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10 日,由浦江創新論壇之創新創業分論壇升級而來的WeStart 全球創業投資大會,在上海寶山中國寶武鋼鐵會博中心成功。
技術引領,資本護航。首屆WeStart 全球創業投資大會旨在搭建為項目“找”資本,為資本“找”項目的國際化創業投資服務平臺,致力將上海打造成為全球技術創業投資的首選地。大會關注科技初創企業,主旨論壇首度聚焦孵化器高質量發展,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建設,以期更好服務于硬科技領域的創業孵化與投資,賦能初創團隊與中小企業快速成長。
近日,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的李博團隊與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的董必勤團隊,同蔡司聯合推出一款中國自主創新研發的產品——DeepVision 多光子成像與全息光刺激系統,致力于為活體深層組織成像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
該系統采用多光子熒光激發技術,能夠實現對深層組織的高分辨率成像,并配合全息光刺激技術,實現了對神經元的精確控制和調控,是神經科學、腫瘤免疫和藥物代謝等研究領域的理想顯微成像平臺,將為腦科學研究和生命科學研究提供更精準和全面的觀察方法。
9 月1 日,據安徽省科技廳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近日發布2023 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安徽省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再創新高。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量和資助經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院所的基礎研究水平。據統計,安徽省共獲批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16 項、同比增長10%以上,批準經費約7.4 億元、同比增長8%以上,其中,獲批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共23 人、同比增長53%,國家優秀青年基金26 人、同比增長13%。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獲批項目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各類項目470 項、直接經費3.6 億元,立項數、經費數同比均持續增長。合肥工業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安徽大學獲項目數也均穩定破百。
9 月1 日,由安徽省蕪湖市政府聯合中國電信共同建設的“長三角(蕪湖)智算中心”揭牌運行,成為目前長三角地區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的智算中心,將通過算力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深化人工智能應用,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助力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發展。
該中心立足蕪湖、服務全省、輻射長三角,首期規劃建設3000P 智算能力,今年內建成投入1000P 智算能力,意味著每秒有100 億億次的浮點運算能力。隨著蕪湖集群智算項目持續落戶園區,將建成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萬P 智算產業園,并逐步推進人工智能芯片國產化,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8 月10 日,由杭州地衛二空間技術(杭州)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遙感衛星——“地衛智能應急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爸袊最w以人工智能(AI)載荷為核心、具備智能操作系統的人工智能衛星,即將正式投入運營。”地衛二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王春暉說。據悉,這也是首顆浙產人工智能衛星。
與傳統遙感衛星相比,這顆衛星的核心優勢在于企業自主研發的星載智能載荷處理單元“弦”。通過這顆“超級大腦”,衛星在太空就能實時獲取、分析、傳輸數據,可實現語義理解、在軌識別、智能分割、智能壓縮、無效數據清洗、大模型推理等星上AI 能力。
近日,浙江嵊州舉行第三屆中國·紹興“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全球創業大賽嵊州市新能源裝備專項賽,通過激烈角逐,8個優質創業項目脫穎而出,并直接簽約落地。
據相關人員介紹,此次大賽于今年舉行的上?!め又萑瞬胖芑顒悠陂g揭榜開賽,分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海外五大賽區,共吸引了120 余個項目參賽,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通過線上視頻展示和線下路演的方式,角逐出參加總決賽的“種子選手”。目前,嵊州已經連續6 年舉辦創業創新大賽,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上千個項目通過層層選拔,已有百余個優秀創新創業項目落戶,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活力。
9 月11 日,江西省首支中醫藥產業基金——贛江中醫藥產業整合基金正式簽約啟動,基金總規模20 億元,精準投向中醫藥全產業鏈項目,助力贛江新區打造數字中醫藥產業集群。
據悉,該基金由江西贛江新區現代產業引導基金、江西贛江招商有限公司聯合國內領先的數字醫療服務平臺微醫集團(浙江)有限公司,以及國內知名投資機構深圳嘉道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這也是江西國控集團市場化運作的首只獲批基金。
基金首期擬投資近5億元,主要投向上合傳統醫藥交易中心、中醫慢病醫聯體、經方顆粒、道地藥材產地倉、智慧煎藥中心和中藥大品種六大項目。據了解,今年以來,贛江新區基金招商全面起勢,發起設立百億元規模的江西贛江新區現代產業引導基金,重點推進12 只子基金,認繳總規模87.5 億元。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2023 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江西省獲批項目數創歷史新高,共有1077 項,直接資助經費達3.7 億元。這標志著江西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邁上新臺階,原始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統計顯示,今年江西省獲批重點項目6 項,其中江西師范大學3 項、南昌大學2 項、東華理工大學1 項,資助經費達1355 萬元,為近十年江西獲批該類項目數最多的一年。面上、青年項目獲批數大幅提升,今年江西省面上、青年項目立項數分別為103 項和207 項,較上年度增長8.4%和14.3%,均創歷史最好成績。
日前,全國海洋科技大市場暨半島科創技術轉移(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啟動儀式在山東青島高新區舉行。活動現場,青島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青島國家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上技所申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青島阿斯頓工程技術轉移有限公司簽約共建“成果轉化+金融支持+產業賦能”成果轉移轉化生態體系。
全國海洋科技大市場暨半島科創技術轉移(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將構建“一網一廳”兩大服務平臺,“一網”即線上系統——打造海洋科技“全在線”技術交易生態系統;“一廳”即全國海洋科技大市場綜合大廳,擬定建于青島高新區創業大廈,提供海洋技術交易“一站式”線下服務。未來,服務平臺將打造7 大核心業務板塊,構建多元主體協同、線上線下融合的成果轉化生態,全面支撐青島“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
8 月24 日,第19 屆CCF 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在青島開幕。本次大會以“算力互聯·智領未來”為主題,共舉辦11 場特邀報告、6 場產業報告、46 場主題論壇、30 余場特色活動,8位院士到會指導,3000 名行業專家參與。會上,國家超算濟南中心、青島中心與無錫中心等單位共同簽約成立“神威聯盟”,多家科研院所、頭部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年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嶗山實驗室、青島海洋科技中心等5 家單位承辦,山東省科技廳等為支持單位。
近日,國際期刊《自然》(Nature)以快速發表的形式報道了福建農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帥李教授團隊題為“Bonding wood with uncondensed lignins as adhesives”的最新研究成果。福建農林大學為唯一完成單位。這是福建農林大學生物質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在生物質資源高值化利用領域研究出的一項重大成果。
為解決產業基礎薄弱、創新驅動引領作用不明顯的難點痛點,莆田市委人才辦和市科技局聯合發布《莆田市選派“科技副總”的實施方案》,啟動“科技副總”選派工作。近日,莆田首批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8 名“科技副總”已到20 家企業上任,為企業科技創新突破瓶頸“精準把脈”,更好促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設高水平的實驗室體系是江蘇打造戰略科技力量、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支撐。近年來,江蘇省不斷推進實驗室體系建設,目前共建有國家實驗室1 個、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40 多個、省實驗室3 個、省重點實驗室140 多個。近期,由蘇州實驗室牽頭,在蘇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實驗室及部分省重點實驗室等共同組成的江蘇省實驗室聯盟在南京正式成立,首批成員單位共55 家。
近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區。示范區高新區涵蓋青浦、吳江、嘉善三個片區,規劃面積約19.54 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數字產業、智能制造、綠色新材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總部經濟、綠色科創服務兩大特色產業,形成“3+2”的主導產業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