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榮根學校 沈 琴
OMO 教學,即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線上線下融合需要線上線下兩種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二者的互促作用、補充作用,教學中要著重強化線上與線下教學的銜接性,強調二者間的同步性、促進性,進而在保障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有效發揮融合教學的優勢,改善教學效果。具體可以實現如下三方面融合:
(1)內容融合:強調內容的一致性,線上線下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2)環境融合:強調互動平臺的一致性,線上線下便捷溝通。
(3)評價融合:強調評價方式的一致性,線上線下“教—研—評”一體化。
受疫情影響,經過多次在線教學的經驗總結,本研究發現在應對突發的公共事件時,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組織形式有以下兩種:
1.單師型教學模式
該模式特點:(1)教師在教室授課,全部學生居家在線學習。(2)教師在教室授課,大部分學生在教室學習,個別學生居家在線學習。教學流程:在具備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環境里,教師與部分學生在教室開展教學,居家學生同步完成在線學習,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通過在線教學平臺完成,教師在校或通過線上作業平臺發布、批改與反饋學生作業。
2.雙師型教學模式
該模式特點:(1)教師在線授課,全部學生在教室學習,助教在教室指導。(2)教師在線授課,個別學生居家在線學習,大部分學生在教室學習,助教在教室指導。教學流程:在具備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環境里,教師在線開展授課,學生全部(或部分)在教室聽課學習,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也是通過在線教學平臺完成,教師通過線上作業平臺發布、批改與反饋學生作業。與單師型教學流程不同的是,此類型教學全程有助教對在教室學習的學生進行跟蹤指導。
1.有效內容設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要與線上教學的特點相符合,并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的訓練,加強閱讀與習作之間的聯系。本文以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備課為例,談談如何進行有效的內容設計。
(1)統籌整合:以單元語文要素為導向設計,緊扣單元教學目標。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自然之美”為人文主題,編排了《觀潮》《走月亮》《現代詩二首》《繁星》四篇課文。該單元語文要素為“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如何在課文中落實單元語文要素就成了本單元的備課重點。教師可以在每課中加強兩至三種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訓練,通過反復朗讀、品詞析句、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達成單元教學目標。
(2)凸顯重點:以每課課后題為導向設計,抓住每課教學重點。精讀課文的課后題是每課教學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也是每課的教學要點,這是線上教學的備課導向。在《走月亮》一課中,教師可結合關鍵語句,設計教學支架,給學生提供思考框架,如“通過( ),你仿佛聽到了/看到了/聞到了/想到了______,我來給大家讀一讀________”,讓學生想象畫面,感受語文之妙、自然之美,從而抓住課文的教學重點。
(3)學以致用:以單元習作訓練點為導向設計,加強閱讀與習作的聯系。如何打通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的“任督二脈”,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習寫作方法,并運用到單元習作中?第一單元習作要求為“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理由”,如何讓學生寫清楚推薦理由是習作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從每課教學中提煉寫作方法,課后布置小練筆加強方法運用。小練筆的布置應結合單元習作要求,由易到難,訓練要點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在單元習作教學時,學生就能駕輕就熟,就能從課文的“自然之美”走向生活實際,在習作中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真切感受。
2.有效互動策略設計
從教學經驗總結中,我們可以知道,不管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有效的互動都是影響在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為此,本研究設計了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語文OMO 教學課前、課中、課后互動策略。
本次課題主要研究內容為統編版中年級語文精讀課文教學。隨著線上教學目標相應降低,線上教學內容也要趨于簡單、基礎,學生才能在較短又緊張的線上教學氣氛中完成當堂學習。
1.總體實踐方案設計
本次實踐將以榮根學校2019 級8 班(中年級)的全體學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主要通過基于設計的研究方法,在不斷實踐中通過“設計—實施—評價—完善”四個步驟不斷修正和完善設計的策略,最終形成一套有效的應用策略,以提升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語文OMO 教學效果,實踐方案見表1。
表1 總體實踐方案
2.實踐結果分析
教師課堂教學分析:通過對精讀課文教學聽課、評課、研討及教學實錄分析,本研究發現在教學中有效的內容設計緊扣新課標,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教學的效果較好。
學生課堂表現分析:從在線學生評論的條數和內容可以看出,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高、參與課堂的熱情高。
學生作業情況分析:從作業提交的數量來看,全班49 人,每天偶爾除了1~2 個學困生不能及時交作業外,其他學生能及時上傳作業。從作業的質量來看,學生在講故事的作業中能準確抓住角色的特點,聲情并茂地演繹出人物特點,有些學生還邀請家長一起參考,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對于每周五的書法作業,教師會精選優秀作業并在美篇上展示,每篇閱讀量超過300 次,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并鍛煉了其毅力。
問卷調查分析: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對第一階段的語文融合式教學的效果是滿意的,分值達到了4.07。(見表2)學生認為自己在朗讀能力、背誦能力、書寫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表2 語文融合式教學效果問卷調查表
3.實踐結論與思考
通過對三輪實踐數據的統計與分析,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與思考:(1)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語文OMO教學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指導性,對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構建知識起到了有效作用;(2)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語文OMO 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學互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有利于學生的思考探究、主動建構,從而促進深度學習。因此,在未來線上線下融合教學中,直播軟件的功能設計應該更多關注提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
本研究開展的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語文OMO 教學實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由于筆者能力和條件限制,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樣本量較小、誤差性較大、實踐研究結果只能初步說明問題等,線上線下融合教學還需要繼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