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行
摘 要:勞動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茶文化是我國重要的文化育人資源。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可充分發揮茶文化在勞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目前,茶文化融入勞動教育體系過程中存在著茶文化資源商業氣息濃厚、挖掘廣度與深度不足、育人作用不夠凸顯等問題。對此,本文提出提升勞動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強化勞動教育的政治導向和價值引領、充分發揮高校的主體作用、推動茶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課程有機結合、推動創新創業實踐與茶文化相融合等實踐路徑。
關鍵詞:勞動教育體系;茶文化;開發;利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要求“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茶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分支,是一個多民族、多社會結構、多層次的文化整合系統,包含著物質與精神、高雅與通俗、功能與審美、實用與娛樂等重要內容,具有教育教化的重要功能。對茶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挖掘與利用,并將其融入勞動教育體系中,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文化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協同發揮育人的關鍵作用。本文分析了茶文化融入勞動教育體系的價值意蘊、現狀與問題和實踐路徑,以期為當前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理論參考與實踐策略。
一、茶文化融入勞動教育體系的價值意蘊
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唐代陸羽的《茶經》開始,我國有關茶葉的相關實踐就以一種文化的形態在中華文明中流傳下來,不斷地發展和創新,直至現在,茶文化依然散發著其獨特的魅力,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相關產業和教育領域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茶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
從茶文化的發展歷程來看,茶文化脫胎于中華民族千年來的茶葉相關實踐,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豐富的茶文化。除去茶文化中茶的本體內容來考察,茶文化的形態特征具有傳統文化的特點。例如,茶藝的物質載體、茶道的語言特點和茶葉的種植方式,無不與中華傳統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當探尋茶文化的內在意蘊,首當其要是一種傳統文化形態的顯現;當人們對茶文化進行體驗時,首先追問的是民族溯源,即茶文化是民族精神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此看來,茶文化作為一種以農作物實踐所展開的文化形態,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內涵,已成為傳統文化的一種標志。
(二)茶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是文化形態中客觀存在的,但又依賴于主觀開發的一種要素。它既可以是內容本身,也可以是篩選內容的框架。思政元素產生的重點在于,主體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發掘思政元素。茶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如茶文化中蘊含的倫理意涵、價值追求和道德規范等內容,都可以在邏輯中將其拆分為可以開發與利用的思政元素,與符合當下政治價值的意識形態內容進行有機結合。所以,茶文化中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是毋庸置疑的,但關鍵在于,如何通過一種框架去發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利用合理的途徑將其與教育、宣傳等進行結合,以形成含有茶文化思政元素的教育和宣傳實踐路徑。
(三)茶文化具有鮮明的勞動文化意涵
文化不能脫離物質的承載,茶文化產生于與茶葉相關的實踐活動。回顧歷史,人們發現茶葉、種植茶葉,以至于逐漸引申出關于茶文化的獨特內容,茶葉是茶文化的主線。若進一步對茶葉本體進行探析,茶葉相關活動還是一種具有鮮明特點的勞動活動。人們種植茶葉、制茶以及飲茶都屬于勞動的一種,因此,茶文化具有鮮明的勞動文化意涵,具有勞動的屬性特征。人們通過辛勤的勞動種植出清香可口的茶葉,造福一方,是茶文化具有勞動屬性的內在邏輯。將茶文化衍生出的相關資源與勞動教育進行結合,具有一定的天然優勢,即兩者內容都存在一種勞動屬性,無論對茶文化如何進行拆解,也無法脫離茶文化中的勞動文化意涵。
綜上所述,以構建勞動教育體系為導向,對茶文化進行開發與利用,有利于茶文化中的勞動教育價值的發掘,進一步促進茶文化精神內涵的釋放與精神本源的回歸,為勞動教育體系構建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與廣闊的實踐場所;有利于促進茶文化開發主體多元化,強化高校、政府在資源開發中的主導地位,提高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程度與水平,促進茶文化自覺形成;有利于明確茶文化開發與利用導向,實踐證明了茶文化融入教育教學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所以必須結合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要求,構建出具有茶文化相關內容的勞動教育體系,強化茶文化在育人領域運用的導向性。
二、茶文化融入勞動教育體系的現狀與問題
茶文化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資源,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發與利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資源體系。可以看到,各地根據自身茶文化資源稟賦,借助文創旅游、研學旅行和創意設計等方式,不同程度地開發與利用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資源,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豐富了茶文化資源的多樣性。但總體而言,茶文化資源商業氣息濃厚、挖掘廣度與深度不足、育人作用不夠凸顯等問題,制約了茶文化在勞動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發揮,有待進一步將茶文化開發與利用向縱深推進。
(一)茶文化資源商業氣息濃厚
茶葉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作物,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了增長點。各地政府、企業以及個人從經濟利益出發,對茶文化進行了開發與利用,構建了為經濟利益服務的茶文化資源架構,此種模式的弊端在于,以經濟利益為導向形成的茶文化資源架構帶有濃厚的商業氣息,大部分披著茶文化外衣的景點、博物館和茶體驗館背后都存在著變現的意圖,并沒有對茶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說,文化體驗者在此種資源架構中進行游歷時,都存有是否進行消費的倫理選擇,這可能帶來一種天然的消費緊張,難以獲得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文化傳播效率也相對較低,難以形成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認知。
(二)茶文化開發與利用程度不足
由于相關主體都存有一定的變現意圖,對茶文化背后的深刻內涵與價值意蘊缺乏開發與利用的動機,同時對茶文化的創意設計也被經濟利益的框架所束縛,缺乏在想象空間中肆意迸發潛能的內生動力。從目前茶文化開發與利用程度來看,茶文化資源大多以文創產品、茶葉食品、旅游路線和茶體驗館等形式呈現,茶文化資源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的聯系較少,缺乏以茶文化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產品,文化底蘊與文化深度不足,對價值追求、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等層面的內容探討不足。
(三)茶文化的育人作用不夠凸顯
雖然許多地方已建立起獨具特色的茶文化資源體系,但將其融入教育的程度不足。茶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精神符號,包含倫理教化、道德教育與價值觀念等重要內容,具有相應的育人功能,需要相關主體轉變開發與利用理念,歸納總結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借助制度、機制和體制等優勢,發揮其育人的關鍵作用。同時必須看到,茶文化與我國農耕文化也具有天然的聯系,應重視茶文化中蘊含的勞動要素,積極將茶文化融入勞動教育體系中,在豐富體系資源種類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勞動教育體系的育人力量。
三、茶文化融入勞動教育體系的實踐路徑
茶文化是構建勞動教育體系、助力“大思政”格局形成的重要內容,但由于很多現實因素,其開發與利用的實踐向度未能朝著勞動教育的方向有效發展。如今,《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應系統考慮如何在構建勞動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下,推動茶文化開發與利用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充分發揮茶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提升勞動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茶文化不僅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道德文化、禮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茶文化在我國社會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茶文化中蘊含著茶鄉風俗、茶道習俗等內容,必須將茶文化融入勞動教育體系中,不斷豐富勞動教育的實踐內涵,提升勞動教育的文化價值。要在勞動教育的內容、形式中融入茶文化,讓學生在進行茶文化體驗時,感受勞動對人生觀的形成、成長道路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自覺從茶文化中認識勞動的重要價值,以此提升勞動教育的親和力。同時,茶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精神獨特性以及文化精神指向,在融入勞動教育體系過程中應該根據茶文化的特點,針對性地和勞動教育中的特定內容進行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勞動教育發展路徑。
(二)強化勞動教育的政治導向和價值引領
茶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如一系列價值追求、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深入發掘其中的勞動教育內容,有利于強化勞動教育的政治導向與價值引領。勞動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注重對與當下政治價值、道德原則相一致的茶文化內容進行深度挖掘與闡釋,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通過茶文化這一中介因素,有效了解政治發展的方向,明晰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與政策制定的內在原因,自覺擁護黨的領導,承擔起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
(三)充分發揮高校的主體作用
勞動教育體系包含各級各類教育主體,其中高校是勞動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主體,利用茶文化推動勞動教育發展,必須充分發揮高校的主體作用,通過建立制度、機制和體制,有效激發高校的主動性,提升勞動教育體系的科學化程度,發揮勞動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協同育人作用。重點梳理高校課堂教學或實踐教學的任務、目標,整合勞動教育相關的實體化資源,形成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合力,增強勞動教育的實效性。
(四)推動茶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課程有機結合
勞動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愛勞動、懂勞動的良好心態與觀念,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課程促進良好勞動心理情緒的形成,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路徑。可以對茶文化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要素和內容進行篩選與挖掘,適當地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課程的教學規劃,根據學生發展的科學規律,將茶文化有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課程中,讓學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培植熱愛勞動的情感,理解勞動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形成對生活、工作等領域的勞動自覺。
(五)推動創新創業實踐與茶文化相融合
在現有的高校創新創業團隊的基礎上,結合示范性茶產業學院建設,探索融合茶文化資源的特色創新創業團隊建設新模式,進一步推動創新創業實踐與茶文化的深度融合。積極開發與利用茶文化,有利于促進產業發展、資源協調和設計創新等,是構建勞動教育體系中創新創業內容的重要抓手。因此,要充分了解創新創業實踐中所需的資源要素和教育內容,有針對性地開發和利用茶文化、統籌和協調茶產業及文創產業中的關鍵環節,為構建勞動教育體系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001).
[2]班建武.“新”勞動教育的內涵特征與實踐路徑[J].教育研究,2019,40(1):21-26.
[3]何云峰,齊旭旺.論勞動教育的本質:基于勞動的屬人性與非屬人性及其關系的視角[J].南京社會科學,2023(7):125-132.
[4]景慶虹.論中國茶文化海外傳播[J].國際新聞界,2012,34(12):69-75+100.
[5]姜天喜.論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30-32.
[責任編輯:王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