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桂艷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循證理論的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疼痛程度、負性情緒與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間我院腫瘤科治療的100例腫瘤病人為例,采取隨機數字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劃分成人數相同的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并且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病人在常規護理的同時應用基于循證理論的護理干預,兩組均干預6個月。比較兩組病人護理前后疼痛、焦慮、抑郁評分,同時還對比分析兩組病人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結果:采取護理干預后,兩組病人疼痛、焦慮、抑郁評分都有所下降,觀察組指標降低幅度較大(P<0.05);觀察組病人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都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腫瘤患者采取基于循證理論的護理干預可取得較好護理效果,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循證理論;護理干預;腫瘤;疼痛程度;負性情緒;生活質量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pain level,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patients
XIONG Guiyan
Jiading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the pain level,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umor patients. Methods: Taking 100 tumor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onc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as an example, the patients included in the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adult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while receiving routine care. Both groups received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Compare the pai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care, and als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nursing care. Results: After adopt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pai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decreased, while the indica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Adopt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cancer patients can achieve good nursing outcomes and has promotional value.
【Key Words】Evidence based theory; Nursing intervention; Tumor; Degree of pain; Negative emotions; Quality of Life
基于循證理論的護理是指采用患者自身知識開展自我護理的臨床護理模式,其要充分考慮患者自身的護理需求與護理意愿,也需要針對患者的自身情況進行護理計劃編制,防止因患者自身能力不足導致的護理風險[1]。由于受到疾病的影響,患者在整個治療期間必然會出現疼痛以及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對于其自身的治護質量及生活質量均會形成負面影響[2]。因此,開展有效的基于循證理論的護理干預,提高患者自身能力與其治護配合度,具有重要價值。2022年3月—2023年2月,我院對腫瘤患者采取了基于循證理論的護理干預,并獲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間我院腫瘤科治療的100例腫瘤病人為例。具體納入標準如下:①病人滿足肝、肺、胃、食管、乳腺癌等癌癥診斷標準[3],預計病人生存期在6個月以上;②疼痛數字評分(NRS)>4分;③病人均簽訂相應的知情同意書。具體排除標準如下所示:①合并嚴重并發癥;②意識模糊,不能進行有效交流;③干預完成之后將六個月內出院或去世的病人剔除。通過隨機數字法把所有病人劃分成人數相同的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 57.97±4.93) 歲,病程3~6年,平均病程(4.18±0.31)年,肝13例、肺6例、胃14例、食管5例、乳腺5例、宮頸癌7例;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41~71歲,平均年齡(57.33±4.99)歲,病程3~7年,平均病程(4.57±0.31)年,肝12例、肺7例、胃15例、食管4例、乳腺6例、宮頸癌6例。兩組病人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病人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根據要求進行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心理護理等。觀察組病人在采取常規護理的同時實施基于循證理論的護理干預,具體流程見下文所示:(1)組建相應的循證小組。(2)以循證理念、腫瘤、癌性疼痛為關鍵詞,利用cnki、維普等數據庫搜索,在此基礎上,認真梳理循證理念相關理論,根據病人具體狀況編制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3)相關護理措施如下:a.認真查看病人病情動態。b.掌握且評估病人心理狀態。c.強化基礎護理。d.飲食營養護理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低脂化、易消化、均衡化等,兩組均干預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疼痛程度:采用NRS評分法[4]評估患者疼痛的嚴重程度,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 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2)負面情緒: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別對兩組病人護理前后焦慮與抑郁狀態進行評分,各量表都包含20個條目,病人的焦慮、抑郁程度隨著得分的提高而加重。(3)生活質量:通過《生存質量簡易量表 (SF-36)》對兩組存活病人出院前生活質量進行評定,總計包含以下6個條目:活力、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總體質量,各條目均采取百分制,病人的生活質量隨著得分的提高而提高。(4)護理滿意度:通過自制問卷進行調查,涉及到10個項目,每項1分,0~7分為不滿意、8~9分為一般滿意,10分為滿意,總滿意=滿意+一般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疼痛程度
護理前,兩組病人的NRS評分沒有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NRS評分比對照組低,兩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負性情緒
兩組護理后的SAS、SDS評分都比護理前低很多,護理前后存在著明顯差異(P<0.05),同時,觀察組護理后評分都比對照組低,兩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2。
2.3 生活質量

護理后觀察組SF-36量表中的生理功能、活力、總體質量等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滿意度
護理后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很多,兩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4。

肺癌病人病程相對較長,治療中會采用諸多方法,例如放化學治療等,整個過程中經常由于耐藥而出現病情反復,病人非常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最終會對治療失去自信,這對于患者治療效果將會產生不良影響[5]而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不會對病人不良情緒的改善起到正向作用,也不會減輕病人的疼痛感,不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基于循證理論的護理干預具有強化護理實踐與護理理論相融合的動力,是促進護理人員基于不同護理理念和患者自身情況開展護理的模式,可以針對患者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方案,從而有效改善病人的負面情緒,緩解病人的疼痛感,提高患者患者生活質量[6]。相關報道[7]也顯示,減輕癌癥患者照顧者的負擔,對于提升治后效果及患者家庭生活質量均具有極其顯著的價值。由表1得知,干預后觀察組NRS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說明循證理論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減輕腫瘤患者疼痛程度。這是因為基于循證理論的護理通過腫瘤患者每日自評,準確掌握患者疼痛感,及時為疼痛治療提供有效信息,給予患者三階梯鎮痛,緩解患者疼痛感[8]。由表2得知,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說明循證理論的護理有利于緩解病人的不良情緒。比對照組高很多(P<0.05),提示基于循證理論的護理模式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
總之,給予腫瘤患者循證理論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及疼痛程度,改善病人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劉婷婷,喜燕.行為轉變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對骨腫瘤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9,26(S1):258-259.
[2] 牟蘭蘭,孫黎惠.基于羅伊適應理論的護理干預對腮腺良性腫瘤患者預后的影響[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21,33(2):62-64.
[3] 張立敏.基于行為轉變理論護理干預對惡性骨腫瘤患者生存質量和疼痛管理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3):150-152.
[4] 李桂云.行為轉變理論的護理干預對骨腫瘤患者疼痛管理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西藏醫藥,2019,40(1): 90-92.
[5] 全小婷,岑卓英,方麗娜,等.預防性理論護理干預對腫瘤行PICC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 28(12):137-139.
[6] 張文靜,巫秋霞,邱璐璐.基于應激系統理論的護理干預對顱內腫瘤患者心理彈性和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1,7(12):29-32.
[7] 魏敏.基于行為轉變理論的護理干預對骨腫瘤患者應對方式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8):90-92.
[8] 王中俠,程益平,劉丹丹.應用行為轉變理論的護理干預對骨腫瘤患者疼痛管理及生存質量的改善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20,27(S1):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