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懿 袁建立 艾得協措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3.14.038
摘? 要? 利用ESP8266 Wi-Fi模塊、顯示屏模塊和空氣溫濕度、氣壓、光照、二氧化碳、顆粒物等傳感器模塊,制作環境因子測量儀,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代碼開源、易擴展等優點,可用于教室環境監測、植物生態因子監測、科技作品制作等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培養學生進行設備開發的能力。
關鍵詞? ESP8266模塊;傳感器;環境因子測量儀
中圖分類號:G642.423?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14-0038-05
Environmental Factor Measuring Instrument Based on ESP8266 Module//ZHANG Renyi, YUAN Jianli, AIDE Xiecuo
0? 引言
所有生物都處于一定的環境中,各環境因子共同影響生物的生存及分布,這些因子包括光照、空氣、水分、土壤、溫度等。生物作為環境的創造者和改造者,反作用于各環境因子,例如:植物可以利用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和氧氣,凈化空氣中的污染物,調節微環境的水汽和溫度;動物的呼吸代謝消耗有機物和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水汽和熱量等。為了加深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往往需要對環境中影響生物狀態的主要因子進行測量或監測。教學活動中師生往往處于相對封閉的教室環境,通過測量或監測各項環境因子的指標,師生對環境變化的感受更加深刻,能更好地認識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1-2]。
目前市場上存在大量的環境監測測量儀器或方案,但監測設備成品普遍成本較高[3-4],受經費限制難以滿足教學需要,且教師使用過程中不關注設備的組成和工作原理,不利于教學實驗的開展和學生科技能力的培養。隨著監測技術的涌現和開源項目的開放,教學過程應更加重視課程間的交叉和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5-6],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本文利用市場上常見的模塊或配件,制作了一種環境因子測量儀,可用于教室、溫室等環境的連續監測,具有制作成本低、操作簡單、代碼開源、擴展性好等優點。
1? 制作材料
模塊及參考型號:ESP8266無線模塊(NodeMCU V3)、二氧化碳傳感器(MH-Z19)、空氣溫濕度傳感器(DHT12)、氣壓傳感器(BMP280)、光照傳感
器(BH1750)、顆粒物傳感器(PMS5003)、I2C? OLED顯示屏(SSD1306)。
材料及工具:杜邦線、剝線器、數據線(micro-
USB)、計算機、無線路由器。
2? 無線模塊設置
2.1? 固件準備
該設備基于ESP Easy固件制作。從官方網站下載最新固件,解壓到本地計算機備用(https://
www.letscontrolit.com/wiki/index.php/ESPEasy)。
2.2? 固件寫入
用數據線將ESP8266模塊與計算機連接,確保驅動正常安裝,記下分配的串口號(COM);運行固件包中的刷寫工具“FlashESP8266.exe”,寫入固件(本例為ESP_Easy_mega_20211224_normal_ESP8266_4M1M_VCC.bin,注意選擇正確的COM口)。
2.3? Wi-Fi接入
完成刷寫后點RST按鈕重啟模塊,計算機(或
手機)連接“ESP_”前綴的熱點(密碼:confige-
sp),用瀏覽器打開模塊地址“192.168.4.1”,在
頁面中查找并連接局域網的無線網絡。連接后將顯
示路由器給模塊分配的IP地址(本例為192.168.
123.129,如未顯示,可進入路由器界面查找或通過FING等APP查看)。
2.4? 打開模塊Web頁面
計算機連接至路由器,瀏覽器打開模塊網址(如http://192.168.123.129),即可進入模塊的Web界面查看和設置參數。
3? 傳感器及模塊接入
點擊“Devices”進入外設接入界面,按照說
明分別將傳感器接入ESP8266模塊:http://192.
168.123.129/devices。Wi-Fi模塊各針腳定義如
圖1a所示,模塊間連接案例如圖1b所示,不同版本模塊的字母簡寫可能有變動,數據接口(GPIO)的選用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3.1? 接入溫濕度傳感器
根據圖1b所示將DHT12傳感器與ESP8266模塊連接;Devices網頁界面中點擊Add-“Device”選擇“DHT11/12/22 SONOFF2301/7021”,進入參數設置界面;輸入設備名稱(本例為dht12),選
擇傳感器型號及數據接口,采樣間隔設置為10 s,
輸入參數名稱(本例默認為Temperature和Humi-
dity),復選“Enabled”,點擊“Submit”提交(見圖2)。
3.2? 接入二氧化碳傳感器
二氧化碳傳感器(MH-Z19)為5 V供電,串口協議占用兩個GPIO接口,本例以D6和D7為例。根據圖1b所示將傳感器與ESP8266模塊連接;Devices網頁界面中點擊Add-“Device”選擇“CO2 MH-Z19”,進入參數設置界面;輸入設備名稱(本例為z19),選擇傳感器型號及數據接口,采樣間隔設置為10 s,輸入參數名稱(本例默認為PPM、Temperature、U),復選“Enabled”,點擊“Submit”提交(見圖3)。
3.3? 接入顆粒物傳感器
顆粒物傳感器(PMS5003)為5 V供電,串口協議占用兩個GPIO接口,本例以D4和D3為例。根據圖1b所示將傳感器與ESP8266模塊連接;Devices網頁界面中點擊Add-“Device”選擇“PMSx
003/PMSx003ST”,進入參數設置界面;輸入設備名稱(本例為pm),選擇傳感器型號及數據接口,采樣間隔設置為10 s,輸入參數名稱(本例默認為PM1.0、PM2.5、PM10),復選“Enabled”,點擊“Submit”提交(見圖4)。
3.4? 接入光照傳感器
光照傳感器BH1750支持I2C總線協議。根據
圖1b所示將傳感器與ESP8266模塊連接;Devices網頁界面中點擊Add-“Device”選擇“BH1750”,進入參數設置界面;輸入設備名稱(本例為bh
1750),選擇傳感器型號及數據接口,采樣間隔設置為10 s,輸入參數名稱(本例默認為Lux),復選“Enabled”,點擊“Submit”提交。
3.5? 接入氣壓傳感器
氣壓傳感器BMP280支持I2C總線協議。根據
圖1b所示將傳感器與ESP8266模塊連接;Devices網頁界面中點擊Add-“Device”選擇“BMx280”,進入參數設置界面;輸入設備名稱(本例為press-
ure),選擇傳感器型號及數據接口,采樣間隔設置
為10 s,輸入參數名稱(本例默認為Temperature、
Humidity、Pressure),復選“Enabled”,點擊“Submit”提交。
3.6? 接入顯示模塊
OLED顯示屏SSD1306支持I2C總線協議。根據
圖1b所示將顯示模塊與ESP8266模塊連接;Devi-
ces網頁界面中點擊Add-“Device”選擇“OLED SSD1306”,進入參數設置界面;輸入設備名稱(本例為oled),根據官方網站提供的文檔說明,設置
要顯示的內容(示例:[設備名#參數名]),復選
“Enabled”,點擊“Submit”提交。參考設置見圖5,
其中第1行顯示系統時間,第2行顯示光照強度,
第3行顯示空氣溫度,第4行顯示空氣濕度,第5行
顯示二氧化碳濃度,第6行顯示氣壓,第7行顯示
PM2.5濃度,第8行顯示模塊IP地址(OLED顯示屏
技術文檔參考地址如下:
https://www.letscontrolit.com/wiki/index.
php?title=OLEDDisplay
3.7? 環境因子測量
根據圖1b所示完成所有模塊的接入后,制作的環境因子測量設備如圖6所示,實際使用過程中可延長各模塊的線纜長度并固定至適宜的點位,以獲取合理的測量結果。此外,還可以通過訪問8266模塊的網頁界面獲取各傳感器的測量數值(見圖7),或者主動推送至數據接收服務器進行發布。
4? 應用案例:教室二氧化碳監測
教室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尤其是冬季的教室將積累高濃度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過度積累,將直接影響師生的精神狀態,從而降低課程教學的效率。本案例將制作的環境因子測量儀置于教室中,設置模塊參數數據自動匯交至數據中心(案例中使用Home-Assistant系統),重點監測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的日變化。圖8所示為教室二氧化碳濃度日變化(2022-04-26)的曲線截圖,上課期間(約
8:00—12:30、14:00—17:30)教室中二氧化碳持續積累,放學后(13:00左右、17:30后)趨于正常水平。通過展示教室中的二氧化碳變化規律,體驗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后的感受,將增強人體健康的保護意識,主動開窗開門通風以改善室內環境。
5? 結束語
自制環境因子測量儀并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涉及電子信息技術、生物學、健康教育等相關課程的交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介紹的制作方法基于開源項目,兼容大量的傳感器或模塊,擴展性非常強,可制作功能更為豐富的設備,且可作為少兒編程、自動化控制等實踐方案。
6? 參考文獻
[1]? 顧燕.教室內二氧化碳含量檢測[J].讀寫算,2018(14):
215.
[2] 于子竣.驗證吸煙危害人體健康的創新實驗[J].實驗教
學與儀器,2016,33(4):63-64.
[3] 胡菡靜,曹藝.基于物聯網的教室環境監測系統的設計
[J].電子制作,2020(1):24-25.
[4] 趙夢.智能化教室環境監測控制系統的研究及應用探析
[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1,37(12):16-18.
[5] 王春武,陸欣月,張信芝,等.基于ESP8266的智能云
環境監控系統[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42(4):74-79.
[6] 王英杰,王揚揚,張洲,等.物聯網技術在教室環境監
測系統中的應用[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19,38(1):
81-85.
項目來源:蘭州大學實驗技術創新項目“二氧化碳通量測定裝置的制作”(2021-8);蘭州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礎生態學大實驗的多元化教學實踐”(JYXM-2020-2092)、“自然科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提取與運用”(JYXM-2020-20153)。
作者簡介:張仁懿,高級實驗師;袁建立,副教授;艾得協措,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