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陽/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農業農村局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結合區“四清、四拆、四整治”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持續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全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自然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占比100%,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超90%。建成1 個省級生態宜居示范街道、5 個省級生態宜居示范村、14 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31個市級宜居村。2023年探索創建5 個具有浦口特色的區級“四和四美”(城鄉和、生態美,產業和、生產美,組織和、鄉風美、功能和、生活美)現代化和美鄉村,創建1個示范鎮街、4 個示范村,加快建設34 個市級宜居村和一批特色田園鄉村。
突出“美”的內涵,抓好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出臺《浦口區“十四五”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加快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等系列文件,多次召開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和系列專題會議,定期召開專題調度會,協調推進工作。設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區級專項資金,累計投入超過40 億元。
做足“特”的文章,抓好產業發展。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一是強化主體培育。實施《浦口區農業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成立名文大米、青云果蔬等4 家產業化聯合體,新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級2 家、區級15 家,示范家庭農場省級3 家、市級12 家、區級69家,示范合作社國家級3 家、省級4 家、市級8 家。積極探索新型集體經濟發展有效實現形式,湯泉街道泉西社區“映泉紅”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開展4 個綜合社區試點項目。二是強化產業融合。加快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持續推動市級銜接鄉村振興項目,助力星甸王村村、橋林周營村等4 個村級特色產業發展。在湯泉新金社區、泉西社區打造標準化種植及科研轉化示范基地,在橋林、星甸開展林下套種和林下養殖試點。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民宿等新興業態。
推動“質”的提升,抓好鄉村治理。針對農村環境治理難、易反彈的實際,從鄉風文明、社會治理等層面加強引導,通過村規民約明確村民責任義務,發動村民主動參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社會治理格局。開展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規范化提升行動,建立完善“黨(工)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工作機制,推進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聯動融合。提檔升級永寧2 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江浦和湯泉2 個青春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站。創成全國文明村2個、省級以上文明村2 個、市級以上文明村7 個,區級以上文明村占比達100%。大力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完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機制,全面提升“雪亮工程”科技防控、社會治理、服務民生能力水平。
堅持“富”字為本,開創農民增收新愿景。堅持以推動共同富裕為目標,通過產業帶動、創業拉動、利益聯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推進鄉村公益醫療互助項目區域全覆蓋。加強農民創業就業服務,鼓勵村民搭上美麗鄉村、鄉村旅游、精品民宿等發展快車,健全農企利益聯結機制,支持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訂單農業”“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實現聯動發展,穩住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勢頭。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推動村級特色產業發展,加大“一村一品”培育力度,支持永寧大橋社區培育國家級“一村一品”(葉菜)示范村、星甸王村村培育國家級“一村一品”(西甜瓜)示范村,提升鄉村特色產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水平。□