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霞
(湛江市廣播電視臺,廣東 湛江 524043)
我國廣播電視行業從無到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理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隨著時代的進步,大數據和互聯網等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基于互聯網新技術應用建立起的新媒體傳播平臺,逐漸改變了受眾的信息接收習慣,使得他們從廣播電視受眾轉變為新媒體平臺的受眾,導致傳統廣播電視行業受到了較大的沖擊[1]。因此,廣播電視作為傳統新聞的主要傳播媒介,在融媒體語境下,應創新新聞采編開發和應用途徑,做好新媒體內容創作,為受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新聞內容。基于此,本文對融媒體語境下的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發展進行分析。
融媒體語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形式更加豐富,采用多種形式對新聞素材進行復雜編輯與處理。同時,融媒體語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過程也是非常復雜的,要對新聞進行采集并結合媒體形式,采用適宜的方式進行編輯,并在融媒體渠道播放。因此,融媒體時代的新聞采編工作對從業工作者有較高的要求。在融媒體語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要從受眾需求角度出發,實現資源共享,考慮受眾對信息的關注,結合實際情況通過融媒體形式進行編輯,提高新聞傳播水平。要做好融媒體語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提高廣播電視制作播報水平。將傳統媒體的嚴謹特點與新媒體的創新特點融合在一起,提高融媒體語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水平[2]。
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中面臨的重大變化就是獲取信息渠道豐富,播報新聞的平臺也更為廣泛。因此,融媒體語境下的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要處理海量信息,制作編輯優秀的內容,對信息進行推送,讓受眾能夠快速看到高質量的廣播電視新聞。在融媒體時代,很多的用戶通過注冊平臺賬號發布信息,形成自媒體,但是一些媒體新聞的真實性有待商榷。因此,要做好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內容篩選工作,對優質內容進行優化,加強融媒體語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從而播報優質的廣播電視新聞[3]。
在融媒體時代,多種形式的內容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新聞采編工作的素材,不再局限于聲音、影像,還包括各類無人機素材、手機素材、掌上電腦素材等。當前人們獲取信息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更多的新聞來源于互聯網的新聞平臺。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時代脈搏,根據時代發展和受眾需求,做好內容的編輯與傳播工作,弘揚正能量,挖掘有價值的信息,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融媒體時代要求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明確目標,做好創新發展工作,提高工作水平,促進傳統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因此,融媒體語境下的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要堅持與時俱進,從而有效應對融媒體時代的變化。
在融媒體時代,各種自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抖音、今日頭條等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更多的人通過網絡自媒體獲取信息,因此當前受眾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融媒體語境下的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時效性較低,由于傳統新聞媒體需要通過嚴格的策劃和審核后才可以進行新聞內容的編播,無法滿足受眾對時效性的需求,而網絡媒體往往在第一時間就能把新聞傳播出去,其時效性較強[4]。
在融媒體時代,傳統電視廣播新聞內容匱乏與空洞的現象比較突出,很多的新聞內容往往是“陽春白雪”不接地氣,沒有真正地貼近用戶,沒有從用戶角度考慮進行新聞的挖掘。因此,新聞內容缺少內涵,趣味性較低,對受眾的吸引力不足。雖然人們普遍認為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公信力較高,所播報內容也具有較高的權威性,但是由于播報內容與受眾之間的關聯較為松散,而受眾對內容的要求較高,導致傳統的電視新聞內容無法有效地滿足受眾的需求。在融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媒體編輯者,都是現場記者,如某一用戶剛好處于新聞事件的事發地,往往會自行拍攝內容發至朋友圈、今日頭條、抖音等賬號,焦點事件會在短時間內引發關注,并實現大范圍的閱讀和轉發,會將事件的現實情況第一時間傳播出去,內容真實,現場感強,能讓受眾第一時間了解到現場的情況。因此,在當前發展環境下,傳統廣播電視媒體要做好新聞播報工作,掌握更多的新聞線索,在第一時間通過多種方式獲取諸多新聞信息,并對其進行深度加工,才能夠避免內容空洞與單調。因此,在融媒體時代,傳統的電視廣播新聞編輯工作者在采編內容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當前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對新聞的理解和思考能力逐漸增強,對新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一些新聞的深度挖掘不夠,無法吸引受眾的關注,特別是在新聞播報中缺少深層次思考和分析,不能給受眾一定的啟發和思考。例如,一些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工作者,受到機制體制的限制,思想理念落后,在編輯過程中對內容加工的深度不足,只是簡單轉載,缺少個體的深度思考,導致用戶對千篇一律的內容興趣不足,無法有效提升用戶的關注度。
融媒體時代,新的形勢變化對新聞采編工作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新聞工作者要具有較高的新聞敏感度,能敏銳捕捉到新聞焦點,把握新聞內涵并進行深度的報道。另一方面,新聞采編工作者要具有較為扎實的編輯能力。但是現實工作中,一些新聞工作人員缺乏專業工作能力,不能通過多種平臺對新聞采編工作內容進行加工處理,不能對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信息進行多平臺播報,無法有效進行新聞的深度報道[5]。
在融合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依然具有引領輿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但是與傳統媒體時代不同,信息傳播模式正在逐漸變得多元化。任何人都可以發布信息,成為信息的源泉。隨著信息來源的豐富,主流媒體吸引受眾的難度正在加大。因此,如何得到更多受眾的關注成為媒體應該高度重視的問題。同時,在媒體整合時代,受眾的民主參與意識更加強烈。因此,要對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發展途徑進行分析,做好新聞線索的獲取工作,有效建立起處理平臺,構建一體化新聞采編流程,對信息進行一體化采編。通過優化內部機構,建立融媒體中心,在網絡上進行推廣是與時俱進的傳播方式,抓住融合媒體的特點和平臺特性,做好節目內容形式創新工作,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以受眾為中心,根據受眾的特點制作節目,提高節目的可看性。對新聞內容進行系統采編播一體化操作,應用多媒體工具對信息進行系統加工,增強新聞報道的系統性。
電視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創作中要建立起系統化思維,對新聞編播工作有整體意識。在電視新聞編播中要關注社會熱點、焦點,關注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從這些角度出發,關注新聞熱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素材進行拍攝,選擇有一定新聞關注度的內容進行編播,增強融媒體的吸引力,讓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能夠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在傳統媒體受到新媒體沖擊的背景下,對電視新聞工作者而言,要做好新聞媒體行業的轉型工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提高工作效率。電視新聞工作者要做好傳統媒體管理工作,編播有價值的信息提供給受眾,發揮優勢,找準自身定位,提高新聞報道水平[6]。
在當前發展環境下,要做好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工作,提高信息處理水平。加強新媒體的應用,運用相關技術引發受眾的關注,提高廣播電視新聞播報質量,應用優化的信息采編技術,多元化開展采編工作。當前要利用網絡資源對內容進行篩選,有目的地提高新聞節目質量,契合受眾訴求,對內容進行采編,采用符合人們觀看習慣的模式進行新聞內容的播報,如通過QQ、微信、微博、智能手機、APP 等新聞平臺進行新聞傳播,讓受眾通過更多的渠道獲取信息,提高新聞質量[7]。
在當前發展環境下,人們對新聞內容的要求也比較高,要確保新聞真實性、有效性,同時還要確保所播報的新聞具有一定的價值,能夠給人以啟發。面對諸多壓力,廣播電視平臺要整理新聞業務,做好新聞管理工作,確保在“互聯網+”時代能提高新聞采播能力,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做好新聞傳播工作。
1.注重利用多樣化新聞采編方式
傳統電視新聞采編的方式較為傳統,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對新聞時效性的要求。因此,要求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注重利用多樣化新聞采編方式,快速地進行新聞素材采編,充分考慮用戶的使用習慣,建立起新媒體新聞傳播平臺,對內容進行優化處理,以提高用戶對電視新聞的關注度,有效改變電視新聞的采編方式[8]。
2.凸顯新聞采編工作的時代性
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在新聞采編工作中要體現時代性,抓住當前社會焦點問題,對信息進行編輯整合。一些自媒體在信息的傳播上缺少嚴謹性,其所傳播的信息真實性不強,對受眾信息判斷有一定的影響。而傳統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要堅持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要切實增強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感,做好新聞傳播工作[9]。
3.優化新聞采編的內容
在融媒體時代要做好新聞采編工作,須從海量信息源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結合用戶需求進行信息篩選,將貼近受眾的信息篩選出來,進行內容整理,創新表達方式,播報有價值的信息,滿足受眾的需要。
一是從民生視角進行采編。當前我國對民生的關注度較高,涉及民生的事情往往受到廣泛的關注,受眾對此類話題也具有較為強烈的興趣。因此,要從民生視角進行采訪,關注受眾生活,貼近用戶,制作接地氣的新聞,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使他們代入角色,讓新聞自帶“流量”。
二是保證新聞的立意高度。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極為豐富,往往通過多平臺獲取信息,這對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新聞質量,在新聞采編過程中必須做好探索和分析工作,加強內容和標題的設計,保證新聞的立意高度,切不可做自媒體的標題黨[10]。
三是尊重新聞的真實情況。在新聞傳播過程中,需要突出電視新聞傳播的真實性,在新聞傳播中要尊重事實,以事實為依據進行新聞撰寫和發布,這是新聞傳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11]。
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在采編工作中要時刻關注新聞的真實性,對信息進行有效的觀察和了解,從而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當前很多自媒體為了流量而編造信息,欠缺嚴謹性,對受眾信息的接收與判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電視新聞工作者要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采用靈活方式進行編報工作,把傳統媒體的優勢與新媒體行業的特點融合在一起,選擇優秀的內容推送給用戶,從深度報道角度出發,堅守新聞主陣地,牢牢地把握我國當前的輿論宣傳導向,做好社會輿論的把關人[12]。
在融媒體時代,采編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技能,能對新聞素材進行有效甄別,選擇適宜播報的內容。因此,有必要做好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培養工作,提高員工的策劃能力,對新聞質量進行嚴格把控。在當前發展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需要掌握新媒體技術和專業技能,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深度挖掘信息,獲取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提高整體節目采編質量。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地提高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水平,應充分認識新時代廣播電視采編工作特點,發揮主流媒體的影響力,積極應用新技術,構建新的發展模式,應用多平臺開展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播報工作,實現多元化發展,有效發揮廣播電視媒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