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夫寶


棗莊市嶧城區青檀中學小學部位于冠世榴園腳下,千年承水河畔。近年來,學校以“立德樹人、文化育人、勤學慧人、習慣成人”為根本導向,樹立“無處不課程、無事不課程、無時不課程”的大課程觀。基于“踐行青檀精神,培育時代新人”辦學理念下的多元課程架構,學校將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整合成有序而高效的課程體系,根據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按照課程承載的任務不同,分為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和校本特色課程兩大類。在課程設置上堅持全面發展,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養,面向未來;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的四大原則,全面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一、課程方案介紹
(一)課程目標
學校通過對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與校本特色課程的開發,為學生提供豐富而適應的課程,使學校課程結構更合理,學校特色更鮮明。同時,還使教師的教學理念進一步更新,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更讓每一位獨具個性的學生在道德、身體、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二)課程結構與設置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校結合實際,制定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大類。其中,國家課程是所有年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設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道德與法治等相關課程;地方課程是以三至六年級為主,開設綜合實踐課程和山東省地方課程,如傳統文化、環境與安全等;校本課程則是以社團為依托,面向三至六年級學生而開設的課程。
在校本課程的呈現上,學校有校級課程、班級課程、晨誦午讀課程3種不同的形式。校級課程是教導處指導各社團充分挖掘、整合學校育人資源,形成具有特色的社團課程。近3年來,學校先后成立了20余個校級社團,如體育技能類社團、美育技能類社團、文學文化類社團等。班級課程則分為讀寫育人課程及其他育人課程兩大類,讀寫育人課程分為晨誦、午讀、快樂英語、經典誦讀等,其他育人課程則是結合節日、活動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主題班會系列。晨誦午讀課程是引導學生閱讀《經典誦讀》《唐詩三百首》等傳統經典書籍,定期舉行經典誦讀展演活動,又或是中午設立20分鐘寫字課等。
二、課程實施
為進一步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性質,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為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學校將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的課時綜合使用,以學年為單位,開足新課標規定的課程,多方面統籌考慮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關系,提出可供學校師生選擇的地方課程方案。
課程規劃價值取向不是“給”而是“創”。基于這樣的認識,學校在課程實施方面采取以下策略。
(一)人人參與策略
對教師而言,每位教師都需要參與課程開發與實施。教師除了完成學科教學任務之外,還可選擇開設一門校本課程,校本課程可以是學科領域內的,也可以是跨越到所教學科之外的。對學生而言,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所長,自主選擇一門課程進行學習。學生所選的課程,至少堅持學習一學期,確保他們參與所選課程的學習質量。
(二)多元平臺策略
對教師來說,有充分的課程選取或設置自主權,既可以圍繞自身優勢學科,在學科群中選擇拓展型課程,又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設置一門綜合實踐課程。對學生來說,在完成國家規定課程學習的基礎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課程選擇權,為學生多元發展提供可能。
(三)適合可選策略
從學生需要出發,開設課程的教學既是教師勝任的,也是學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選擇。通過課程超市,促成學生快樂走班,享受最適合自己的課程學習。
(四)成功體驗策略
從教師評價出發,通過多種方式與途徑,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課程實施方面,學校首先通過例會、教研等多種形式,明確三級課程內容。其次,學校的領導小組分別采取聽課、業務檢查等手段查看三級課程的實施情況。在開齊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自主研發校本課程,根據需求對學校課程進行適當調整和發展,摒棄不符合時代和學生需要的部分,不斷為學校的教學工作注入新的內容和活力。
另外,在對各級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校會不斷地進行階段性總結,總結當前階段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好的方面繼續發揚,失敗的地方分析問題根源,不斷改進,為接下來的工作鋪平道路。
學校對課程實行學分管理。建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考核評價制度,通過撰寫小論文、作品展示、探索過程記錄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學校還把教師組織學生研修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情況,作為對教師評價的重要內容。
三、課程保障
(一)組織保障
學校強化層級管理,確定“層級首問責任制”,提高課程領導力和課程執行力。確定校長為課程管理一級責任人。引導全員共同制定學校課程文化核心價值,宏觀規劃整體課程;健全課程開發組織,監控課程實施過程。校長助理為課程管理二級責任人。制定學校課程方案,具體細化目標,組織落實方案和實施流程,監控課程實施過程,創新特色課程,總結管理經驗。教導處為課程管理三級責任人。結合市、校課改精神,指導教研組長制定學科教學計劃,統籌協調課程實施,引領組員開發自己獨有的校本教材、校本“學材”和校本“習材”,創造性地實踐,總結反思經驗。組長為課程管理四級責任人。指導組內教師制定教學計劃、有計劃地開展教研活動,提升本組教師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程實施的教學能力。教師則根據課程方案,通覽學段教材;參照課程標準,擬訂學期教學計劃;整合課程資源,充實課程內容,提煉教學經驗,評價課程效能。
(二)機制保障
尊重師生多元發展需求,多方協商完善課程體系。青檀中學小學部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和學校特色課程,與過去的興趣班或興趣小組不同點在于,一是以社團的形式延伸、拓展、補充了國家課程,并以國家課程為核心形成多門課程;二是每一門課程有獨立的課程設計;三是不同的課程有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承載多元化的育人功能;四是打破行政班級限制,學生在快樂走班中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改進課堂教學結構,促進課程校本化實施。在學校課程規劃中,學校堅持課堂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教師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策劃者、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突出兩個前置,即預習前置、自學前置;體現三種意識,即自主學習意識、合作學習意識、探究學習意識。堅持以課堂為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主陣地,加強教學管理團隊及一線教師的前沿技術培訓。在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進中,學校抓住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熱點,引入微課程設計和“智慧課堂”模式,力求突破課堂教學固有模式,真正實現課堂即學生多元發展的平臺,課堂即學生體驗成功的舞臺,課堂即師生生命幸福成長的搖籃。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課程體系規劃領導小組,即校長辦公會,它是學校課程決策機構,主要職責是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從實際出發,根據上級頒發的周課程計劃制定《學校年度課程實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同時指導各處室工作。
教導處是學校課程管理機構。主要職責是計劃、執行、檢查、指導、評估全校各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并聯手各學科教師間的合作,以促進課程合力的形成。
建立相應制度,提高相應的制度保障。學校的校本教研制度、目標管理制度、教師、學生評價方案等,要定期檢查其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保障課程計劃落實。教導處、辦公室要攜手對校本教材進行把關,擇優出版。
在課程規劃上,學校取得了非凡的成績。2019年10月,學校編委會編著了校本教材《石榴花開》,包括《國學經典精選》《寫作基礎及技巧》《規范漢字與書法藝術》《音樂與陶笛》《演講與口才》等課程。2021年9月,學校研究開發了小百靈、籃球、跳繩等社團課程,同時編著了《青檀中學小學部社團課程》。其中小百靈、籃球、手繪彩包等社團獲得了區級優秀社團的榮譽稱號。
課程與教學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多年來,學校不斷豐富課程活動的形式,在“學科拓展、特長培養”上下功夫。不斷健全管理制度,在建構評價機制和體制上下功夫。完善領導機制,加強組織構建,以育人功能、組織過程和活動效果為主要指標,以年度考核為主要方式,積極探索中小學生參與課程建設情況的考評機制,優化激勵機制,鼓勵廣大師生積極參與課程建設。同時,學校還不斷完善課程內容,在課程建設上下功夫。因校制宜打開課程建設視野,注重課程檔案的積累,著力挖掘本校現有課程資源,做好與社區社會團體結合文章,走出去,請進來,著力研發課程。未來,學校定能借助課程的構建與實施,成為師生增長知識、提升修養和能力的地方,積蓄把握與創造未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