音樂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差異,同時也展現了兩種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其次,在歌曲創作方面,韓國藝術歌曲和中國藝術歌曲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韓國藝術歌曲的歌曲主題比較多元化,歌曲的歌詞也更加簡潔明了,更容易引起年輕聽眾的共鳴;而中國藝術歌曲的歌曲主題則更多地涉及傳統文化和社會現實問題,歌詞更具有深度和哲理性。兩國藝術歌曲在歌曲創作方面的差異,也反映了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審美偏好。最后,在表演形式上,韓國藝術歌曲和中國藝術歌曲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韓國藝術歌曲更多地采用舞蹈和視覺效果等多種表演形式,以增強音樂的視聽效果;而中國藝術歌曲更多地采用傳統的歌唱形式,以突出音樂的精致和傳統。兩國藝術歌曲在表演形式上的差異也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審美偏好和表現方式。
綜上所述,韓國藝術歌曲和中國藝術歌曲在音樂風格、歌曲創作和表演形式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異同和互補性。韓國藝術歌曲以時尚、流行等特點為主,適合年輕人的口味,而中國藝術歌曲更多地表現傳統文化和深刻的社會現實問題,適合喜歡傳統文化和思考人生的聽眾。兩種音樂文化的不同之處為亞洲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做出了貢獻。
通過對韓國藝術歌曲和中國藝術歌曲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兩種音樂文化的異同和互補性,同時也能夠獲得一些對兩國藝術歌曲創作和發展的啟示。首先,要保持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韓國藝術歌曲和中國藝術歌曲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應該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創新和變革,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和時代的變遷。其次,要注重與國際音樂市場的接軌。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韓國藝術歌曲和中國藝術歌曲需要適應國際音樂市場的需求,注重國際化的視野和創作理念,以便更好地在全球范圍內傳播和推廣。同時,要注重技術和創新的融合。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新媒體的發展,韓國藝術歌曲和中國藝術歌曲應該積極采用新技術和新媒體手段,開展跨領域的創作和表演實踐,推動技術和創新的融合,為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最后,要保持獨特性和多樣性。韓國藝術歌曲和中國藝術歌曲在音樂風格、創作特點和表演形式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和特色,應該在保持自身多樣性的基礎上,互相學習借鑒,推動亞洲音樂文化的繁榮和發展。[2]
綜上所述,對韓國藝術歌曲和中國藝術歌曲的比較分析為兩國藝術歌曲的創作和發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啟示,同時也為亞洲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