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麗娜 馬彥恒 李永科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3.14.100
摘? 要? 專業實踐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員崗位技能、管理能力和職業素養的使命。以無人機專業為例,分析了專業實踐類課程思政教育的困境和特點,從育人理念、思政案例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專業實踐類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研究工作對提升專業實踐類課程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 無人機兵器操作;專業實踐類課程;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E251.3?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14-0100-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pecialty Practice
Courses of Military Academy//Chu Lina, Ma Yan-
heng, Li Yongke
0?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明確指出,高校專業實踐課程要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增強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1]。軍校作為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的搖籃,加強思政教育已成為鞏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必由之路。
專業實踐類課程具有貼近裝備和崗位任職的特點,是提升學員崗位適應力、塑造學員工程實踐素養的平臺,能為學員畢業后快速適應部隊、形成戰斗力打下堅實基礎。在專業實踐類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既是國家對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部隊對軍事人才的現實需求,還是學員自身發展的訴求。
1? 專業實踐類課程思政教育的困境
當前,思政教育在軍隊院校中逐步推開,但仍處于初級階段,存在一些現實的問題。要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必須直面現實,找出癥結所在,才能對癥下藥,事半功倍。
1.1? 育人理念待提高
軍校專業實踐類課程教員多專注專業能力的提升,尚未充分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部分教員片面地認為思政教育是政治理論課的地盤,專業實踐課應該專注傳授專業知識,沒必要開展思政教育,進而忽視思政教育,未能充分種好專業實踐課這片責任田。
1.2? 專業內課程間合力聯動不夠
同一專業的專業實踐類課程間思政教育缺乏聯動,未能形成育人合力。通常每個專業會有幾門專業實踐類課程,每門課程切入專業的角度不同,但多數課程的思政元素停留在專業層面,導致同一案例在不同課程中反復使用,引起學員反感。
1.3? 教員思政素養待提升
部分專業實踐類課程任課教員在課程設計時,更關注知識技能的傳授,思政教育滿足有就行,沒有從專業實際出發,結合學員特點,進行專門的設計;有的教員為了體現思政教育,課堂上專門辟出幾分鐘進行思政教育,與課程內容完全割裂,引起學員不適。
2? 專業實踐類課程思政教育的特點
軍校專業實踐類課程具有組織程序多、危險系數大、作業涉及面廣等特點[2],實踐教學必須突出“以戰領教,為戰教戰”的教學理念,對接軍事訓練大綱,緊貼實戰和部隊實際,凸顯崗位技能訓練、專業協同訓練等內容,扎實打好技能基礎。專業實踐課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和造就具備良好品質的新型專業軍官、軍士。教學中應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充分考慮專業實踐類課程的特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更好的效果。
2.1? 思政教育具有隱蔽性
相較于政治理論課,專業實踐類課程的思政元素大多隱藏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專業背景、操作案例、典型事故和典型人物事跡中。專業實踐課程教員必須吃透教學內容,才能從中挖掘出可用的思政元素,進行優化處理后融入教學。
2.2? 思政教育具有專業性
相較于科學文化課,專業實踐類課程專業性強,所隱含的思政元素集中在戰斗精神、機務作風、愛崗敬業等與勝任專業崗位密切相關的素養方面。專業實踐課程教員必須深入領會本專業精神內核,例如,陸軍工程大學石家莊校區無人機專業精神是“健翮垂天,致勝千里”,才能將其分解到思政元素中,潛移默化地培塑學員的專業素養。
2.3? 思政教育具有預防性
相較于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踐類課程多數學時是實操實訓,在裝備操作過程中存在危險,稍有不慎,輕則裝備損壞,重則危及人身安全。專業實踐課程教員必須時刻提升學員的安全意識,讓學員嚴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注意裝備和人員安全,防患于未然。
3? 專業實踐類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施
專業實踐類課程思政建設,著眼于培養和造就高素質新型軍官、軍士。《綱要》指出要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3]。
3.1? 教員轉變育人理念
組織課程組教員參加課程思政培訓和學習觀摩,逐步讓任課教員自覺更新育人理念。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與專業實踐課的培養目標一致,二者缺一不可。思政教育是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對軍校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是新時代“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革命軍人的必然呼喚,是軍校思想政治建設的必然選擇。以無人機兵器操作課程為例,瞄準未來戰場和新型陸軍建設需求,圍繞無人機專業崗位能力需求,著眼提高學員的無人機裝備操作能力,突出“以戰領教,為戰教戰”的教學理念,通過崗位技能訓練,實現由基礎理論向崗位能力的轉變,培養學員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崗位責任意識。只有教員的育人理念更新了,才能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各自專長,實現協同育人。
3.2? 建設課程思政教育案例庫
以無人機專業為例,本專業各專業實踐課程組圍繞課程內容,從多維度、多層次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思政元素。
3.2.1? 學科和技術發展案例
歷史是活的教科書,通過在概述中對無人機專業發展歷史的挖掘,讓學員建立專業技術自信和崗位自豪感。無人機兵器操作課程所講授的專業知識涉及裝備操作的發展變化,隱含著我國無人機專業科學團隊技術研發歷程,可以讓學員從中感悟技術發展、國家復興來之不易,從心底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堅定保家衛國的決心。課后讓學員分析納卡沖突、俄烏沖突等無人機運用戰例,深入探討本專業協同、與其他專業協同的問題,從而引導學員理解分隊協同、班組協同的重要性,強化服從命令聽指揮。
3.2.2? 典型人物事跡
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講好軍事專業的故事是軍隊院校教員的時代使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發生在身邊的典型人物的樸素故事,是指引無人機專業學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履職盡責、奮發進取的強大精神動力。陸軍“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謝鳳、南海撞機英雄王偉、衛國戍邊英雄祁發寶團長,他們的事跡都體現了無人機專業人員的精神追求。例如,在講授概述時,通過祁發寶團長的英雄事跡,點明無人機的重要性,激發學員的學裝用裝熱情;在講授發射回收內容時,通過南海撞機英雄王偉的事跡,喚起學員的緊迫感,培養打仗意識;在講授崗位編程時,引入陸軍“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謝鳳的成長歷程,激發軍士學員學習熱情,培養其愛崗敬業的精神。
3.2.3? 典型事故案例
事故具有強烈的警示意義,更容易讓學員印象深刻,引起重視。無人機裝備操作存在一定的風險,無人機部隊注重機務法規制度建設,強調依規操作、依法管理。例如,在講授回收傘機上安裝時,可以加入某部因未嚴格執行工具清查制度,未發現螺絲刀被遺漏在艙內,最終導致飛機墜毀事故,以此強化本專業崗位按規施訓的重要性,讓學員養成良好的機務作風,對實裝操作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各課程教員根據需要在案例庫中挑選最合適的案例,深加工后融入課程教學之中,既提高了案例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又避免了案例濫用。
3.3? 整合課程教學內容
思政教育是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的有機融合,以無人機專業為例,以專業精神為核心,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從專業知識點中凝練思政元素,讓學員從知道“健翮垂天,致勝千里”是什么,到明確為什么和怎么做。以無人機兵器操作課程為例,該課程主要內容是無人機裝備操作基本流程和方法,是無人機相關專業的一門以實踐操作為基礎的任職崗位課程。任課教員反復分析吃透教學內容,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對學員傳授技能的同時進行德育。例如:地面站架設部分,提出陣地準備時間過長影響戰斗實施,引導學員思考操作規程的合理性,傳遞精益求精的機務作風,將“健翮垂天,致勝千里”具化;飛機組裝、回收傘折疊等部分,引入體現機務作風和安全意識的案例,強化學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將“健翮垂天,致勝千里”變成實在的行動。
3.4? 改革課程教學方法
專業實踐課教員長期從事專業技能教學,對思政內容的把握不熟練,在思政教育方面缺乏經驗,開展思政教育時會顯得手足無措。探索適合專業實踐類課程的思政教育教學方法意義重大。
3.4.1? 案例式教學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
在教學中,從學員的視角出發設計教學過程,通過CBL法實施思政教育。以無人機兵器操作課程為例,以近幾年發生的無人機事故為基礎,設計凝練出8個案例,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融入典型案例,激發學員興趣。例如,在講授回收傘折疊內容時,首先引入無人機回收開傘失敗墜毀事故,引導學員分析事故原因,思考如何避免該類事故發生。在以往的教學中,案例側重剖析相關專業知識;在思政教育中,需利用案例引導學員思考回收傘折疊中,如果專業認同感低,安全意識弱,機務作風不過關,就會缺乏責任感,折疊不到位,導致開傘失敗,這才是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
3.4.2? 問題式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PBL法是實踐操作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層層遞進的問題鏈,除了能引導學員深入探索知識,也能引導學員挖掘課程思政內容。例如,在講授飛機拆裝、地面站架設等內容時,設置問題提醒學員思考注意事項,通過真實的事故說明不按操作規程訓練,危及裝備安全,甚至導致人員受傷裝備損毀,引導學員思考事故背后的原因。從而讓學員主動提升愛崗敬業、遵規守紀的意識,為提高未來軍官、軍士的戰斗力服務。
3.4.3? 分組輪訓法
分組輪訓是裝備實踐操作教學中必須采取的教學方法。分組是無人機這類復雜裝備操作的需求,輪訓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裝備少、學員多這一用裝矛盾。分組輪訓法也可以成為思政教育的助力。例如,分組后,小組內部學員互相協作、互幫互助;各組間比學趕超,小比武小競賽提升學員訓練熱情;以小組為單位考查機務作風養成、遵守課程紀律等,充分體現了部隊“見紅旗就扛”的戰斗精神和“不讓一個人掉隊”的集體主義精神。
3.4.4? 虛實結合訓練法
虛實結合訓練法是“模擬訓練+實裝訓練”,實施的原則為“信息主導,模擬為主,實裝為輔”,在有效緩解裝備少、學員多這一用裝矛盾的同時,能減少實裝損耗,提升裝備實踐教學質量。例如,在講授無人機吊裝部分時,組織學員先“動手”模擬,掌握吊裝操作基本技能,再以小組為單位依托實裝開展訓練,模擬訓練直觀性好,可反復操作練習,能設置故障特情,讓學員扎實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時,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反復強化機務作風、安全意識的重要性。
3.5? 修訂課程考核方法
課程評價是對教學活動及其效果評價的過程,是引導教育學員的抓手[4]。適當調整課程評價體系,明確知識、技能、素養模塊的評分標準,有助于檢驗思政教育效果。首先,在考核評分表中增加“機務作風”項,將注意用裝安全、工具使用正確、工具使用后放回原位等納入評分標準;其次,在單個人員技能考核基礎上,實施分隊訓練考核,既考查指揮員組訓指揮能力,又考查號手協同配合,按照個人完成情況和分隊訓練情況進行綜合評分。
4? 結束語
無人機專業實踐類課程思政教育經過近兩年的探索與實踐,初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但課程思政是一個不斷優化迭代的過程,還有許多問題等待探索。例如:思政教育“度”的把握,軍官和軍士教育思政教育的區別,同一思政案例解讀角度差異等等。軍校培養人才的特殊性決定了軍校思政教育的要求高于地方院校。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探索研究軍校課程思政教育,強化學員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尤為重要。
5?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
通知[A/OL].(2020-06-05)[2020-06-09].https://www.
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
62437.html.
[2] 韓瑞連,劉國慶,王國棟,等.軍事院校開展彈藥實爆
訓練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1(18):121-123.
[3] 張鵬濤,武濤,李強.課程思政在軍校系統工程課程教
學改革中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20,
43(4):85-90.
[4] 何燕妮,陳永平.“工業機器人操作與編程實訓”課程
思政實施路徑研究[J].科教文匯,2020(32):96-98.
作者簡介:褚麗娜,講師;馬彥恒,教授;李永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