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墨客

突破“部分賦權”限制,推進“全部賦權”試點、建立“創業通道”,允許對過往不規范創業,進行合規整改、給予單列管理制度“操作指引”……作為長三角區域的科創“排頭兵”,上海一直在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閉環。隨著近期上海市科委、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試點實施方案》,諸多具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轉化改革方案的落地實施,疏通科技創新的“最后一公里”,這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帶來輻射示范效應。
縱觀此次方案,我們不難發現,此次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試點圍繞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改革、科技成果運營管理、科技成果轉化合規保障3個方面,以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建立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制度等7項改革試點任務為重頭戲。綜合而言,通過借鑒全國改革經驗,此次上海出臺的改革方案從成果賦權、創新創業、成果管理、盡職免責等方面展開了“多線突圍”,從而助推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自2020年以來,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試點持續開展。同年10月,科技部等9部門選擇4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試點工作,探索建立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機制和模式。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支持上海交通大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在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工作中,以“揭榜掛帥”方式確定22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試點”工作。
國家層面的試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解開科技成果轉化“細繩子”的作用,產生了較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成果轉化經驗。上海總結了多年試點經驗,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比較全面的改革方案,打破了影響體制內創新向市場轉化的堅冰,可謂意義重大——它搭建起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實現了國家和個人的雙贏。
本期專題將通過深度解讀《上海市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多點突破”以及長三角區域近期對科技成果轉化體制變化和創新舉措,總結大企業開放式創新與產學研合作、技術交易平臺建設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持續深化的成效,進一步探討如何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堵點問題,打通科技創新的“最后一公里”,從而讓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在中國的創新熱土上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