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素軍,李海艷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106)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基層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推動基層產業結構優化和創新方面有著積極影響。丘北縣作為我國干椒主產地之一,延續多年的傳統辣椒產業發展模式與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存在較大差距。對此,丘北縣以產業鏈為切入點,充分利用其資源優勢,在創新產業發展模式的同時,持續優化市場營銷機制,使丘北縣人均收入明顯提升,并為“丘北辣椒”這一品牌走向全國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丘北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使其在明清時期就以辣椒作為主要農作物,在近400 年的時間里,丘北縣辣椒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云南省知名品牌。截至2022 年底,丘北縣已經形成了集“研、育、種、收、售”為一體的辣椒產業鏈條,產業體系逐步健全。在此基礎上,丘北縣以深化辣椒產業鏈條為出發點,持續強化“丘北辣椒”品牌影響力,在產業規模、品種優選、品牌建設方面均實現了突破。
自丘北縣提出“五色產業”助農增收以來,“紅色辣椒”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首先,在種植面積方面,2018 年以來,丘北縣辣椒種植面積一直維持在3.33 萬hm2以上,辣椒產值也由最初的10 億元增長至2022 年的18 億元[1]。其次,丘北縣辣椒產業經營模式已經完成了個體經營向“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的轉變,辣椒產業鏈覆蓋范圍更廣,區域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再次,辣椒產業協同效應明顯,深加工企業落戶丘北縣,進一步挖掘了辣椒產能,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使農民收入結構更加多元化。
根據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一縣一業”特色縣建設規劃,丘北縣在擴大辣椒產業規模的基礎上,逐步完善辣椒育種研發體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辣椒產量、營養成分和抗病能力3 個方面創新育種技術。
首先,丘北縣采取“所校聯合育種”的方式,與云南農業大學、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等培育出了辣椒1 號、丘北早椒1 號、丘椒1 號等新品種,使辣椒產量提高到1 800 kg/hm2以上,甚至達到了1 905 kg/hm2的歷史最高水平[2]。
其次,為突出“丘北辣椒”的產品特點,除外形、色澤等方面外,相關育種技術改善了其營養成分占比情況,以丘椒1 號為例,其營養成分含量明顯高于其他品種,如表1 所示。

表1 丘椒1 號與常見干辣椒營養成分對比
再次,病害是影響辣椒產量、質量的重要因素,丘北縣通過創新育種技術,使辣椒對炭疽病、白粉病的抗性得到加強,并通過綜合防治策略有效降低了棉鈴蟲發病概率。
創新育種技術是保證“丘北辣椒”品牌價值的關鍵,自2012 年8 月3 日“丘北辣椒”取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以來,丘北縣將辣椒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張“名片”,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其品牌價值。
首先,發展綠色種植業,嚴格規范“丘北辣椒”種植過程中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從而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各種認證,在擴大國內市場覆蓋范圍的同時,也有利于拓展國外市場。
其次,丘北縣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進行品牌營銷,并在多個電子商務平臺線上銷售各種辣椒產品,完善產業鏈條,加強產品質量把控,使“丘北辣椒”的品牌價值較以往得到了顯著提升。
辣椒產業是丘北縣的支柱產業,在全縣GDP 中占有較大比重,為實現丘北縣辣椒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相關部門付出巨大努力進行嘗試。盡管如此,受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丘北縣辣椒產業發展依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困境。
丘北縣辣椒產業主要覆蓋“研、育、種、收、售”等節點,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基于辣椒的種植和生產環節所形成的利潤極其有限,而利潤相對較高的辣椒產品深加工等并未在丘北縣形成規模。2018—2022 年,丘北縣辣椒產值僅增長了約30%,且超過90%來自于辣椒批發、零售業務,經初加工后的辣椒粉、辣椒醬等占比不超過8%,由此可見,丘北縣辣椒產業體系依然存在缺失[3]。
“丘北辣椒”這一品牌對丘北縣辣椒產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以農產品為主要形象的品牌建設具有較強的單一性,不利于丘北縣辣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品牌效應無法實現最大化。例如,“丘北辣椒”的品牌形象多為視覺上相對直觀的農產品,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傳統品牌形象建設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難以形成更加廣泛的消費群體,這也是造成丘北縣辣椒產業發展困境的關鍵因素之一。
丘北縣辣椒產業雖已形成了龍頭企業牽引、中小企業和個體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但是以企業或個體等為核心的產業創新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金融機構為降低自身風險,在涉農信貸服務方面傾向于風險較小的優勢企業,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個體農戶難以通過貸款前期審核。不僅如此,丘北縣助農信貸業務采取統一審核機制,在未考慮不同主體在固定資產、經營規模等方面差異的情況下,對急需資金支持的中小型企業、個體等并不友好,以至于惠農金融保障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覆蓋,這也影響了丘北縣辣椒產業的主體多元化。
為全面解決“三農”問題,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丘北縣嚴格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要求,依托“丘北辣椒”這一品牌,積極推進辣椒產業發展。針對丘北縣辣椒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參考鄉村振興視閾下農業體系化、品牌化、金融化發展要求,丘北縣辣椒產業發展創新主要通過以下路徑實現。
鄉村振興視閾下的丘北縣辣椒產業發展已經不再局限于“研、育、種、收、售”,而是以產業鏈的思維實現不同產業資源的相互融合利用,從而拓展辣椒產業在橫向和縱向上的發展空間。在補全產業鏈條的同時,丘北縣應做好辣椒產業服務保障工作,使產業協同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首先,大力引進辣椒深加工企業,豐富辣椒產品類型,如辣椒色素、辣椒樹脂、辣椒籽油、辣椒堿等產品,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當地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將辣椒產品作為其他產業鏈條原材料,完成辣椒產品在橫向空間的滲透。例如,除辣椒產業外,2022 年丘北縣黃姜產量也達到了20 萬t 以上,在姜片、姜粉等傳統產品基礎上,可研發泡椒黃姜等產品,從而帶動丘北縣多產業鏈協同發展。
其次,丘北縣辣椒產業體系多元化能夠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并且從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來看,產業體系的不斷完善還可以顯著增強其風險抵御能力,為區域辣椒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以開發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等文旅產業項目為例,丘北縣擁有全省范圍內最大的辣椒種植基地,特色鄉村旅游項目能夠為丘北縣帶來大量流量,或者通過舉辦“辣椒選美”“辣椒之王”等比賽項目為文旅產業賦能,使丘北縣辣椒產業體系趨于多元化。
再次,辣椒產業鏈涉及上、中、下游多個節點,為實現各節點之間的有效協同,相關部門應建立綜合服務保障機制,對辣椒產業發展所需政策、人才、技術等方面提供精準保障。以產業發展為目標的服務保障機制構建具有一定復雜性。一方面,相關部門應以產業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在優化政策內容的同時,還需要對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提高政策服務的實效性。另一方面,加強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細化辣椒產業人才結構體系,建立包括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在內的產學研協同人才培養機制,為辣椒產業鏈各節點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保障。同時,要基于辣椒產業鏈各關鍵節點核心技術差異,并根據產業鏈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產業鏈技術攻關路線圖,在相關部門的組織下,采取“揭榜掛帥”等形式實現技術突破,在技術層面保障產業鏈各節點的正常運轉,促進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丘北辣椒”這一品牌的影響力依然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對單一的品牌宣傳方案,以及產業集群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即難以在品牌建設和推廣方面達到“1+1>2”的效果。針對這一情況,鄉村振興視閾下,相關部門、企業應進一步提高品牌意識,豐富品牌建設模式,創新品牌推廣渠道,形成以辣椒產業集群為核心的優質品牌。
首先,要夯實“丘北辣椒”品牌基礎,突出核心品牌價值。在品牌建設方面,目前,雖然丘北縣擁有“達平”“胖大嫂”“一吃福”“紅椒娘”“世霸辣”“丘辣王”等知名品牌,但品牌集中度不高。為了突出“丘北辣椒”的品牌價值,需要在現有品牌體系中融入“丘北辣椒”這一品牌要素,從而形成以“丘北辣椒”為核心的多元品牌價值體系,顯著提升“丘北辣椒”的市場競爭力。
其次,要區分“丘北辣椒”品牌差異,創新品牌推廣機制。品牌建設是市場經濟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國以辣椒為原料的生產企業有近1 000 家,生產辣椒系列產品3 000 多種,但丘北縣所占企業僅有13 家,品牌競爭力明顯不足[4]。在現有辣椒品牌的基礎上,丘北縣應就以上13 家企業所生產的辣椒系列產品進行分析,區分不同產品與其品牌之間的關聯性,并提出品牌優化建議和意見,發揮“丘北辣椒”品牌的整體帶動作用,形成高低搭配的品牌價值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品牌選擇。在此基礎上,加快農產品品牌推廣平臺建設,運用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通過農產品微商、網紅直播帶貨等多種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辣椒產品營銷活動,使品牌知名度得到顯著提升。
再次,要改善“丘北辣椒”品牌形象,加強售后服務監管。產品質量是品牌建設的關鍵,為此,相關部門應建立覆蓋全縣的質量監管平臺,通過建立主體責任制機制,對辣椒產品質量進行抽檢,對存在質量問題的企業、個人進行懲處,嚴重者記入誠信檔案。鄉村振興背景下,電子商務平臺作為農產品推廣的主要渠道之一,相關商戶需要及時就消費者反映的產品質量問題進行跟進、調查和答復,在堅持源頭把關的前提下,良好的售后服務也將成為“丘北辣椒”品牌建設的關鍵,建設售后服務監管平臺將對提高服務質量起重要作用。
丘北縣辣椒產業發展迅速,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相關企業、個體在擴大產能方面所遇到的資金問題日益明顯。
針對以上現行農業金融服務問題,參考《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的具體要求,為推動丘北縣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開展精準金融服務。
首先,完善龍頭企業擔保服務。鄉村振興視閾下,丘北縣辣椒產業鏈各節點主體規模存在明顯差異,為保證產業鏈正常運轉,可采取供應鏈質押的方式,由龍頭企業為中小企業、個體戶等提供擔保。在此過程中,龍頭企業應參與金融機構的風險評估工作,通過強化利益聯結機制,保證中小企業、個體戶等經營主體的融資可得性。
其次,創新多種經營主體服務。為滿足中小企業、個體戶在擴大產能過程中的資金需求,金融機構應轉變傳統服務機制,優化農業聯合體、合作社等多種經營主體,并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生產性托管等多種方式提高金融資源承載力。并且,金融機構可作為經營主體參與市場運營,并通過分紅抵扣貸款,有效減輕丘北縣辣椒產業擴大再生產所面臨的金融服務滯后問題。
再次,優化基層金融組織架構。農村信用社、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應發揮基層金融服務引領作用,落實助農、興農金融服務要求。同時,要挖掘龍頭企業、民間資本在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豐富基層金融機構組成。另外,應建立基于大數據的金融監管平臺,對丘北縣辣椒產業關聯數據進行梳理和分析,明確金融風險指數,為基層金融服務提供科學參考。
鄉村振興視閾下,丘北縣辣椒產業逐步擺脫了以傳統種植、生產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在推動“研、育、種、收、售”持續優化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產業鏈節點構成,將品牌建設與金融服務作為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隨著丘北縣辣椒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丘北辣椒”品牌形象的持續改善,丘北縣將形成以辣椒產業為核心的關聯產業協同發展的新局面,為包括辣椒產業在內的丘北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全面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