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業坤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將美術課程劃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從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更多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需求出發,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和多樣性,使每一堂美術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藝術意義的體驗和對藝術價值的體驗。
一、在美術教學中融合多維藝術、多元藝術
(一)讓多維藝術走進美術課堂
美術思維是美術家在藝術創作活動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和靈感思維經過復雜的辯證關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最終共同構成的思維方式,它是美術家各種思維長期綜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勢。而在美術課堂中不論是理論鑒賞還是造型設計,都需要調動學生的思維,多維藝術的融入可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發展,使其由二維到三維再到四維,由簡單圖形到復雜圖形,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讓多元藝術走進美術課堂
在美術課堂中開展多元藝術情境創設的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美術的理解,對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可將音樂、舞蹈、戲曲、動漫、廣告、文學等多元藝術融入美術課堂,引導學生去鑒賞、繪畫、設計、制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二、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地方文化
(一)注重傳統文化的學習
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新課標強調對于美術學習,應該是從美術技能和技巧的學習層面轉向核心素養的目標導向,注重傳統文化的學習。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增加美術教學的文化含量,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美術傳統文化與美術歷史的關系,充分認識到藝術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融入地方文化資源向生活學習
認識本土文化是學生學習藝術、認識藝術的基礎,是學生走向世界的起點。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鄉土文化,從他們的周圍環境開始,挖掘生活的美、鄉土文化的美。開發和利用本地文化資源,最好的辦法是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把地方文化資源融人其中,這樣的結合既自然,又使學生感到親切。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多地利用實際生活元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作環境,使學生在美術創作學習中能夠感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獲得美術創作的靈感,提升美術教學的實際效果。
美術課堂中體驗性教學應積極貫徹新課標教學理念,通過豐富多彩的體驗式教學實踐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