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宇嵚 蔣英
智慧黨建平臺的建設對提升高校智慧黨建工作質量意義重大。在建設智慧黨建平臺期間,高校應突出育人工作特色,堅持系統化規范化原則,并確保該平臺的動態更新。同時,高校還應正視智慧黨建平臺運行中存在的資源整合不力、共建共享不夠深入等問題,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優化措施,保障智慧黨建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在現代化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黨的各項工作逐漸與互聯網緊密結合,黨建工作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1]與此同時,高校基層黨組織陸續在工作中引入“智慧黨建”等新理念。[2]本文選取江蘇省某樣板支部培育單位為研究對象,以智慧黨建理念為基礎闡述了高校智慧黨建平臺構建及優化策略,旨在為其他高校總結智慧黨建平臺構建經驗。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黨建工作,既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黨建工作改革創新的必然趨勢。因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在政策層面,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強調要將傳統黨建工作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相結合。例如,2019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曾明確提出:“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創新黨組織活動內容方式,推進‘智慧黨建’,使黨內政治生活始終充滿活力,堅決防止和克服黨內政治生活不講創新、不講活力、照搬照套的傾向。”
智慧黨建的目的在于運用大數據、云空間等信息化手段構建功能全面、覆蓋面廣、形式多樣的智慧平臺,以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的智能化水平。[3]智慧黨建平臺采用智慧黨建平臺來配合育人工作[4],不僅能發揮互聯網的交互性、親民性、便捷性優勢,還能將傳統的理論知識學習轉變為形式豐富、立體生動的學習模塊,進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智慧黨建平臺集資源共享、平臺互動、考核統計等功能于一體,可以在不斷提升黨員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黨建工作的系統性、公開性、規范性。首先,智慧黨建平臺的搭建具有系統性,高校應將基層黨組織的活動記錄、理論學習資料、榮譽文件等分模塊、系統化進行整理與存儲,為后續總結與改進黨建工作提供依據;其次,智慧黨建平臺具有公開性及透明性特點,高校可利用該平臺的統計功能對基層黨組織成員進行年度定量化考核,以確保考核結果更加公正、透明;最后,智慧黨建平臺的搭建具有規范性,有利于高校形成一套完善的黨建工作標準與模板,形成統一的工作風格,突出支部黨建工作特色。
1.突出頂層設計的系統性、規范性
智慧黨建平臺有助于高校利用各類信息化手段來引導黨員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及時宣傳黨的重要思想理論成果,提升基層黨組織工作效率。[5]因此,高校在搭建智慧黨建平臺時應突出頂層設計的系統性與規范性,并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滿足立德育人的基本需求。
2.突出高校黨建平臺特色
構建智慧黨建平臺是高校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目標的基礎,該平臺面向所有在校學生、教職工黨員,能夠為高校教師思政育人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教學素材。以江蘇省某樣板支部培育單位為例,該支部目前已經具備依托智慧黨建平臺形成“雙融雙創”特色黨建文化品牌,推動支部建設創新、建設成果創優的能力。
3.堅持動態更新與維護
高校構建智慧黨建平臺的初衷是輔助線下黨建工作開展,因此,高校應定期維護平臺功能,保障信息安全,并堅持動態更新學習資源,保證學習資源的實時共享。
高校在設計智慧黨建平臺時必須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信息化技術為手段,以立德樹人為最終目的,著力打造各基層黨支部的特色黨建文化品牌。以江蘇省某樣板支部培育單位為例,其重點圍繞以下幾點內容打造了“五位一體”智慧黨建平臺。
1.整合現有資源,完善理論學習模塊
該黨支部依托智慧黨建平臺的云存儲功能,結合高校育人特色,在理論學習模塊中整合了文本、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的素材資源;依托數據收集功能與線上互動功能,在每一個理論學習單元后適當增加了“微測驗+微討論”等環節,旨在以賽促學,增添理論學習的趣味性。同時,該黨支部還鼓勵全員參與平臺建設,開發“微黨課”“微評價”等系列主題,促使黨員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與。
2.規范制度建設,激發工作熱情
在省級樣板支部創建期間,該黨支部匯編并整理了系列制度,并隨時接受監督;建立了黨支部榮譽墻、全媒體報道墻,以激發黨員提升黨建工作成效的熱情。
3.優化課程思政、服務社會模塊設計
該黨支部打造的“雙融雙創”特色黨建文化品牌將黨建工作與思政育人工作融合在一起。同時,為解決高校教師在思政育人方面資源不足的問題,該黨支部優化了課程思政模塊設計。而在服務社會模塊,該黨支部通過創新“校、企、行”黨建共建的新宣傳模式,以黨建引領學術研究、社會服務工作,有效提升了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1.線上與線下有效結合
目前,江蘇省某樣板支部搭建的智慧黨建平臺已擁有224 項學習資源。其中,文字類資源占比43.2%,圖片類資源占比34.8%,視頻類資源占比19.5%,其他類型資源占比2.5%。形式多樣的學習資源有助于黨員同志從多維度深刻理解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該智慧黨建平臺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確保黨員在移動終端能夠隨時隨地交流、學習,進而促進黨支部工作的有序開展。
2.科學統計學習數據
依托智慧黨建平臺的數據處理功能,所有成員的學習情況都可以及時反饋給黨支部,有利于黨支部科學、準確地分析問題,有計劃地調整學習內容與學習形式。在進行年度考核時,該平臺還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定量化考核指標,提高考核結果的精準度、透明度。
3.黨建工作精準決策
與傳統的黨建工作相比較,智慧黨建平臺具備統計匯總、電子臺賬等多種功能,可以在減少黨務工作者工作量的同時,保證信息透明、精確。另外,根據智慧黨建平臺反饋的數據,黨支部可以制定相應的監督管理措施。
首先,黨支部成員的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且存在任務式點擊的情況;其次,平臺的共建共享性不足,各黨支部之間無法互通共享學習資源,信息更新滯后;最后,平臺建設與應用的評價反饋不足,智慧黨建平臺的構建尚未形成統一的評價標準。
智慧黨建平臺可以為黨員的組織生活、基礎理論學習帶來便捷,起到輔助與補充線下活動的作用。在后續平臺優化過程中,高校應全面整合資源體系,進一步提高黨員的學習主動性。
在線上智慧黨建平臺的輔助下,全體黨員都可以參與黨建工作,且不受時空的限制;在智慧黨建平臺的后續優化環節,高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交互功能,鼓勵黨員之間、黨支部之間積極交流;協作創建聯通各高校黨組織的共建共享平臺,實現資源互通、成果共享,真正將高校黨建工作與育人工作深度融合。
目前,江蘇省某樣板支部搭建的智慧黨建平臺尚處于運行初期,后續還要建立健全智慧黨建工作機制,保障黨建工作的公開性、透明性;在打造高校特有的基層黨支部文化品牌的同時,提高智慧黨建平臺與高校育人工作的適配性,全面提升智慧黨建工作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