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榮
綜合上海百強企業經營規模、經濟效益和勞動效率、研發費用等指標數據,上海百強企業、制造業百強企業、服務業百強企業在2022年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多重復雜因素疊加的困難情況下,實現了經營規模保持增長、新興產業經濟指標強勁增長的經營業績,來之不易。
(一)百強企業經營規模繼續保持擴張態勢
上海百強企業營業收入指標同時突破三個大關。一是上海百強企業整體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22年達到近10.5萬億元;二是上海單一企業集團營業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中國寶武營業收入達到10877.1億元;三是上海百強入圍門檻首次突破100億元營業收入的大關,第100名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03.4億元,上海百強成為營業收入百億元以上級的企業排行榜。
制造業百強和服務業百強也與上海百強一樣在營業收入方面有所增長。制造業百強增長率5.18%,營業收入達到38877.6億元,增加額1916.4億元;服務業百強增長率0.65%,營業收入達到54379.3億元,增加額352.7億元。制造業百強營業收入增長率明顯超過服務業百強。制造業百強營業收入增長比較高的原因主要是制造業中的鋼鐵、食品、信息產業制造等企業營業收入增長強勁,增長額較多;服務業百強的營業收入增長比較低的主要原因是服務業百強中房地產、航空等企業營業收入下降明顯,減少額較多。
百強企業資產指標保持增長。上海百強資產總額超過45.0萬億元,增長率達到7.18%;所有者權益達到7.6萬億元,增長率5.80%。制造業百強資產總額達到5.9萬億元,增長率7.59%;所有者權益2.4萬億元,增長率5.19%。服務業百強資產總額達到38.4萬億元,增長率7.03%;所有者權益達到5.3萬億元,增長率5.34%。百強企業資產指標保持增長,資產繼續向百強企業流入,說明社會繼續看好百強企業的發展前景。
(二)新興產業逆勢成長,經營業績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經過多年積淀,上海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支撐百強企業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從上榜企業數量看,上海百強有28家新興產業企業上榜,制造業百強有43家新興產業企業上榜,服務業百強有26家新興產業企業上榜,新興產業企業在三張百強榜的上榜企業數量不斷增加。
從企業經營規模看,上海百強中的新興產業企業平均營業收入達到370.2億元,平均資產總額達到666.8億元;制造業百強中的新興產業企業平均營業收入達到106.7億元,平均資產總額達到198.3億元;服務業百強中的新興產業企業平均營業收入達到179.3億元,平均資產總額達到302.6億元。
從經營業績增速看,新興產業企業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各張百強企業榜的平均增速。營業收入方面,上海百強中的新興產業企業平均增速比上海百強平均增速高1倍以上,服務業百強中的新興產業企業平均增速也比服務業百強平均增速高1倍以上,制造業百強中新興產業企業平均增速也比制造業百強平均增速高0.5倍以上;凈利潤方面,上海百強中的新興產業企業平均增速比上海百強平均增速高1.6倍以上,制造業百強中的新興產業企業平均增速比制造業百強平均增速高5.4倍以上,服務業百強中的新興產業企業平均增速比服務業百強高19倍。
從經營業績在百強企業的占比看,新興產業企業對整體業績的貢獻持續提高。上海百強新興產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占比達到10.96%,增加1.96個百分點;凈利潤占比達到13.00%,增加8.50個百分點。制造業百強中的新興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占比13.17%,增加0.77個百分點;凈利潤占比達到28.11%,增加8.22個百分點;服務業百強中的新興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占比12.85%,增加1.43個百分點;凈利潤占比9.11%,增加8.60個百分點。
從行業地位和經營規???,大而強的新興產業企業在百強中嶄露頭角,引領新興產業發展潮流。美團、拼多多、支付寶、上海鋼聯、東方財富、攜程等獨具特色的電商企業均是各細分行業的領軍企業或頭部企業;中芯國際、上海華虹、韋爾股份是集成電路制造或設計細分行業的頭部企業;華勤技術是智能終端代工的頭部企業。這些新興產業企業在2022年經營業績絕大部分表現良好,繼續保持高增長的勢頭。
值得關注的是,民營新興產業企業在百強企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興產業百強有73家民營企業上榜,不僅上榜企業數量多,企業經營業績也表現亮麗,營業收入、凈利潤、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納稅總額、研發費用和員工人數七大指標全部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經濟效益指標表現更加突出。這73家企業實現凈利潤691.9億元,增加額391.7億元,增長率達到130.48%;納稅總額219.4億元,增加額31.0億元,增長率達到16.43%;利稅總額911.3億元,增加額422.7億元,增長率86.49%,這三大收益指標增速都明顯超過上海百強和新興產業百強的平均水平。
這些情況證明,新興產業企業對百強企業整體經營業績穩定和提升發揮了生力軍作用。
(三)百強企業凈利潤和納稅總額升降不一
2022年百強企業利稅總額指標略有下降,其中,凈利潤指標有所下降,納稅總額指標略有上升。
上海百強凈利潤增長率-9.41%,減少額615.1億元,納稅總額增長率4.80%,增加額254.3億元;利稅總額合計達到11472.6億元,增長率-3.05%。制造業百強和服務業百強利稅表現與上海百強類似,凈利潤有所下降,納稅總額有所增長。
上海百強企業經濟效益有所下降與2022年企業經營所遭遇的暫時困難和不利因素密切相關,隨著今年眾多穩增長、促發展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市場環境正在明顯好轉,相信上海百強企業經濟效益將會有明顯改善。
(一)新興產業百強經營規模增長快、盈利能力強
上海是最早進行新興產業布局的城市,也是依靠新興產業發展加速城市經濟轉型的城市。十多年來,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眾多新興產業企業強勢成長,企業經營規模日益壯大,成為城市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成為上海百強發展的生力軍。2022年,新興產業百強企業在疫情期間逆勢成長,經營業績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強勁勢頭,營業收入達到近1.6萬億元,增長率達到12.05%;營業收入較快增長的同時,經濟效益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百強凈利潤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016.6億元,增長率高達56.99%;納稅總額達到328.0億元,增長率達到15.13%。
新興產業百強平均經營規模繼續擴大,100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和資產總額平均規模分別達到約159億元和284億元,其中,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有25家,營收千億元級的企業已有3家;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有9家。上榜企業中有美團、拼多多、歐冶云商、攜程、上海鋼聯等大型電商企業,也有中芯國際、上海華虹、韋爾股份等國內外知名的大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企業和中微半導體、東富龍科技等新興產業設備制造企業。這些企業都是在近十年中,從無到有,異軍突起,快速搶占市場成為所在領域的龍頭企業;從小到大,高速成長,短時間內做大做強,成為國內外知名企業。這些企業的高速成長壯大,已經成為上海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信息技術產業是新興產業百強強勁增長的主力
上榜的上海信息技術產業企業無論從上榜企業數量還是經營規模來看都是新興產業百強中表現突出的產業群體。2022年,這一產業大類經營業績的增長也明顯超過了新興產業百強的平均水平,拉動了新興產業百強整體經營業績走高。
電商企業的企業規模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美團、拼多多、歐冶云商、上海鋼聯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其中,美團營業收入繼續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長,在生活服務電商領域繼續領跑餐飲電商行業;拼多多的營業收入實現大幅增長并實現凈利潤高增長;上海鋼聯經營規模實現快速增長,在鋼貿領域的引領作用更加明顯。
信息技術制造企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其中,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最為亮麗。行業內技術先進、市場份額高的標桿企業中芯國際、中微半導體等在2022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站上新的高點,進一步確立了行業地位,增強了挑戰行業巨頭的實力;華勤技術作為智能終端代工行業的龍頭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三)新能源汽車、生物產業增長明顯
新能源汽車產業經營業績總體表現較快增長,營業收入達到963.6億元,增長率達到21.38%;資產總額達到3494.4億元,增長率達到12.58%。其中,上汽集團母公司營業收入達到809.0億元,增長率達到14.93%;資產總額達到3137.4億元,增長率達到8.59%,企業經營規模增長較快。上汽集團母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的較高增速,成為集團2022年營業收入趨于企穩的重要因素。生物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006.6億元,增加額147.9億元,增長率17.23%;凈利潤達到124.2億元,增長率-2.70%,比上年略有下降。
總之,2022年,百強企業經營規模有所增長,百強新興產業增長強勁,成績來之不易。上海百強企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不忘初心,克服困難,勇于擔當,堅持自力更生、堅持改革開放,敢于攻堅克難、敢于有所作為,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加快推進新興產業發展,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企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發展質量,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推動企業行穩致遠,做大做強做優,為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本文摘自《2023上海市百強企業發展報告》和《2023上海市新興產業百強企業發展報告》,作者系上海市企業聯合會咨詢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