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 趙秀麗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3.14.096
摘? 要? 把課程思政融入專業(yè)課程教學是課程建設的必然趨勢。以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為例,以具體案例探索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徑。通過課程思政建設,有效提高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了解、把握,提高其對知識點的擴展和深化能力,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關鍵詞? 課程思政;思政元素;計算機網絡技術;案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14-0096-04
Exploration of Case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MENG Li,ZHAO Xiuli
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1]
為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
本文重點研究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育人成效。
1? 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課程+思政”,并非在課堂教學中刻意地為教學內容貼上思政的標簽,也不是教材“思政化”或是“去知識點化”,而是在包含思政課的各門課程中實現思想教育功能的新發(fā)展。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怎樣更深層次地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機整合在課程教育中,達到各教學課程在思政教育與知識系統(tǒng)教學上的有機統(tǒng)籌,從而實現育人與育才的有機統(tǒng)籌。這是值得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深思和探索的問題。
1.1? 課程性質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之一,是一門將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的重要課程。本課程的內容分為TCP/IP局域網基礎知識、局域網技術原理及應用、廣域網技術以及Internet/Intranet應用原理及技巧等三個部分,它的主要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的基本應用能力,讓他們進一步了解計算機網絡知識與基本技能,同時該課程也是思科公司網絡與安全信息技術等認證工程師的重要必修課。
1.2? 課程設計理念
我們的課程理念應從學生、知識、社會三個維度入手,以學生的社會化能力的職場發(fā)展為價值發(fā)展導向,以職業(yè)素養(yǎng)和實踐技能的主動開發(fā)為教育內涵,努力踐行高職教育肩負的歷史使命。
1.3? 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的設計是以職業(yè)為導向。從相關的實踐項目入手,以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組成三個課程模塊,包括十多個訓練項目,采取“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把個人考證和職業(yè)發(fā)展中所需要的基礎理論知識點有機地滲透各個課程模塊之中。邊做邊學、邊學邊做,做中學、學中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加強,提高了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也提升了實踐能力。
2? 思政元素挖掘路徑
教師要以“培育什么樣人”作為素質教育的首要問題,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主要目標,根據學校課程、專業(yè)發(fā)展和課程變化的實際,進一步發(fā)掘教育課程中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教育功能,為實施課程思政奠定了基礎[2]。那么,如何挖掘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呢?以下幾種路徑,大家可以參考使用。
2.1? 結合學生崗位職業(yè)素養(yǎng)進行挖掘
職業(yè)素質是指所具備的基本標準與條件,即從事者在職業(yè)活動中表現出的全面素養(yǎng),包含職業(yè)道德、職業(yè)技能、職業(yè)慣例、工作職位心理和工作能力等。良好職業(yè)素質是一個人在未來職場成功的必要條件。對學生職業(yè)素質的培育一直是高校教師培養(yǎng)的重點任務,但除了一般學生共性的以外,學校各個領域和專業(yè)對學生的培育也各有側重,甚至差別較大。因此,教師應根據各個學科的培養(yǎng)特色,和學生未來可能從事工作的職位特點,從學生職業(yè)素質培育的高度,有針對性地發(fā)掘各學科中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以提高教師教學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建設、管理與維護技能,能使用網絡通信設備、通信介質和相關軟件組建計算機網絡,能熟練對計算機網絡進行維護與管理。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納入課程教學之中,注重“術道結合”,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精益、匠心愛國、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
2.2? 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進行挖掘
教師要針對學生課堂需要,通過選擇國家在改革發(fā)展、內政外交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本區(qū)域的具體實踐開展思政教育,通過剖析解讀蘊含于其間的各種矛盾,啟迪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從而提高育人效果。
要積極宣傳和推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改革精神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為人民和群眾造福;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培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3? 結合國際國內時事進行挖掘
新時期的中國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政治參與意識,對國際國內時政、社會熱點話題、重大事件等格外重視,同時具備了相應的獨立思考意識。教師應將所挖掘的課程思政教育元素置于國際大環(huán)境下,引導他們以正確的方式理解和研究問題,使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國際格局、認識我國國情,從而提高其民族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比如中美貿易戰(zhàn)、中國抗疫等。
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通過總結國內相關高校的先進經驗,深入分析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成長歷程和網絡專業(yè)領軍人物的奮斗歷程,培養(yǎng)學生忠誠、守信、堅韌的品質,培養(yǎng)其交流表達、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 課程思政案例設計
在課程內容中加入思政教育內容對于教師而言有很大的需求,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內容中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堂教學,并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3]。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分組完成任務、引入游戲環(huán)節(jié)、微課視頻展示等。以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走進計算機網絡世界——IP地址與DNS那些事”為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案例設計,本案例為1學時。
3.1? 教學開展流程
在課堂教學中,按照如圖1所示的流程開展課程教學。
3.2? 課程思政設計
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設計學時45 min,共分6個教學活動,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了課程思政的設計。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以解決任務為主線,通過識別任務、分析任務、解決任務、應用任務、評價任務、拓展任務等環(huán)節(jié),采用問題教學、仿真實訓等多種教學方法,實現課前啟發(fā)、課中內化、課后轉化的教學效果。
課前,教師推送與教學相關的微課視頻,發(fā)布測試任務,學生主動練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中,采取設問、類比等方式,依次引出知識點。通過分析任務,掌握解決任務的關鍵知識和基本方法。
實訓課中,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點和方法逐個解決任務,完成后并進行分享,這能提高其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進行點評和分層指導。
針對出現的問題,教師展示配置方案,引出改進任務,學生結合方案,改進部署。部署完畢,學生上傳方案,完成任務的自評和組間評價。為實現課堂向職場的拓展,讓學生感受學與用的聯系,筆者采取學長進課堂的方式,由學長對企業(yè)的IP和DNS應用進行分析,讓學生提前了解工作的需求,增強職業(yè)責任感。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通過“雪人計劃”,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通過化繁為簡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通過“貴陽”這一關鍵詞,引導學生熱愛家鄉(xiāng);通過華為事件培養(yǎng)學生的危機意識;通過強國建設案例,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后,學生登錄學習平臺,完成課后作業(yè),復習鞏固課堂知識,教師根據課堂結果,有效督學。教學各環(huán)節(jié)課程思政如表1所示。
4? 結束語
道德是做人的重要基礎,學校要把德育放在教育任務之首,提倡學生積極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理念。同時,注重因地制宜,發(fā)揮學校本身的專業(yè)培養(yǎng)作用,最大限度創(chuàng)設好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積極性,把他們培育成道德崇高、專業(yè)技術精湛、體魄強健、熱愛勞動的新時期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進一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確定課程思政目標,編寫課程思政教學大綱和教案、完善課堂教學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確保每門課都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4]。
綜上所述,專業(yè)課程是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作為高職院校教師必須進一步挖掘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資源,把學生培育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5]。本文重點探索思政元素的挖掘,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下一步筆者將致力于研究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思政資源庫的建設。
5?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吳全全,王澤榮,等.當代世界職業(yè)教育發(fā)展
趨勢研究[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2:6.
[2] 韓憲洲.課程思政方法論探析:以北京聯合大學為例
[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8(2):
1-6.
[3] 劉欣.“課程思政”的內在價值與實踐路徑研究[J].鄭
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5):76-81.
[4] 荊于勤.課程思政案例設計探索:以《計算機網絡基礎》
課程為例[J].內江科技,2019,40(12):155,157.
[5]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
通知[A/OL].(2020-06-05)[2020-10-11].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
2437.html.
作者簡介:孟麗,六盤水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副主任(主持工作),副教授;趙秀麗,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