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申皓月
◆ 耐力跑屬于一項鍛煉價值比較高的運動項目,鍛煉場地限制比較小,對學生良好體育習慣的養成、勇于拼搏精神品質的培養、身體素質與體能的發展皆具有重大作用。可因為耐久跑對體能要求比較高,整個學習與練習過程比較單調與枯燥,學生需要面臨較大的生理負荷挑戰。一些教師教學方法比較傳統、單一,部分學生對耐久跑的價值意義認識不到位,導致教師耐力跑教學難以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接受,學生對耐力跑持有一種比較抵觸和害怕的心理,耐力跑的價值難以發揮,耐力跑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筆者結合自身耐力跑教學的經驗,分析了初中耐力跑教學中應用“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具體策略,希望對耐力跑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 快樂體育;初中生;耐力跑;教學現狀
圖1 耐久跑教學
初中體育教學包括多個項目內容,其中主要的一個項目內容是耐力跑,耐力跑項目主要目的在于增強學生內臟器官技能,提升學生體能,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不放棄的拼搏精神。但很多學生對耐力跑運動項目興趣不高,甚至部分學生比較反感耐力跑,這是因為耐力跑屬于一個單循環運動,整個運動過程耗時長,且比較枯燥,特別是耐力差的學生,對耐力跑運動非常抵觸與恐懼,這導致學生上課依從性、主動性、積極性都比較差,學生對教師耐力跑教學的配合度比較低,最終導致耐力跑教學效率比較差。耐力跑教學開展不順利除了學生主觀態度比較敷衍之外,還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枯燥,教師一般采取理論加實踐的教學方法,耐力跑的理論知識并不多,教師講完之后就讓學生重復練習跑,一些怕苦怕累的學生就會想辦法應付教師布置的練習任務,整個教學過程缺乏創新性,教學質量不高。因此,很多體育教師都在嘗試采取創新的教學模式,“快樂體育”就是目前教師在耐力跑教學中應用比較廣的一種教學模式,旨在改善學生對待耐力跑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以及教師教學效率。
“快樂體育”教育的基本手段是運動,即教師為了增強學生體能,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盡可能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獲得更多快樂體驗的一種教學模式[1]殷世文.快樂體育理念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路徑探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0(21):109.。快樂體育除了強調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得體驗樂趣外,還注重讓學生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快樂體育的指導思想就是兼顧運動技能的掌握與運動體驗樂趣的獲得,促使學生在快樂體驗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培養學生重視體育意識和習慣,快樂體育對素質教育以及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達成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快樂體育可以采取小群體學習法、集體比賽法、挑戰練習法、游戲法等多種體育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通常是初步體驗體育運動,感受運動樂趣[2]夏軍民.以快樂體育為導向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6):40-41.;挑戰學習,熟練掌握運動技能;感受學習樂趣,增強運動信心;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創造改良教學過程,創造快樂體育課堂。快樂體育教學展開的方法有多種,但體育教師在選擇的時候需要考慮學生的性別、年齡、身心特點、學情掌握以及場地器材等,教師需要設計并選擇一個或多個讓學生體驗體育樂趣的環節,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教學環節之間需要具有關聯性,通過逐層遞進、相互關聯的環節,讓學生體悟到體育運動的樂趣[3]田志堅.以快樂教育為導向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19(53):149.。
耐力跑的教學目標包括三方面:(1)認知目標。教師通過耐力跑教學讓學生對耐力跑有一個初步認識,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耐力跑方法以及呼吸方法;(2)技能目標。通過教學提升耐力跑的素質,增強學生持久跑的能力;(3)情感目標[4]戎永祥,鄭萬紅.探究以快樂體育為導向下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2):4,6.。教師帶領學生體悟耐力跑的快樂,讓學生在耐力跑中有所得有所獲,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增強耐力跑信心,培養學生拼搏、奮斗的精神和良好品質。
圖2 耐久跑教學圖
很多學生之所以對耐力跑的態度不夠端正,主要是因為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耐力跑的價值,不能將耐力跑和自我發展、自我身體素質提升聯系起來。學生思想認識上的偏差會體現在耐力跑課堂上的行為表現,耐力跑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又苦又累的考驗,毅力比較差的學生很容易放棄,部分學生甚至會想各種借口請假,以此來逃脫耐力跑。因此,體育教師在開展耐力跑教學前,應當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學生一起討論耐力跑的各種價值,讓學生明白耐力跑對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促使學生思想上重視耐力跑,這種重視會直接體現在學生的課堂行為配合上[5]高敏堅.快樂體育理念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考試周刊,2020(32):5-6.。“快樂體育”的理念之一是“減法”教學,即不要讓學生將體育運動當做學習負擔,要讓學生將體育運動作為一種釋放學習壓力的方法,所以體育教師在耐力跑中不能一味用“跑的長短”“跑的快慢”等指標來衡量學生的成績,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生具有個體差異,只要學生在自身力所能及范圍內跑完全程,就是一種勝利和突破”,教師可利用案例、口號等激發學生對耐力跑的興趣,興趣驅動下學生會主動參與到耐力跑鍛煉中,主動參與是學生感受耐力跑樂趣的前期基礎。
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印度馬拉松運動員Fauja Singh的故事。馬拉松是典型的耐力跑,一些學生不能理解馬拉松運動員對這項運動為什么如此熱愛,教師可以利用Fauja Singh跑馬拉松的經歷,讓學生認識到馬拉松對一個人的價值。Fauja Singh出生后特別瘦弱,直到5歲才開始慢慢正常走路,他在成年后成為了一名農場工人,80歲以前都和大部分人一樣,沒有接觸過馬拉松,對馬拉松也沒有任何的興趣,80歲以后他的妻子和兒子相繼去世,這給他造成了較大的心理打擊,讓他喪失了生活的希望,89歲時候他在電視節目上第一次看到了馬拉松,并開始嘗試參加馬拉松,馬拉松成為Fauja Singh生活的轉折點,他在馬拉松跑步中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在2011年已經100歲,這一年他完成了八項世界年齡組記錄,共用了8h11min6s秒跑完了多倫多海濱馬拉松,他開始成為100歲的年長馬拉松運動員與世界記錄保持者,截止2022年,他已經跑了23年,在這23年中共參加了十多場馬拉松運動,在未來將依舊采取輕度的跑步運動來保持健康。教師通過Fauja Singh的故事讓學生正確認識耐力跑對個人身體健康以及人生價值的意義,幫助學生形成“生命不息,運動不止”的體育思想,促使學生端正耐力跑的學習與鍛煉態度。
耐力跑本身是一個比較單調的運動,如果學生對耐力跑沒有興趣和熱情,很難真正意義上投入到耐力跑運動中,初中耐力跑的意義主要是讓學生將耐力跑融入到自身的日常生活中,通過日常的耐力跑訓練增強體質[6]劉夢欣.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策略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2):83-84.。因此,“快樂體育”成為初中耐力跑的一個常見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帶著興趣感受耐力跑的魅力。一些學生對耐力跑有一個偏差認知,即耐力跑就是簡單的跑步,不需要任何的技巧,教師需要糾正學生的這一偏差認知,讓學生認識到任何一項運動都有自己的技巧,掌握技巧可以讓運動變得更為輕松和容易,耐力跑起點、過程和終點的跑步姿勢各不相同,教師可以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簡單講解耐力跑的技巧,然后直接組織學生進入耐力跑實踐活動中。“快樂體育”是一個相對比較抽象的概念,體育教師需要將其具體化,換而言之,教師需要設計趣味性比較高的教學方案,達到耐力跑教學目標。體育教師需要遵循“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先組織學生練習短跑、慢跑,然后再逐漸過渡到長跑和快跑,給學生一個適應和過渡的階段,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個體差異化實施針對性的分層教學,即按照學生的生理機能以及耐力跑情況將學生劃分成A、B、C三個層次,不同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和鍛煉計劃。倘若運動量過大,超過學生身體負荷,學生心理也會因為身體的不適對運動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合適的跑步量可以讓學生始終對耐力跑抱著較高的熱情,同時教師可以采取定量與定時結合,多地形、比賽、游戲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耐力跑積極性與主動性。
圖3 耐力跑不同階段的跑步姿勢
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耐力跑的時候喊一些類似“Live fast,run hard, never look back!”等振奮人心的口號,還能夠選擇一些快節奏的歌曲播放給學生,帶動學生情緒上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采取一些多樣化的耐力跑方法,比如障礙賽,在跑道上設置一些有趣的障礙,學生在跑的過程需要獨立或是合作翻過障礙,初中生一般好奇心與好勝心都比較強,其翻過障礙物會獲得一種征服的快感,跨欄架、體操墊等都可以成為障礙物,為了豐富整個障礙賽過程,教師可以設置一個“特種兵”訓練的場景,讓學生扮演“特種兵”,初中生對“特種兵”有一種天然崇拜,這種角色扮演會鼓舞學生的士氣,有些學生在跑的過程可能已經累的想要放棄了,但是旁邊教師與學生的加油鼓勵,“特種兵”身份自帶的榮耀,會成為學生堅持跑完全程的動力和勇氣。再例如,教師可以將接力賽和游戲結合在一起,四個學生為一組,按照學校的跑道同時參賽的學生有四組,教師選擇四個動物圖像,第一個學生看完動物圖像之后,跑向第二個學生,不能說話,只能用肢體動作表演,第二個學生跑向第三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繼續進行肢體動作表演,第三個學生繼續跑向第四個學生進行表演,第四個學生跑到終點猜測是什么動作,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游戲模式,將傳統的接力棒跑步轉化成這種游戲接力賽,可以讓整個過程充滿學生的笑聲,讓學生感受到跑步的快樂。
耐力跑教學需要師生的互相配合,傳統耐力跑課堂是“師本教育”的一種模式,課堂中心是教師,學生就是單純的按照教師的指令展開諸多訓練,“快樂體育”強調突出學生在耐力跑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其更符合“生本教育”理念。因此,體育教師需要多關心、引導、鼓勵學生,教師不能簡單用跑的快慢、長短將學生劃分成差生或是優等生,教師應當一視同仁對待所有學生,多和學生展開情感交流,多組織一些團體體育活動,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構建和諧課堂,提升學生對課堂的配合度,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除了基本的耐力跑訓練外,教師還可以安排一些有利于團隊合作精神發展的活動,“三人四足”或是“兩人抱球跑”等都是娛樂性、趣味性較高的團體活動,以“三人四足”為例,三個學生并列站立,用繩子將相鄰兩個學生的腳綁在一起,學生要想走到終點,就需要配合隊友的步伐,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兩人抱球跑”也是一樣的道理,學生需要和隊友合作才能將球順利拿到終點,這種團體活動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團隊合作是重要的體育精神,實現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初中耐力跑教學中應用“快樂體育”,可以解決教師“教”和學生“學”兩者間的矛盾,能夠讓耐力跑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變得更為豐富和有趣,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耐力跑的熱情和積極性,對學生學習、鍛煉效果具有提升作用,對學生身體素質與體能具有提高意義,同時有利于學生智力、意志力的鍛煉和發展,促使學生逐漸形成迎難而上、不畏艱難、勇于拼搏、獨立思考、團隊合作等精神與良好品質,有助于學生成長為新時代國家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