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慧 馮艷亭 周麗 朱丹 趙金霞
1聊城市人民醫院兒童保健科,聊城 252000;2聊城市莘縣人民醫院兒科,聊城 252000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是指各種因素導致兒童口頭表達能力及語言理解能力明顯低于同齡正常兒童的疾病,部分患兒可伴有其他指標的發育遲緩或異常,嚴重影響患兒的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1]。重復經顱磁刺激可通過不同頻率刺激在組織內產生感應電流,引起腦部神經細胞興奮,進而改善患兒局部及大腦皮質功能[2]。感官經驗是人類賴以生存、學習、認識自我和環境的必要條件,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3]。多感官刺激療法是可通過各種途徑的感官刺激,利用患兒其他感官彌補患兒語言系統存在的缺失,可營造出無壓力、娛樂的治療環境,有利于患兒的語言及認知功能的提高[4]。本研究通過對91例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患兒口部運動、小兒神經心理發育量表(Gesell)及語言行為等的分析,探討多感官刺激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的療效。
選取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來聊城市人民醫院治療的91例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依據信封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5例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2~6(2.89±0.79)歲;病因:特發性語言障礙25例,智力發育遲緩8例,行為障礙12例。觀察組46例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2~5(2.85±0.82)歲;病因:特發性語言障礙24例,智力發育遲緩8例,行為障礙14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因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納入標準:(1)患兒年齡18個月~6歲;(2)患兒符合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診斷標準[5]:①18個月不會說單字;②2歲說出單詞量不足30個;③3歲不能說詞組;(3)患兒視覺、聽覺正常;(4)患兒父母溝通交流正常;(5)患兒家屬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除因外傷、遺傳代謝及重度智障所致中樞運動障礙患兒;(2)營養不良、先天畸形患兒;(3)認知功能障礙、依從性較差患兒;(4)心臟病或全身性疾病患兒。
本次研究經聊城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2023124)。
對照組患兒采用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常規治療前進行患兒腦電圖檢查,使其保持仰臥位后,將磁刺激定位于左側Broca區,在經顱磁刺激治療儀(英國magstim生產)經顱磁刺激治療模式下開始治療,依據患兒腦電圖設定相應刺激頻率及強度,脈沖串重復個數80次,持續時間為20 min,5次/周,共2個療程(12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多感官刺激治療。在多感官訓練室協助患兒平躺在溫度適宜的水床上對患兒進行安撫情緒治療,指導患兒觀察和追蹤室內燈光變幻出的顏色與動感效果,提升患兒的注意力,播放節奏感強的兒歌或其他音樂對患兒進行語言誘導,增強患兒的節奏感,增加其與治療師的溝通,將患兒俯放在室內的聲光地墊上進行肢體協調訓練,指導患兒辨別室內的不同氣味并吹散芳香設備散發出的霧氣進行患兒肺活量訓練,以調動其面部肌肉,鼓勵患兒參與集體活動進行融合式教育治療,改善其與他人的交往能力。持續時間為30 min,5次/周,共2個療程(12周)。
在訓練過程中記錄并采用口部運動功能量表[6]評估患兒口部運動功能,采用Gesell小兒神經心理發育量表[7]觀察患兒發育商,采用兒童語言行為評估量表[8]評估患兒語言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9]評估患兒日常生活能力。(1)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顯效:患兒語言發育達到實際年齡水平,有效:患兒語言水平提高至少1個階段,無效:患兒語言水平沒有顯著改善。(2)比較兩組患兒口部運動功能評分:包括唇、舌、下顎3項評分,唇運動滿分32分,舌運動滿分64分,下顎運動滿分36分,分數高表明口部運動功能好。(3)比較兩組患兒Gesell小兒神經心理發育量表評分,包括動作能、語言能等5項,得分與發育商呈正比。(4)比較兩組患兒語言行為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語言行為評分:采用兒童語言行為評估量表,包括表達要求的能力、與大人合作的程度等12項,滿分60分,分數高表示語言功能好;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依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包括學習能力與溝通交流能力,分數與生活能力呈正比。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3.0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年齡、口部運動評分等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性別、治療效果等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患兒治療效果比較[例(%)]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44,P=0.022)。
表2 兩組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患兒干預前后口部運動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患兒干預前后口部運動評分比較(分,)
注:對照組采用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多感官刺激治療;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干預后13.95±3.24a 12.07±3.12a 2.819 0.007例數46 45唇運動干預前10.68±2.95 10.71±3.02-0.048 0.962干預后17.62±3.15a 15.56±3.03a 3.178 0.002舌運動干預前14.38±4.12 14.42±4.06-0.047 0.963干預后21.66±4.34a 19.30±3.94a 2.714 0.008下顎運動干預前8.12±2.61 8.06±2.64 0.109 0.913
干預前兩組患兒口部運動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口部運動評分均高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唇運動、舌運動、下顎運動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
表3 兩組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患兒干預前后Gesell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患兒干預前后Gesell評分比較(分,)
注:對照組采用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多感官刺激治療;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干預后84.56±6.81a 81.01±6.73a 2.501 0.014例數46 45動作能干預前79.24±3.18 79.34±3.21-0.149 0.882干預后85.87±3.68a 83.46±3.70a 3.115 0.002應物能干預前80.04±5.31 80.13±5.26-0.081 0.935干預后85.84±5.57a 83.21±5.36a 2.294 0.024語言能干預前70.69±6.52 70.78±6.62-0.065 0.948干預后81.54±7.13a 75.37±7.22a 4.102<0.001應人能干預前77.63±6.27 77.52±6.33 0.083 0.934
干預前兩組Gesel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動作能、應物能、語言能及應人能評分均高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
表4 兩組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患兒干預前后語言行為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患兒干預前后語言行為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
注:對照組采用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多感官刺激治療;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
干預后75.69±5.56a 72.39±5.37a 2.879 0.005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6 45語言行為評估量表評分干預前15.04±2.41 15.11±2.34-0.141 0.889干預后42.26±5.63a 38.97±5.54a 2.809 0.006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干預前56.47±6.08 56.51±6.14-0.031 0.975
干預前兩組患兒語言行為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語言行為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高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障礙的發生多與患兒腦部高級中樞發育遲緩有關,其不僅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嚴重者還可造成其語言功能的剝奪及智力障礙[10]。有研究表明,多感官刺激可顯著延長患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提高其人際溝通的能力,調動其主動參加生活及學校活動的積極性[11]。故本研究主要探討多感官刺激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在兒童語言發育遲緩/障礙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兒童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提供依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多感官刺激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相較于單獨應用重復經顱磁刺激療效更好,可顯著改善患兒語言功能的發育障礙,有利于患兒康復。重復經顱磁刺激可顯著增加患兒腦組織的血液循環,明顯提升其腦部血液的攜氧能力,進而促進大腦細胞的發育,修復患兒損傷的腦細胞,促進其腦部高級中樞的發育[12-13]。多感官刺激治療聯合經顱磁刺激可在上述基礎上給患兒提供輕松愉悅的治療感受,緩解兒童治療的焦慮,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配合多感官系統的訓練進而明顯改善患兒語言發育遲緩的癥狀[14]。
在語言發育遲緩兒童治療中,增加患兒口部運動功能的訓練是一種較常見的治療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唇運動、下顎運動及舌運動評分均升高,且干預后觀察組3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兒,說明多感官刺激有利于患兒口部運動功能康復。多感官刺激可通過組織患者參與小組活動及群體游戲,增加小組成員間的語言溝通及人際交往能力,進而增加患兒主動講話次數,使其口部運動功能得到訓練,故多感官刺激訓練聯合經顱磁刺激治療后患兒唇運動、下顎運動及舌運動評分均高于對照組[15]。多感官刺激可給患兒提供避難所或避風港的感覺,可顯著提升其自我安全感、幸福感,增加患兒的微笑次數,進而提高患兒口部運動功能[16]。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動作能、應物能、語言能及應人能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升高幅度均大于對照組,提示多感官刺激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可顯著提升患兒發育商。重復經顱磁刺激并非直接作用于腦部的神經細胞,其主要是通過模擬機體的某些神經遞質的功能調節腦部的語言功能,并不會造成神經細胞的損傷[17]。多感官刺激治療可給予患者充分的感官刺激,通過室內移動的彩光燈吸引其追蹤,提高患兒的運動能力并減少其目光回避的現象,讓患兒聆聽音樂使其掌握更多的詞匯,進而激發其語言學習的能力,改善其認知功能,增強對事物的應對能力[18]。
徐菲等[19]研究表明,足夠的感覺刺激可促進嬰幼兒的健康發展,改善其語言能力和日常行為。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語言行為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比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多感官刺激可促進患兒語言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促進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患兒的康復。多感官刺激可通過室內為刺激居住者感覺而專門設計的裝備如音響、液體車輪、泡泡管及動感彩輪等設備增強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患兒與環境間的互動能力,改善其溝通水平,進而改善患兒生活中的不適行為,提高患兒的日常生活能力[20]。
本研究通過觀察患兒口部運動、發育商及語言行為等多因素,歸納出多感官刺激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效果更好的研究結果,為臨床治療兒童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提供依據。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并進行前瞻性研究,進一步明確多感官刺激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綜上所述,與單純重復經顱刺激治療相比,多感官刺激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或障礙,治療效果更好,患兒口部運動評分、發育商及語言行為評分均更高,患兒日常生活能力更好。多感官刺激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方案開拓了兒童語言發育遲緩/障礙治療的途徑,值得臨床推廣使用,因此,在嚴格掌握適應證的條件下推薦選擇多感官刺激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方案治療兒童語言發育遲緩/障礙。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南慧: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文章撰寫,統計分析,獲取研究經費;馮艷亭、周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統計分析;朱丹: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趙金霞: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文章撰寫,統計分析,獲取研究經費,行政、技術或材料支持,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