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棋 龐李政 高鴻飛
(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0)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五個更大”的重要要求,以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和工作指示,廣西自貿試驗區緊緊圍繞“面向市場、聯動內外、循環暢通、改革提高、開放發展”的思路和“打造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自由便利地”的部署要求,結合自貿試驗區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相關工作。
2020年11月15日,在領導人的見證下,各國代表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議》(RCEP),促進了區域的互聯互通。RCEP的整合釋放了東亞市場潛力,并且在廣西人民幣交易結算中心、區域性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和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等領域進行研究。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自貿區,RCEP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市場,這與中國經濟高度互補;自貿區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方向高度重疊。本文研究了RCEP的簽署對廣西金融對外貿企業服務產生的影響,并對廣西金融對外貿企業服務發展和服務擴散路徑提出對策建議[1]。
在RCEP生效之后,為了適應開放性經濟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稅收政策,對企業產生了很大影響,其中關稅稅率中RCEP的關鍵在于成員國之間無差別或雙邊關稅的減讓,第二項與RCEP關系密切的是區域性關稅,在廣西啟動了崇左自貿區、憑祥自貿區,設立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對于企業而言,主要進口商品為礦產品、水果等;主要出口商品為紙張及紙制品、磷酸等。引導企業最大程度利用原產地累計規則和關稅減讓政策,積極培育企業成為RCEP經核準出口商。
2022年1月1日,RCEP政策實施后,欽州海關迅速行動,全力幫助企業搭乘RCEP快車,助力優勢產業運用RCEP政策擴大出口。2023年前11月,共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74票,涉及貨值5000多萬元。
從2019年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廣西自貿試驗區)批準設立以來,這里已經獲得了多項自治區級制度創新,并且引進了眾多企業入駐廣西自貿實驗區,在外貿進出口額和實際利用外資方面占的比重較高。試驗區發揮了廣西自貿試驗區推進全方位改革和擴大開放的作用。
廣西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深改方案》作為自貿試驗區第二版的改革方案,為廣西接下來的貿易投資更加便利化提供了建設指引,為方便有效地和RCEP東盟國家之間進行跨境資金、貿易運輸、物流和資源要素之間的流動。方案使數據流動更加安全高效,充分利用廣西建成高水平全方位的開放先行區的機遇,著力創新,在全方位深化改革和開放中走好“廣西道路”。
廣西將以《深改方案》為指導,著力探索創新,以創新為全方位改革提供發力點,積極完成國家全面改革開放下的貿易試驗區試點任務。積極推進制度型開放,實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積極構建符合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度體系,更大力度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特別是RCEP成員國的合作,推動實施高質量的RCEP示范項目[3],為廣西自貿試驗區建成雙循環的環境提供有力支撐,并且不斷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優質營商環境市場化、國際化、法制化。
同時,深改方案堅持面向市場,服務企業主體,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和負面清單制度,面向國際市場,吸引更多高質量外資的加入,對于企業的市場監管要持續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建立更快捷高效的政府服務力量,為廣西的外貿發展提供保障。堅持內外聯動,重視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積極調整組合各種要素資源,充分利用好RCEP國家資源,推進廣西貿易資源的整合,推動貿易和數字化與跨境電商的緊密結合,發展對外貿易新業態,利用好雙循環的兩種市場和資源。
此外,創新發展服務貿易。加快落實RCEP協定中的服務貿易開放措施,積極挖掘面向RCEP國家的合作共贏機遇,加快中國—東盟特色商品匯聚中心等貿易平臺的建設。
廣西作為我國與東盟國家貿易的窗口,一直與東盟各國保持著高水平的貿易往來,東盟已連續多年和廣西在貿易上作為首要合作伙伴,并且在2022年伊始就進行RCEP合約簽訂,為貿易往來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與RCEP各成員國商貿者興趣高漲,對協議實施后貿易發展持積極樂觀態度。根據廣西海關、統計局等部門的公開數據獲悉,2022年前三季度,廣西與RCEP各成員國進出口總額高達2002億元,占自治區近一半的外貿總額,超過同期全國的15.4%。同樣2022年前三季度,廣西與東盟各國的貿易額高達1728億元,占全區的39.7%。在跨境電商領域,自治區政府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落實RCEP協議要求,推動南寧、崇左跨境電商綜試區平臺建設,截至目前,廣西境內跨境電商服務企業在泰國等國家建立了10余個海外倉,并順利引進東盟兩大頂級電商平臺,深入推動廣西與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產業鏈及供應鏈體系的搭建[4]。為抓住RCEP機遇,搭上“順風車”,各級領導人第一時間進行充分研究和討論,于2022年簽發三大清單,聚焦廣西進出口優勢商品,分析RCEP新增的降稅優勢空間和優惠貿易安排,對RCEP所涉及的關稅稅率進行說明,促進企業深入融入東盟市場的同時,擴大與日韓澳新企業的貿易合作。
廣西金融創新改革多點開花,金融創新產業園試點開放,一大批金融服務政策落地實施,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加速了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在RCEP生效后,廣西作為金融開放的門戶對在東盟國家地區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跨境金融業務創新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金融政策持續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助力金融企業和資源引進來和走出去,RCEP持續推動貿易投資服務便利化,為金融門戶注入了新動力。
隨著RCEP協議的深入落實,廣西將成為中國與東盟自貿區的重要樞紐,為中國企業進入東盟市場提供更加便利的通道,推動廣西與各成員國的貿易與商務合作,進一步降低貿易投資壁壘,促進雙方的經貿合作,為廣西建立金融門戶注入新動力,共享RCEP發展新機遇,助力廣西企業高質量發展。RCEP簽署后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與東盟國家金融創新領域進行了深入合作,推動金融服務改革創新,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為中國企業在東盟市場的投資和貿易提供更加便利的技術服務支持,全方位推動廣西成為中國與東盟自貿區的重要金融中心之一[5]。廣西境內各大銀行積極為進出口貿易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為企業開展貿易提供便利,廣西農村信用合作社為外貿企業提供跨境結算服務、信用貸等定制貸款,從原來的需要花費兩個小時的人工紙質審批升級為需用半小時的大數據分析審核,有效提高銀行授信審批流程,提高放貸效率,節省企業時間成本,并保持貸款政策的穩定性,通過降低利率,為努力了但沒有成功的企業提供便利的政策支持。
RCEP的簽署對我國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規劃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協議中獨特的貿易優惠措施,加上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便利運輸,能夠有效促進中國內地省份與各成員國貿易份額的提高,使貿易合作邁向新臺階,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份的經濟發展。
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發展需要,設立高水平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工作目標,積極推動廣西國際國內物流樞紐點建設,保障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持續穩定。2022年前三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累計開行6557列、增長了46%,中越班列開行1786列、增長33.68%,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國際貨郵吞吐量高達5.2萬噸、增長315.5%。
2022年4月25日,陸海新通道公海聯運班車重慶-廣西在陸海新通道內陸國際海運集裝箱運管中心順利首發;2022年5月8日,一列裝載著616噸貨物的湖南懷化至越南海防港中轉北部灣港的國際貨運專列,從湖南懷化出發,經廣西北部灣港改海輪運往越南海防港。此趟班列是從懷化首發的海鐵貨運專列,進一步推動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在RCEP進一步放寬了市場準入的前提下,隨著廣西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金融產品的多元化發展使得現階段廣西金融行業呈現出平穩、健康的發展趨勢。2022年,廣西本外幣存款、貸款增速分別為9.04%和12.14%,其中存款增速高于2021年2.65個百分點,本外幣存款、貸款分別新增3333億元、4839億元,增量雙創歷史新高;社會融資規模新增6951.78億元,同比增加648.31億元。
但在金融發展的過程中依然面臨著很多困難與問題。比如廣西金融服務的相關法規不完善,在金融市場上存在著風險漏洞,尚未形成完善的監管機制,不法分子利用法律不完善的風險漏洞進行違法活動;廣西金融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缺乏,不能滿足廣西金融發展的需要;廣西金融發展的領域不夠廣,范圍不夠大,領域不夠深;邊貿結算不完整,在廣西境內還沒有東盟國家的銀行設立分支機構或代表處;票據交換方式不夠便利,現階段廣西金融機構與越南和緬甸的票據交換方式仍以手動操作為主。下文就廣西金融服務相關法規不完善和廣西金融領域人才缺乏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4.1.1 地方金融組織發展不齊全
地方金融組織,是指依法設立、從事相關金融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國務院授權自治區監督管理的從事金融業務的其他組織。而廣西的地方金融組織在廣西國際金融中心,有許多知名的金融機構。但從組織體系完備性上看,廣西目前缺少期貨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缺少組織的功能留有很大空缺,沒有更好地、更加完善地為廣西金融市場服務。有些金融機構的功能不全面、不廣泛,許多業務有明顯短板,在全國的經濟發展占比不高,使得與廣西總經濟實力地位不匹配,不能推動東盟經濟更好地發展。金融業總體規模偏小,金融資源配置不合理,所以廣西金融組織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金融機構發展機制[6]。
4.1.2 廣西金融服務水平存在片面性
廣西金融機構運用貨幣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過程復雜,不利于金融活動參與者和顧客獲得共同利益。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變成知識密集和人力資本密集產業的過程緩慢,金融機構優化全球信息系統和數據庫的能力不強,不利于金融機構實施長期性的戰略措施,加強應對操作風險的管理不足。
4.1.3 綠色金融產業法規政策不完善
廣西缺乏激勵政策,缺乏綠色金融產品,綠色股權社會融資規模占比不高,使得廣西經濟圈結構不完整。大部分銀行保險機構沒有設立綠色金融部門、特色的分支機構以及綠色金融創新實驗室、綠色金融服務中心等組織機構,綠色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不足,而金融租賃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機構參與綠色金融業務的積極性不高。廣西綠色貸款貼息政策措施匱乏,部分高污染、高能耗企業仍在繼續經營。
在RCEP簽署的背景下,金融市場不斷發展,金融領域需要的人才也會越來越多,而廣西的金融領域人才資源缺乏。截至2020年底,廣西銀行金融機構從業人員人數有93175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學歷人數占從業總人數不足15%,從中可以看出廣西金融專業人才極度缺乏,特別缺少基金經理、金融分析師、金融風險分析師和審計稽核員。從結構上來看,金融理財、風險管理、國際結算和金融網絡服務平臺的專業人才更是稀缺。在廣西真正掌握銀行業務法律法規和會計核算知識的金融機構和個人并不多,很多金融中介的專業知識水平并不高。
金融領域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廣西的高等教育資源稀缺,對于金融科技專業人才職業培訓不足,金融科技企業實力不強,金融機構的科技競爭力不強,金融科技行業創新不足。廣西想要提高金融領域人才優勢就必須要對金融科技專業人才進行培訓和考查,也要對銀行的職業人員進行不定時培訓。建立健全金融領域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對金融科技產品進行創新改革,鼓勵金融機構多舉行交流探討座談會。
RCEP簽署之下金融服務發展進入了新階段,構建雙循環格局,由此在不同市場、不同資源下為貿易企業提供支持。一是市場方面,RCEP的簽署聯通了東南亞和東亞國際市場,為廣西貿易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國際市場,企業的融資需求提高,金融機構需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務來滿足外貿企業[7]。在國內經濟快速發展、消費市場不斷擴容的情況下,國內的產品需求提高,金融機構可推出利率更低的產品和服務來擴大市場,同時可以服務更多的外貿企業,使外貿企業擁有更加充足的現金流和資金鏈;二是資源方面,RCEP進一步放寬了市場準入條件,推動了資本技術和勞動力的流動,使金融機構可以結合自身的優勢和RCEP整合廣西區內資源,使外貿企業得到更多金融支持實體的紅利,充分利用金融資源,增強外貿企業的國內外競爭力。
對于廣西加大對外金融的創新,爭取建設數字人民幣在廣西的應用試點,通過數字人民幣發展創造的便利進而支持對外貿易,深化外匯管理,推動人民幣結算和人民幣國際化對東南亞等國的有利影響,為外貿提供便利。廣西金融機構應結合廣西實際,加強與東盟國家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的交流對接,吸引東盟國家投資廣西的外貿企業。此外廣西的對外貿易大多為低端的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因此對外貿易企業需要進行技術創新,企業技術創新需要大量資金,有大量的融資需求,則金融領域的創新會產生新的產品,所以金融機構的創新必定會帶來對外貿易企業的創新,從而為廣西外貿企業提供便利和發展結構的變化。金融創新可以提高資本的運用效率,分散企業的風險,并且對于廣西對外貿易企業而言,需要改變這種在產業鏈中的不利地位,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國內貿易企業與金融機構加強合作,深度挖掘國內市場,通過國內大市場的內部需求增長拉動貿易增長。
改善外貿企業融資環境,拓寬融資渠道,為金融機構根據業務特點和經營特點提供適合其發展的營業環境,通過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金融機構發展,再由金融機構為外貿企業提供合適的信貸產品,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銀行信貸部門需要完善征信系統,降低擔保要求,為外貿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簡化流程,為企業提供便利。在廣西的地方性銀行如桂林銀行和北部灣銀行等可以發揮地域優勢和產業優勢,創新服務產品,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8]。
通過政府干預可以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對于廣西地區而言適當的政府干預,在政策上積極引導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廣西政府可以牽頭匯聚各地的金融資源,通過足夠的資源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并且通過政府干預可以防范一些風險,保障金融安全,保障企業的融資需求。而且在國文辦發表的《力促外貿保穩提質,加大對外貿企業的財稅金融支持》中政府和銀行要進一步加大對外貿企業多元化的出口信用保險支持,信貸支持。政府和央行應開展更高水平的投資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國家應加快完善金融立法,完善出口信貸系統,要制定規范的金融法規,完善信貸體系。
綜上所述,RCEP的簽署對廣西金融貿易服務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發展良機,我們要充分利用RCEP發展的機遇,與各地方的發展戰略進行緊密對接,推動地方的高質量發展。同時,還要鼓勵和引導企業以RCEP實施為契機,進一步提升貿易和投資發展水平,擴大國際合作,提高質量標準,促進產業升級,以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