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水墨畫屬于國畫的一種繪畫形式,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繪畫手法中以留白藝術最為典型,作品構思過程中可以通過留白體現內容的虛實關系。本文將水墨畫留白藝術相關概述作為出發點,分析水墨畫留白藝術的美學價值,探討水墨畫留白藝術對視覺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水墨畫;留白藝術;整體視覺;影響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8-00-03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國畫作品中多的是巧奪天工的佳品,以精心刻畫、鬼斧神工的創作手法為我們呈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雖然寫實作品工于匠氣,但由現代審美角度出發,無論任何一種藝術手法均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自古以來,水墨畫所體現的藝術審美便能夠居于大雅之堂。從整體表現形式來講,水墨畫并沒有過度使用繪畫技巧,而是通過作品表達意境,無論是名山秀水的壯大或是漁樵耕讀的悠閑,均可以借用水墨畫得到體現,而不需要濃墨重彩的刻畫與描繪。雖然精致華麗的繪畫藝術能夠表達意境之美,但人們通常認為并未達到最高級的藝術境界,反而覺得樸素的留白藝術更能夠充分登頂中國傳統繪畫的最高峰,從始至終為人們審美觀及藝術觀的發展指明方向(見圖1、圖2)。
一、水墨畫留白藝術概述
(一)水墨畫中的留白技法介紹
“留白”即“雅玉”,是一種藝術創造技巧,在傳統國畫創作過程中較為常見,并且具有關鍵作用,指的是繪畫藝術中,為了能夠協調作品繪畫章法及畫面布局,故意留下空白,為觀賞者提供想象空間。留白可以讓畫作更加傳神、瀟灑自然,讓觀賞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不僅如此,留白還能夠激活觀賞者思維,拓展思想境界,留給觀者更加廣泛的想象空間,從而通過繪畫作品理解作者創作意境。“空”不代表“無”,反而是“有”的重要體現,在國畫作品中起到支撐作用。宗白華提出,正是因為留白使得水墨畫更加富有氣韻,透過畫作能夠了解作者想要通過作品表達的思想,體現繪畫作品所蘊藏的生命力[1],使觀畫者對留白產生正確認知,感受作者心中所想,跨越時空牽絆產生交集,這也是水墨畫創作的佳境。傳統水墨畫留白并不是單純的繪畫技巧,同時能夠體現作品的審美意境,帶給人無限想象,可以從以下層面著手分析:一則留白具有掌控全局的能力,配合筆墨刻畫,看似不經意間,實則全部在作者計劃之內,能夠全面總結作品特征,吸引觀賞者注意留白之處,在虛無縹緲中體現審美形式。二則水墨畫有限的留白空間內充斥著豐富的意識色彩,出于觀賞者不同心境,能夠對作品產生不同理解。三則留白包含大量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涉及東方哲學思想,同時也是作者的人生體驗。留白和傳統哲學思想存在直接聯系,老子認為“‘有來自天下萬物而失于‘無”,充分體現了二者間的辯證關系。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審美精神、價值追求以及哲學思想,對于水墨畫的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二)水墨畫留白藝術形式的語言特點
1.獨具審美的章法布局
“謝赫六法”中的“經營位置”指的便是水墨畫的畫面布局,也是水墨畫創作的重要規則,章法布局相關理論是古人創作繪畫作品的關鍵,其中凝聚了古代藝術家的思想結晶及創作理論,推動著水墨畫創作不斷向前發展。水墨畫最初創作階段,繪畫者需要合理布局繪畫內容,妥善處理布局的疏密,這也是檢驗作品好壞的重要指標,作品所要表達的精神和氣韻通常借由內容布局得到體現,可見留白的表現形式在繪畫作品中發揮重要作用。
2.飄逸瀟灑的筆墨韻律
筆墨是對國畫繪畫技巧的總結,在水墨畫中的應用最為普遍。可以說,沒有筆墨,水墨畫便無法延續至今。但是,隨著時代不斷變遷,中國現代水墨畫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這種情況下,筆墨的作用及價值被人們所懷疑,雖然其中不乏認可的聲音,但爭議頗多,盡管如此,依然無法否認筆墨在水墨畫創作中的關鍵價值[2]。中國美協會員李曉松提出,中國畫包含了民族、單純、安靜以及質樸等多種元素,是中國畫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中國畫中的點點滴滴均能夠通過宣紙體現筆墨痕跡,這同時也是傳統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需要借由人文精神及筆墨功底獲得支持,在這種精神達到一定高度后,便能夠通過特定環境生成國畫特有的意境及味道,而作為國畫的基本表現形式,水墨畫同樣具備這一點。
3.豐富多變的五色層次
水墨畫在重筆墨的同時,也會合理布局留白。黑墨、白紙是水墨畫的基礎,兩者相互協調成為極端的黑白兩色。核心的過渡顏色則通過不同水墨比例制造出來,用以表達空間、層次及深淺,以實現所要體現的藝術效果。所以,出現了“墨分五色”的觀點,正是因為“五色”層次,水墨畫才能表達出多姿多彩的筆墨效果,實現更理想的藝術層次。
二、水墨畫留白藝術的美學價值
(一)留白藝術對整體畫作的效果影響
水墨畫因為留白藝術的應用,在世界藝術格局中形成特殊的文化體系,使得我國傳統藝術無論精神理念或者價值觀,均能得到充分體現。傳統文化觀點認為陰陽乃萬物之本,以黑白為代表,而水墨在畫作中則代表陰陽法則。水墨畫中充分利用干濕、清濁、強弱、松緊、隱現、虛實等藝術形式,合理安排及部署所繪內容。作品創作過程中,需要嚴格掌握表現的“度”[3]。從傳統水墨畫內容布局層面來講,關鍵在于內容的相互協調,保證整體布局充滿藝術美感。假如過度突出某一部分,不但可能影響作品美感,同時可能影響作品本身的平衡和藝術體感。協調的黑白處理以及妥善的留白布局,能夠使層次不同的色彩呈現出理想的布局狀態,并且可以使筆墨及形色體系更加完整,發揮相互協調的作用,在遙相呼應的同時形成鮮明的對比(見圖3、圖4、圖5)。
(二)留白藝術的整體想象空間
繪畫作品創作過程中,通過留白藝術能夠保證內容布局的合理性,繼而賦予觀畫者更加豐富的想象空間。留白藝術使得觀眾在賞析水墨畫時產生無限遐想,雖然留白藝術沒有過分的色彩渲染,但因為能夠降低感官刺激,更容易讓觀畫者沉浸到作者的創作意境中,與其產生心靈的交集,或者進入更高層次的哲學境界。水墨畫作品中,以山河飛瀑或者山川云霧的描寫最為常見,用水墨描寫現實事物,使畫作呈現似是而非的美感,在畫作與現實之間形成一道屏障,創造一種距離美。
三、水墨畫留白藝術對視覺的影響
(一)在景觀中應用對視覺的影響
將留白藝術應用于水墨畫創作過程中,使觀畫者產生無限遐想,從而受到畫作意境的感染,產生“從無到有”的意趣。我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中,留白藝術最具代表性,能夠充分表達作者的社會意識本質及審美意境。自古以來,園林布局中便充斥中大量的詩詞歌賦,因此設計中富含大量留白意趣,無論花草樹木、亭臺樓閣或是山水建筑,無不體現了留白藝術的身影,使得園林景觀更加富有藝術趣味,成為文人雅士展示風采的最佳場所(見圖6、圖7)。
(二)在服裝設計中應用對視覺的影響
1.水墨畫留白藝術的章法布局對圖案定位設計的影響
水墨畫的留白能夠使內容布局更加合理。從古至今,繪畫名家創作過程中,均會長時間思考如何通過留白藝術保證作品的豐富與靈動。將留白應用于服裝設計時,能夠充分體現這一特征,普遍應用于水墨畫的布局中,可以更好地調節物體在畫面中的關系,直觀表達“黑”與“白”的對比,而這種對比應用于繪畫創作中,并不單純是指黑白。所以,服裝設計師應用水墨畫中的留白藝術時,應該盡量避免照貓畫虎,需要在考慮人體特征的情況下,合理構思圖案布局,如此能夠更好地體現留白藝術所蘊含的文化力量。以水墨畫“紙為白、墨為黑”的創作原則為基礎,借墨色描繪主體,以紙張原有色彩用作留白,無法表達作品含義。在作者的妥善布局后,畫面更加富有張力。體現在服裝設計中,設計師更加傾向于宣紙的米白色調或者普通紙張的白色,基于設計主體調整圖案布局,合理的留白藝術不僅使畫面顏色布局更加合理,并且能夠通過強烈的色彩對比向人們表達水墨畫中柔中帶剛的特殊氣場。
2.面料重疊、錯位模擬水墨畫留白藝術的暈色效果
現代服裝設計中,表達“意境”成為設計師所追求的目標,而不再如同以往一般重視直觀表達,但是通過水墨畫中的留白藝術,能夠使作品色彩鮮明,富有層次感,可以委婉、含蓄地表達創作意境,如此不僅能夠讓水墨畫沖破二維桎梏,升華至三維境界,同時能夠讓服裝設計在水墨畫留白的基礎上邁上新的高度。雖然同樣借助黑白兩色體現作品色彩,但并沒有直接進行色彩拼接,而是通過平行疊加的方式進行內外融合。內層以白色為主,外層用黑色薄紗進行覆蓋,使得內層變得朦朧,更加婉約,但又保留原有色調,讓黑邊兩色的銜接更加富有空間感。
3.服裝整體造型與人體的關系表現水墨畫留白藝術所呈現的空間感
傳統繪畫形式中,以水墨畫最富有代表作用,在二維平面中構思三維空間藝術。水墨畫特別是山水畫作品中,空間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作品結構中,通過層次布局賦予作品空間感,通過空間感能夠直接體現內容層次,而留白則是產生空間感及層次感的重要途徑。留白能夠讓二者在作品中共存,使觀畫者由二維空間穿越至三維空間。水墨畫創作過程中,作者通過留白表達作品中的“虛與實”,借助留白藝術體現作品中“空間布局”,尤其是古人創作山水畫時,留白不但能夠合理劃分遠山和近景,并且可以更好地體現云霧變幻的美感,將作者“遠眺群山”的意境表達出來。
服裝與人體之間具有一定空間感,正如上文所述,繪畫作品同時具備空間感和層次感。服裝造型設計中,通常會借由造型的加減進行體現,服裝中的扇形設計通過虛化人體曲線,增加服裝造型的線條感,使裙擺位置的開衩設計更加突出。模特行走過程中,通過缺口造型體現腿部線條,將空間感和虛實關系表現得淋漓盡致。服裝外層以薄紗覆蓋,能夠虛化模特輪廓外形,但因為內層面料特征,讓人體和服裝之間更加富有朦朧的體積感,從而增加了服裝造型的趣味性。
四、結束語
水墨畫經過多年發展,現存藝術佳作無數,而留白作為其中典型的繪畫技巧之一,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體現獨特的審美意境。留白脫離視覺限制,使作品更加靈動,妥帖的留白處理能夠為作品增加活力,不但可以充分體現作者繪畫功底,同時也是作者表達內心的重要通道,通過黑白交匯、虛實相交的方式表達精神訴求。因為水墨畫的影響較為深遠,能夠讓其他藝術形式借由留白變得更加豐富,使作品更加張弛有度,富有個性特征。
參考文獻:
[1]王一博.“留白”藝術在當代文化展示空間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20.
[2]張因.留白藝術在展覽中的運用——以“風范長存——毛主席遺物展”為例[J].藝術評鑒,2021,633(10):186-188.
[3]鄭芳芳.基于接受美學的中國畫留白藝術的審美呈現及現實運用[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7):113-118.
責任編輯:董冉達
作者簡介:張長勝(1998-),男,河北石家莊人,專科,從事美術描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