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蕾
【摘要】現如今,新課改的推進步伐愈發深入,新課程標準對教育教學各個環節提出更高要求,積極審視當前教學困境,謀求有效對策,成為諸多教育學者亟待探討的課題。眾所周知,作文位列語文課程重要板塊,也是中考語文的核心部分,所占分值比例相對較大,但是當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普遍暴露出些許問題,諸如學生作文水平不高、作品產出泛化,教師執教觀念滯后、教學方法固化等現象屢見不鮮,影響了學生長遠發展。為此,現基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實際,深入分析當前困境,闡明作文教學改革的必要意義,并立足多樣化教學的原則探索有效對策,以期打造初中作文教學新樣態,助推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文教學? 困境? 意義?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118-03
寫作能力是學生不可或缺的語文素養之一,也是影響其語文綜合成績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多元化社會生態環境下,對學生的寫作要求也愈加開放化、靈活化、個性化,傳統作文教學模式很難滿足發展學生寫作能力的客觀要求,寫作教學中暴露出的問題也日益凸顯,“作文難”成為大部分初中生的通病,教師語文寫作教學之路呈現道阻且長之態勢。如何積極審視當前作文教學困境,思考適宜的教學對策,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和水平,成為諸多初中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核心難題。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面臨的現實困境
(一)學生興趣低下,主觀作文意識不足
學生是寫作的主體,其作文水平不高很大程度與自身學習狀態存在關系,很多時候,教師已經教得很努力,但是反映在學生主體學習方面依然難達預期。一方面,初中對于寫作的要求與小學不能同日而語,基于寫作難度和要求的提升,很多初中生對于寫作普遍缺乏興趣,主觀認為寫作是一種異常枯燥的行為,落筆無詞、成句敷衍是學生通病,所以寫作過程備受煎熬。另一方面,學生缺乏主觀作文意識,體現在寫作思考不足、素材收集不足、創新意識不足,沒有養成日常良好的寫作習慣,被動學習、被動寫作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也導致產出的作品沒有可圈可點的看點,只是平淡無奇字詞的堆砌,作文質量自然達不到應有預期。
(二)教學方法泛化,多元創新思想不足
除了學生主體自身作文興趣不高、作文意識不足之外,教師教學方法方面亦存在些許問題。多元化教育背景下,無論是作文選題還是作文格式都比較開放靈活,作文新概念由來已久,個性化寫作的倡導方興未艾。但是反映在實際教學,不少教師依然堅守傳統思想、應試思想,單調地教授學生作文三要素、作文應如何構建框架,寫作選題局限于固有教材,局限于課文篇幅,局限于考試選題,整體作文教學趨于流程化、套路化和模板化,這不僅容易禁錮學生的創新思想,還容易導致作文教學枯燥乏味。初中生正是處于愛幻想、易感性、有個性的年齡階段,契合學生主體需求和身心規律,通過創新多元化寫作教學模式,為其帶來更多新鮮的寫作刺激,是激發其主觀寫作能動性的必要前提,但是很多教師在該方面的研討不足。
(三)評價路徑狹窄,多維互動彰顯不足
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作文評價也是寫作教學的核心板塊,學生產出作品、教師給出評語和意見,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寫作不足,另一方面還能夠起到激勵寫作作用,提高學生積極性。然而,縱觀當前作文評價體系建構,很多教師只是單方面將其作為一項流程化的教學任務落實,大一統的作文評語、固式化的評價方法,寥寥幾筆便完成了對學生辛苦寫作結果的評價,評價趨于終結式、短期制,其諸多功能都沒有得到切實顯化,這也導致學生無法去深入反思自我、認識自我,因此依然我行我素,該如何寫還是如何寫,寫作水平遲難提升。此外,學生是寫作的主體,教師在作文評價環節還缺乏對學生主體的重視,“一言堂”的問題嚴重,教師單方面的評價除了難以保證評價公平外,還低估了評價功能的助學潛力,低估了學生方面的參評訴求,從而導致多維度的評價體系效能彰顯不足。
二、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改革的必要意義
(一)落實課改理念的應然要求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核心素養做出精準概述,指出要以語文課程為陣地,發展學生語言應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寫作教學是語文課程重要板塊,理應肩負起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使命。所以教師不能單單把應試作為寫作教學的客觀導向,不可為作文成績而生硬灌輸,要真正讓學生愛上寫作、善于寫作,通過多想、多寫、多練來促使學生真正借助寫作來實現自身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的目的。作文教學改革本質上是語文課程改革的體現,是落實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應然要求,對于學生適應終身發展的關鍵品質與能力生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需求
作文教學改革最直觀的體現便反映在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摒棄傳統應試化、固式化的教學思想,依據以人為本和多元建構的原則,來為學生創造更加有趣、有序、有料的“三有”寫作平臺,幫助學生充分感受寫作的樂趣,逐步提升寫作的能力,獲得更好的課堂學習體驗,這是重新彰顯語文課程魅力、文學表達魅力的重要途徑。多元化寫作教學改革會極大程度豐富課堂教學資源,最優化地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學生在這種環境下進行寫作學習,主體能動性得以調動、寫作興趣得以提升,教師教得有趣、學生學得有勁,語文教學高質量發展成為自然之事。
(三)學生發展個性的主觀訴求
真正的寫作從來都不是一項枯燥乏味之事,而是源于對文學的認知、對生活的感悟,自然將心中所思、所感、所想通過文字載體呈現出來,讓別人看到,引發大家思考,獲得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提高寫作的內心成就,豐富自我精神世界。所以說,寫作是一個個性化綜合表達的過程,通過作文教學改革,改變固式化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引導學生去完成自我的個性化文字表達過程,很大程度上可以完善學生人格,促進其個性化思想的發展,從而擺脫“書呆子”的標簽。新教育理念也倡導發展學生個性,培養綜合素質型人才,學生亦需要展現自我個性的機會與平臺,因此作文教學改革是學生發展個性的主觀訴求。
三、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改革有效對策
(一)挖掘教材,落實寫作常態化
改善為教而教、專場作文教學模式,用好教材、深挖教材,從教材課文中謀求寫作教學契機,充分發揮每一篇語文教材優秀文章的育人價值,將常態化寫作滲透到語文教學當中,讓學生養成隨文練筆的習慣,摒棄以分數成績為主的作文導向,此舉是培養學生良好寫作習慣,潛移默化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的良好對策。例如,執教完《秋天的懷念》《散步》等文,教師結合文章內容,汲取養料,提煉教學目標,如聚焦凡人小事,深化普遍意義,在日常凡人小事中體會生活的偉大真諦和人間炙熱感情。教師在教學導入階段,結合實際生活引出寫作話題,“我們都在抱怨生活中的事情太過平凡、太過單調,總是說為什么遇不到令自己驚心動魄的事跡。其實生活中的每一件平凡小事皆蘊含著大道理,說一說你們最近遇到的平凡小事,沉下心來認真體會一番意蘊?!惫膭顚W生發言,讓每一位學生都說一說、談一談自己的小事經歷,以此升高課堂溫度。在討論過后,教師出示寫作任務: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結合自己剛才所思所感,將想要表達的內容用文字記錄下來,看看誰敘寫的“小”更能彰顯絢爛的“大”。還可以讓學生再次去重溫《散步》這篇文章,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樣“以小見大”的,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寫作就是用平凡的事例描繪宏大的情感。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選篇都是經過細心甄選和時間檢驗的,皆有豐富借鑒意義,教師經常性地結合課文教學,提煉相關主題,設置想一想、感一感、練一練的環節,把寫作常態化,學生寫作水平自然可以提升。
(二)創設情境,促成寫作感官化
情境于學生猶若水之于魚,在寫作教學中,把作文選題、定題以及素材融入到特定的、適宜的情境中展現,用情境來豐富寫作教學過程,促使學生寫作感官化,這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深度的有效對策。例如,在寫作訓練課《寫出人物精神》,該課寫作訓練目的是讓學生可以通過二三事來敘寫人物,用細節展現人物精神。教師用學生廣為熟知的歷史人物,如李白來定題,很多學生常常會陷入“李白的詩作得好”這一誤區,作文過程也普遍圍繞這一角度來謀篇布局,這無疑會讓作文框架狹窄化,讓作文深度淺顯化。基于此,教師創設歷史情境,找一些有關李白的資料和傳記讓學生瀏覽,圍繞李白平生經歷和著名事件展開討論,學歷史、寫作文相結合,這會很大程度帶給學生更多新鮮感,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這一人物形象,從而讓李白人物精神凸顯更明。又如,在寫作訓練《怎樣描寫細節》一課,細節不是憑空想象,為強化學生對于細節的認知,教師可創設視聽情境,比如播放野草風雨中生長的姿態、蜜蜂尋花采蜜、老人相伴走路等視頻素材,近距離地讓學生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這些細節有哪些特點,思考如何把這些動態視頻中所體現的各個細節具象為文字,從而寫出優質作文。再如,《如何選材》作文訓練課,教師以“生日”為主題為學生布置寫作任務,出示兩個生日畫面,一個是生日當天學生幸福安穩地陪家人過生日;一個是學生互相攀比生日禮物,通過設置對比情境來引發學生思考,生成深刻感悟,從而激活學生選材思路,豐富教學內涵的同時讓學生可以自然寫出好的作文。
(三)讀寫結合,技巧訓練多維化
自古讀寫不分家,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依賴豐富文學作品的涵養,閱讀是拓展學生寫作思維、快速發展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采取讀寫結合教學方法,擴充學生寫作素材積累,完成寫作技巧訓練,這是提高寫作教學成效不可或缺的手段。首先,在日常閱讀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建立自己的素材本,把課文選篇中優美的字詞語句進行抄錄和理解,體會這些字詞語句妙用在何處,內化為自己所有,便于寫作時運用。另一方面,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設置一些寫作小任務,比如對原文基于自我理解改寫、敘寫、縮寫,在已有的文本環境中錘煉學生寫作技巧,或者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在已有文本環境前提下去打造新的故事環境,賦予作品不一樣的結果和內涵。長此以往進行以上鍛煉,學生寫作水平自然可以提升。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拓展閱讀量,廣泛開展課外閱讀,大量閱讀一些名家名作或經典作文集,如《全國優秀作文集》《新概念作文》,又如《艾青詩選》《泰戈爾詩選》《儒林外史》《圍城》等經典名著,讓學生隨讀隨記,養成書寫閱讀筆記的良好習慣,并善于從廣闊的文學海洋中收集優美素材,豐富寫作素材積累。同時,教師還需要經常組織一些課外閱讀共享活動,圍繞整本書閱讀,組織學生交流閱讀感悟、交換素材記錄,一是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二是通過經驗和素材分享,幫助學生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閱讀效果。
(四)鏈接實際,寫作思維生活化
陶老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論被廣泛應用于各科教學,語文新課標也提出需立足生活開展教育,借生活的源頭活水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本質而言,寫作本就是真實化、平凡化的,是生活感悟的外在迸發,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善于鏈接實際,促使學生寫作思維生活化發展,寫出更加樸實動人的篇章。其一,在教學中多為學生提供一些生活化的素材,寫物便展示生活常見之物,寫人便圍繞生活之人敘寫,寫景便就近取材,寫事便圍繞生活實事展開探討,用貼近生活的素材啟發學生思維,更能提升學生感悟。其二,多開展一些生活化交流實踐活動,每一位學生的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對于生活的感悟都是獨一無二的,經常性地創造生生交流平臺,分享一些生活日常所思、所得、所獲,并將之提煉為寫作主題,通過寫作幫助學生完成日常生活的文字化表達,這對于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發散寫作思維而言大有裨益,同時還能夠有效擺脫學生作文泛泛化、雷同化問題,促使學生可以真正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佳作,讓寫作回歸本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寫作是初中語文課程重要教學板塊,對于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揮重要作用。但是當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普遍陷入一定困境,教師需要積極審視當前教與學的諸多問題,遵循以人為本、個性培養和多元建構的原則,創新寫作教學模式,豐富寫作教學過程,打造良好寫作教學新樣態,促進學生寫作興趣、思維和能力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申文彬.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討[J].學周刊,2022(27):154-156.
[2]韓爽.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創意寫作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2(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